天天看點

合作社人登上大熒幕 草原上的薩日朗首映

作者:中國農民合作社
合作社人登上大熒幕 草原上的薩日朗首映

合作社人登上大熒幕

草原上的薩日朗首映

“薩日朗”是草原上的薩日朗花,蒙語,翻譯成漢語是山丹花,人們時常親切地稱呼“小紅花”,寓意一種認可和鼓勵。影片《草原上的薩日朗》把鏡頭對焦“内蒙古最美女書記”趙會傑,講述她号召村民們組建中草藥合作社,帶領全村三千餘人成功脫貧緻富奔小康的故事,全面展現了新時代扶貧幹部們為實作脫貧攻堅奔小康的艱苦奮鬥曆程。

合作社人登上大熒幕 草原上的薩日朗首映

影片首映

3月19日,《草原上的薩日朗》首映儀式暨北京市廣播電視局“講好中國扶貧故事”成果釋出活動成功舉行,影片于3月21日在愛奇藝獨家上線。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志,内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孫廣輔,影片人物原型趙會傑,以及影片制播機構代表、主創團隊代表、媒體代表等數百名嘉賓出席儀式,并在現場共同觀看了影片。

《草原上的薩日朗》由北京市廣播電視局指導,北京高興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東擴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文化中國》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華亨影業江蘇有限公司出品,是一部凝聚了各方合力的精品力作。影片生動刻畫了趙會傑書記像草原上的山丹花一樣頑強堅定、樂觀開朗的人物形象,更以小見大反映無數脫貧攻堅一線工作者心懷人民、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品質。

合作社人登上大熒幕 草原上的薩日朗首映

人物原型

影片原型趙會傑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内蒙古赤峰市大廟鎮黨委副書記兼小廟子村黨總支部書記。在這條奔小康的道路上,趙會傑也曾面臨重重難題。影片《草原上的薩日朗》開篇便講述了主人公趙會傑帶領村民開展胡蘿蔔種植失敗後,村民們開始對她的工作能力産生質疑。面對重重壓力,趙會傑分析情況、多方打聽,最終決定組建農民合作社,并在大學生村官小單的協助下,想方設法說服村民科學種植中草藥。沒有錢,她們就去拉投資,勸說從村子裡走出去的企業家回鄉發展,最終靠着一心為民的真誠和實幹精神赢得李永波的信任,讓他決定回村建立中草藥種植基地和加工廠,實作了當地中草藥的産業化發展。随後大家又一起想辦法,解決了進村路橋修架、中藥材銷路等難題。

在國家的扶貧政策下,趙會傑最終帶領老百姓實作了全面脫貧奔小康,并在全國兩會上,向習近平總書記介紹家鄉的這些變化,數次聲淚俱下,“老百姓感激黨,感激政府,感激這個時代,過去夢都不敢夢的都實作了”。

合作社人登上大熒幕 草原上的薩日朗首映
合作社人登上大熒幕 草原上的薩日朗首映

來日可期

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志表示,“《草原上的薩日朗》全面展現了新時代扶貧幹部帶領村民奔小康的奮鬥曆程,細緻描繪了立體飽滿的鄉村振興畫卷,獻上了一部令人動容的網絡文藝佳作”。内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孫廣輔表示,“正因為有趙會傑這樣的同志堅守在一線,脫貧攻堅才得以勝利,鄉村振興才得以推進。相信通過這部影片,能夠讓大家對赤峰有着更深入的認識”。

以小村莊映照大時代,《草原的薩日朗》用心用功用情歌頌脫貧攻堅成就,無疑是影視助力鄉村振興的成功之作。當下,以鄉村振興為題材的影片在網絡電影市場中開辟出了一條全新的賽道,而其市場回報、閱聽人接受度也反映着我國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據悉,《草原上的薩日朗》是“講好中國扶貧故事”創作計劃的重點項目之一。在這部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北京市廣電局立足精品創作的“北京模式”,堅持優審内容、優選資質、優化服務,從立項規劃、劇本創作、内容把關、媒體宣傳等方面提供指導和支援。

站在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的曆史節點上,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成為我國下一步的重要部署,網絡視聽要進一步發揮引領、帶動與鼓舞的社會功能,為奮進新時代提供精神動力。影片中的這朵小紅花“薩日朗”開在赤峰市小廟子村,開在了草原上,相信在不久的将來,會開遍全中國。

(《中國農民合作社》期刊 記者 丁一)

合作社人登上大熒幕 草原上的薩日朗首映
合作社人登上大熒幕 草原上的薩日朗首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