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是85後女演員裡的農村戲專業戶,與丈夫相戀18年,真人竟這麼美

【本文系超級卡司原創,作者:賈小晨,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今年正值建國七十周年,熒幕上湧現了一批反映時代主旋律、具有鮮明時代創新精神的正劇,而正在央視八套熱播的《蘭桐花開》就是其中一部。

這部劇的故事背景發生在七十年代的蘭桐縣後牛村,但它卻跳脫以往農村劇婆婆媽媽、家長裡短的局限性,講述了村民們齊心協力、脫貧攻堅的正能量故事。

而這部劇中最特别的一個角色,當屬何翯飾演的王大翠。她不是農民,而是能歌善舞的劇團台柱子,為了追求真愛辭去工作來到後牛村,成為全劇唯一一個“外村人”,也是除了闫學晶飾演的村支書孫桐花之外,唯一一個和村民們一起奮鬥在脫貧第一線的女性。

她是85後女演員裡的農村戲專業戶,與丈夫相戀18年,真人竟這麼美

王大翠這個角色身上展現了年輕一輩對老一輩人勤勞勇敢精神的繼承與發揚,而她作為年輕人所擁有的新知識和新理念,也在後牛村的脫貧攻堅戰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何翯在專訪中提到,這次能有機會走進和演繹王大翠的人生,離不開闫學晶的推薦和幫助。她和闫學晶之前在《俺娘田小草》中演過針鋒相對的妯娌,雖然戲裡角色關系不和睦,但她們在戲外卻建立了友誼。

她是85後女演員裡的農村戲專業戶,與丈夫相戀18年,真人竟這麼美

是以在王大翠這個角色找不到合适人選時,闫學晶第一時間就向導演組推薦了何翯,何翯也因為對這類題材很有經驗,義無反顧接下了這個救急的角色。

「接到這個角色還是很突然的,當時進組時這部劇已經開拍有半個月了,闫姐就一直在旁邊給我講戲,幫助我更快地進入角色。」提到闫學晶,何翯不停地雙手合十表示感謝,用她的原話來說,就是「懷着激動又感激的心情拍完了整部劇。」

雖然這部劇的故事背景離現實生活有些遠,但顯然這方面對何翯來說并不是難題,在她看來「無論什麼題材的作品演的都是人,隻要從人物的性格、以及她處于的環境背景出發去體會就好了。」

她是85後女演員裡的農村戲專業戶,與丈夫相戀18年,真人竟這麼美

憑借着過往豐富的拍戲經驗,何翯駕馭起王大翠這個角色倒也遊刃有餘,唯獨唱豫劇這件事情在何翯的專業之外,是以她還是花了很多心思去學習這項新技能。

剛開始進組時,劇組還沒有找到專業的老師前來輔導,是以何翯隻能自己先在網上搜尋豫劇唱段加以模仿,王大翠在劇中唱的最多的《穆桂英挂帥》就是當時何翯手機裡每天的單曲循環。

因為預習工作準備充分,是以後來專業的豫劇老師進組後,何翯很快就在老師的幫助下掌握了最基本的豫劇唱腔和手勢。這段戲在電視上正式播出後,也獲得了觀衆們的肯定和稱贊。

她是85後女演員裡的農村戲專業戶,與丈夫相戀18年,真人竟這麼美

從《鋼的琴》、《二叔》、《怒放》、《地雷戰》、《俺娘田小草》、《小草青青》到這次的《蘭桐花開》,何翯出演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年代戲、農村戲這類的,針對這個現象,相信很多觀衆都有同款疑問,作為一位85後女演員,何翯明明還很年輕,為什麼不嘗試些時裝劇、古裝劇等更受大衆歡迎的題材呢?

何翯坦言,客觀上是因為她剛進入演藝圈時接連出演的幾部作品都是這類題材的,是以後期找到她的也大多數是同類題材,而主觀上何翯也更喜歡接這類題材的戲,「因為它更厚重,更有深度,我喜歡有挑戰性的人物。」

她是85後女演員裡的農村戲專業戶,與丈夫相戀18年,真人竟這麼美

在何翯看來,年代戲、農村戲這類題材的關注度和閱聽人人數并不比其他題材差,隻是因為喜歡看這類題材的觀衆年紀都是偏中年以上,他們都不太會在網上發聲,是以會給人一種無人問津的錯覺。

但其實這類題材還是很有市場的,何翯出門就經常會被年紀偏大的觀衆們認出來。「電視劇市場是百花齊放的,既要有年輕人喜歡看的題材,也要有中老年群體喜歡看的題材,現在年輕人都喜歡上網看劇,中老年群體才是電視台的主流閱聽人,我也很榮幸能夠拍一些被他們所喜歡的題材作品。」

她是85後女演員裡的農村戲專業戶,與丈夫相戀18年,真人竟這麼美

但接拍這類題材的作品總會在形象上做出很大的犧牲,對此何翯表示完全不介意,「也許在外形上這類題材的角色沒有時裝劇那麼美,但是它更接地氣更貼近生活,讓我有強烈的創作欲望。」

何翯說當初演《怒放》裡的胖嫂一角時,她一個月内增肥了30多斤,每天穿着有更新檔的破棉襖破棉褲,還要畫高原紅的扮醜裝,但每天照鏡子她都會覺得這樣的形象很美,那是一種貼近人物的美,「在螢幕上隻要是符合角色的造型,再醜都是美的,反之不符合角色的再美都是醜的。」

她是85後女演員裡的農村戲專業戶,與丈夫相戀18年,真人竟這麼美

何翯本是個内向不愛交際的人,但每次提到表演相關問題,她的眼睛都是發光的,這種熱愛是從骨子裡透出來的,她就是為表演而生的。

何翯出生在一個文藝氣氛濃厚的家庭裡,家裡幾代人都是文藝愛好者,尤其是何翯的爸爸從吹拉彈唱、到平劇、演講,可謂是樣樣精通,而何翯也遺傳了家人的藝術細胞,從小就對表演有着濃厚的興趣。

她兩三歲的時候就會去模仿電視裡的獨幕喜劇演員,有時還會一臉天真地問父母自己什麼時候能夠到電視裡表演給大家看, 就像何翯說的那樣,「那時候不知道演戲是怎麼一回事,但這個小小的夢想就在我心裡萌芽了。」

因為何翯生來的表演天賦和家人的鼎力支援,她一路很順利地就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因為在大學期間表現優異,還經常會獲得各種嘉獎。

她是85後女演員裡的農村戲專業戶,與丈夫相戀18年,真人竟這麼美

但實作夢想的路上總會磕磕絆絆,大學畢業後本該在演藝圈一展抱負的何翯卻遭遇五年無戲可拍的囧況。

那段時間為了維持生計,何翯去幼稚園教過小朋友詩朗誦,去藝考輔導班教過考生台詞表演和播音主持,偶爾她還會演些小劇場話劇,那是她為數不多可以觸碰到舞台的機會,但更多的時候她都是閑在家裡無事可做,一個人窩在出租的平房裡看着電視,何翯回憶說,「那時看的最多的就是北京影視訊道,還會幻想什麼時候自己的戲可以在這個台播出。」

在經濟條件不如意的時候,夢想就會被慢慢消耗,即使何翯視表演如生命,也不得不考慮長時間沒有收入,連房租都要伸手要父母要的尴尬處境。

她是85後女演員裡的農村戲專業戶,與丈夫相戀18年,真人竟這麼美

漸漸地,放棄夢想的念頭開始在何翯腦海裡滋生,于是她決定在北京開飯店維持生計。那時老家的麻辣拌還沒有在北京流行,何翯覺得賣老家特色麻辣拌會是個不錯的商機,她甚至還一度把飯店選址定在了中關村,因為她考慮到那片地方學生比較多,生意更容易做起來,為此她還自己在家寫了特别厚的一本開飯店策劃書。

就在一切準備就緒之時,家人的一通電話瞬間澆醒了何翯,媽媽在電話那頭警告她開了飯店就意味着徹底脫離演員這一行了,爸爸也勸她不要輕易放棄,并且安慰她在北京的這點生活費家裡還是出得起的。

父母軟硬兼施的勸說讓何翯再次燃起了追夢之心,她收起了開飯店的心思繼續等待着有劇本找到她的機會,但現實總是殘酷誅心的,就這樣過了很久,對未來感到迷茫的何翯又生了改行的念頭。

她是85後女演員裡的農村戲專業戶,與丈夫相戀18年,真人竟這麼美

那時,何翯通過招聘軟體找到了一份保險銷售的工作,在正式上崗之前她回了趟老家,決定親口告訴父母自己要改行的消息。這次父母沒有苦口婆心地勸慰她,而是劈頭蓋臉地罵了她一頓,堅決反對她放棄表演事業的決定。

五年無戲可拍也許是何翯當時的不幸,但自己的夢想能夠被父母始終如一地支援着,卻是何翯最大的幸運。回憶起這段波折,何翯也滿是感激之情,「是家人的支援讓我有了堅持下來的勇氣,那五年給予我的其實比我失去的更多,那種積澱和心理上的曆練,是以後不會有的,是以我非常感謝那一段時光。」

她是85後女演員裡的農村戲專業戶,與丈夫相戀18年,真人竟這麼美

就在何翯頂着巨大心理壓力繼續堅持的時候,突然有一天電視劇《鋼的琴》導演張猛找到了她,讓她試鏡二姐陳海鳳這個角色,而且雙方見面聊了不到五分鐘,導演就敲定由她飾演這個角色。

而就在這部劇拍攝過程中,何翯又被電視劇《二叔》的制片人相中,出演了鄭寶珠這個角色,漸漸在電視圈嶄露頭角,是以何翯說《鋼的琴》這部劇是她演藝生涯乃至整個人生的轉折點,「他們像伯樂一樣把當時不起眼的我拎出來放到了這個影視圈裡,讓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即便已經過去多年,何翯提起這段經曆依舊是熱淚盈眶。

因為這份演藝事業太來之不易,是以這些年何翯一直帶着感激之情去創造,對遇到的每一個角色都倍加珍惜,「隻要我能動,七老八十我還是想拍戲,我太喜歡自己的演藝事業了,我願意為了它去奮鬥。」何翯說她不期望能夠大紅大紫,能一直有戲拍便是她最大的心願。

她是85後女演員裡的農村戲專業戶,與丈夫相戀18年,真人竟這麼美

在角色的世界裡,何翯體驗過不同的人生和經曆,但生活中真實的她卻簡單得多。雖然身處浮華的演藝圈,何翯卻一直過着兩點一線的平淡幸福生活,有工作時全身心投入,沒工作就去看看老公的話劇,在家帶帶孩子。

她不善交際,微網誌除了新劇宣傳期幾乎不發,朋友圈也不常更新,在她看來演員隻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她也隻是普通人中的一員,并沒有什麼特别之處要去分享和展示的。相較于其他方式,她更希望大家是通過作品來認識自己,如果走到大街上能有觀衆叫出她劇中的名字,會比叫出她真名更令她開心。

她是85後女演員裡的農村戲專業戶,與丈夫相戀18年,真人竟這麼美

把表演視作生命,是何翯終生的信仰。感謝她那些年的堅持,讓演藝圈又多了一位擁有匠心精神的好演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