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疫情如令:妻子二進火神山(南京數字經濟科技學會 程煜)

疫情如令:妻子二進火神山

南京數字經濟科技學會 程煜

“我下班回不來了,醫院通知要進隔離病房!”

這是我的夫妻7月24日臨下班留給家裡人的一句簡單道别,從那天起我和孩子開始滿期盼妻子早日回家,而妻子已經奔赴抗疫一線,進入專收新冠肺炎确診患者,素有“火神山”之稱公共醫療衛生中心,與衆多醫護工作者一道撲滅南京祿口機場突發疫情之火。

我的妻子叫馬彧婉,從業醫護十二年,如今是南京市公共醫療衛生中心結核科的護理工作組組長,常與呼吸道疾病打交道,本次疫情已經是她第二次臨危受命,進入隔離病房。

疫情如令:妻子二進火神山(南京數字經濟科技學會 程煜)

在黨旗下的馬彧婉

妻子在孩子眼裡是個英雄,在我眼裡是個工作狂,在病人眼裡是個天使,在上司眼裡是精兵強将。正是如此,她總是能憑借娴熟的醫學技藝、誠摯的職業熱情和深度的上司信任獲得戰役隊員資格。

7月20日前後,南京突發“Delta”疫情,社會各界都在關注疫情态勢、籌備應對舉措。說實話,我們一家更是緊張,2020年初的防疫經曆确實太刻骨銘心了。我的妻子第一次進入隔離病房,那一次我們一家老小都承擔了太多的割舍與不便。為此,我也尤為擔心本次疫情的發展态勢,希望疫情在爆發前得以控制。但事與願違,妻子于7月24日正式接到醫院通知,火速馳援隔離病區。初次接到消息,我的腦門“嗡嗡”作響,待思考片刻後,心态由緊張轉為平靜,在電話裡給予妻子更多叮囑和鼓勵。與此同時,相比一年前,我們的孩子也挺懂事地為媽媽繪制一幅“牛牛吉祥物”,同樣希望媽媽平平安安回家。但疫情如令,小朋友的“吉祥物”還沒能送到媽媽手裡,媽媽就連夜開拔應戰去了。

如今,我的妻子進入隔離病房将近兩周,雖不能回家,确幸的是每日還能和家裡人保持聯絡。二進火神山,相比其他醫護工,她對病患的診治處理經驗相對更豐富一些,是以多是奔走在不同病區,參與并傳授馳援前來其他(省人醫、省中西醫結合、中大醫院和鼓樓醫院)醫院同行的工作和經驗。事實上,多年的夫妻搭配,我同孩子都耳濡目染她在病房說的和做的,也是她職業風格中的一貫做派。每每視訊對話,她都說隔離病房比較辛苦,病人多,事情多,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更多是安撫病人心理,告訴病人配合治療可以痊愈,不用太多心理負擔。而診療新冠比起靜脈穿刺、心肺複蘇這些基礎護理技藝,直擊人心、撫慰心靈往往顯得更重要,“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是她從醫12年來習得的最高醫療技藝。最近幾日,她很高興地告訴我病房裡的很多患者開始慢慢平靜下來了,對康複開始樂觀,對未來生活依舊向往,少了很多驚恐,也對南京抗疫工作滿懷信心。

疫情如令:妻子二進火神山(南京數字經濟科技學會 程煜)

奮戰在一線的白衣天使

我還不知道孩子的媽媽還有多久可以回家,但是,為了抗擊疫情,讓南京早日擺脫“Detla”病毒陰霾,等待是值得的。畢竟除了她之外還有更多人戰鬥一線崗位上,用自己的力量和方式為抗疫做貢獻。他們有警察、有安保人員、有社群工作者、有老師和廣大頭頂烈日參與社群服務的志願者們,他們都是别人的丈夫、妻子、兒子和女兒,也是别的小朋友的爸爸媽媽,他們同吾妻一樣偉大,都是英雄!

疫情如令:妻子二進火神山(南京數字經濟科技學會 程煜)

南京數字經濟科技學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