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瑞口述曆史:棗莊橡膠廠 難忘的傳奇 不滅的信念

作者:長三角視野
王瑞口述曆史:棗莊橡膠廠 難忘的傳奇 不滅的信念

  【人物介紹】

  王瑞,1949生,中共黨員,山東省蘭陵縣人。1970年參加工作,曾任棗莊橡膠廠副廠長、廠長、黨委書記,棗莊市政府市長助理、黨組成員,市經貿委主任、黨委書記,市總工會主席、黨組書記,棗莊市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先後獲“全國勞動模範”“山東省勞動模範”“山東省優秀共産黨員”“山東省優秀企業家”“山東省十大傑出企業家”“棗莊市勞動模範”等榮譽稱号。

王瑞口述曆史:棗莊橡膠廠 難忘的傳奇 不滅的信念

  【訪談背景】

  上世紀七十年代,為響應“三線”建設号召,青島有四個廠部分“搬”到了棗莊,即棗莊早期的國棉一廠、肉聯廠、造紙廠以及橡膠廠。1973年,王瑞來到青島橡膠六廠棗莊分廠,後來成為棗莊橡膠廠副廠長、廠長。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階段,以王瑞為廠長的棗莊橡膠廠上司班子,搶抓機遇,敢幹能幹,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使棗莊橡膠廠一舉成為棗莊市第一利稅大戶。

  回首是難忘的傳奇,遠望是不滅的信念。快人快語的王瑞,參與了棗莊橡膠廠的艱苦創業,見證了棗莊橡膠廠的輝煌時刻。生動的講述,描繪了改革開放之際一位敢闖的企業家工業強市的夢想。坦誠的話語,飽含着一位與棗莊這座城市一起奮發圖強的創業者實幹興邦的情懷。

  中專畢業到工廠中的房間當勞工,手指受傷

  支援“三線”建設,從青島來到棗莊

王瑞口述曆史:棗莊橡膠廠 難忘的傳奇 不滅的信念

  【口述内容】

  王瑞:我出生在沂蒙山區蘭陵縣(原蒼山縣)沂堂鎮東泉裡堡村,父親叫王風江。這是一個小山村,當年非常窮,我家的日子過得也非常苦。本來家裡是不讓我上學的,是我自己堅持要上,國中快畢業的時候,正好趕上“文化大革命”。本來想去考高中,路上吃的雞蛋都煮好了,突然接到一個指令不考了,繼續鬧革命。學習和考試都延期了,直到1967年才算我國中畢業。

  當時大學不招生,隻有些中專、高中招生。經過當地軍管會推薦,再加上考試,我被錄取到青島橡膠學校。後來這個學校合并到山東化工學院成為一個中專部。我是專門學橡膠的,畢業後配置設定到青島橡膠六廠,下工廠中的房間當勞工。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備戰備荒為人民”“深挖洞、廣積糧”的時代背景下,國家啟動“三線建設”,即沿海企業向内陸多個省份遷移,如遷移到湖北、貴州、四川一帶。1970年,為落實毛澤東主席訓示精神,響應号召,支援三線,青島橡膠六廠就在棗莊成立了一個“三線廠”,直屬青島管,不歸棗莊市管。廠名叫青島橡膠六廠棗莊分廠。

  廠房裝置弄好之後,需要技術人員和勞工來調試營運。記得是1973年9月份,我就從青島橡膠六廠借調到棗莊分廠,負責投産運作工作。一開始,隻能生産埋吸膠管一種産品。埋吸膠管就是農村抽水機用的管子。那時,我在工廠中的房間任班長,幹得不錯,第一條膠管就是我和同志們一起幹出來的。

  後來當值班長、工廠中的房間的團支部書記,1975年12月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入黨後,我擔任廠團總支書記、團委書記。1976年,唐山大地震,為防震救災,組織上又讓我擔任防震指揮部的副總指揮。“工業學大慶”時期,我又兼廠裡工業學大慶辦公室主任、機關黨支部副書記,并曾去大慶參觀。1977年7月,我被任命為棗莊橡膠廠副廠長,還沒有上任,就被派到國棉一廠擔任整黨工作組組長。半年後,橡膠廠上一個軍工項目,市裡把我調回橡膠廠來抓生産。

  負責橡膠廠生産一年左右,主管機關棗莊市化工局,抽調我與其他四個同志去支援棗莊電石廠工作,幫助他們搞管理、搞整頓,不到半年的時間,就使瀕臨停工的電石廠恢複了生産、扭虧為盈。因為我是學橡膠的,是以,心裡總是挂念着橡膠廠,局裡上司也了解。這樣,我就又回到了橡膠廠。

王瑞口述曆史:棗莊橡膠廠 難忘的傳奇 不滅的信念

  王瑞年輕時的照片

  【曆史現場】

  青島市華陽路36号,青島橡膠六廠所在地。20歲不到的王瑞,和其他一起配置設定到廠的中專生,一起下到工廠中的房間當上了勞工。在工廠中的房間,王瑞愛問愛學,很快得到了許多老師傅的喜歡。一次操作機器的時候,王瑞的一隻手被機器軋傷,大拇指上的皮被撕掉大半,指甲也被撕掉了,十指連心,鑽心的痛。工友們急忙把王瑞送到青島市市立醫院,一檢查,骨頭沒傷,但手上卻縫了13針。一個多星期後,王瑞堅持要回到工廠中的房間勞動,受傷的手捆着繃帶,隻能幫着工友幹點輕便的活。因表現積極,到工廠中的房間勞動的那一年,王瑞就被準許加入了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被選為團支部委員,并評為全廠的“活學活用學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

  棗莊無人識,橡膠廠常被看成村辦企業

  走出去,請進來,終于打開銷路

王瑞口述曆史:棗莊橡膠廠 難忘的傳奇 不滅的信念

  王瑞:1976年,棗莊分廠與青島橡膠六廠脫鈎,改名為棗莊橡膠廠。廠名既沒有挂山東省,也沒有挂棗莊市。可能當時覺得取這個名字大氣,結果吃了大虧。那時候去出差,坐汽車也好,住宿也好,都需要介紹信。我們的介紹信都是寫“棗莊橡膠廠”,外地人一看“棗莊橡膠廠”幾個字,就以為你是村辦企業,不知道“棗莊”是在哪裡。實際上我們已經是中型企業了。是以我們到哪裡去都得解釋一番,我們是鐵道遊擊隊的故鄉,我們是棗莊市的一個企業,是青島橡膠六廠比較大的分廠。然而,人家怎麼都不信,是以這個廠名寫了“棗莊”而沒有寫“棗莊市”,吃了老大的虧。

  我擔任銷售副廠長以後,就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來宣傳企業和産品。所謂“走出去”,就是我帶着科長、科員到每家每戶去拜訪,拿着宣傳資料和産品說明書,到使用者那裡推廣、介紹棗莊橡膠廠,解釋我們的前身由來、生産規模、産品類型等等。大部分人,對我們棗莊橡膠廠是缺乏了解的,是以還得先抓原來的老客戶,就是化輕公司、農機公司,然後範圍主要圍繞山東片區,因為隻有把山東這塊片區先抓起來,才能夠先有碗飯吃。

  有一次我帶隊去走訪肥城礦務局。那時候交通非常不便利,棗莊到肥城就一趟班車。當時廠裡也沒有小車,我就穿着膠鞋,背着黃書包和同志們一起出發了。肥城汽車站離肥城礦務局有20多裡路,一下車,我們就步行。沒想到,好不容易走到肥城礦務局,把介紹信遞過去,對方一看是棗莊橡膠廠,不搭理,闆凳也不讓坐,更不提倒水了。沒辦法,我們隻好返程。後來通過棗莊礦務局介紹,第二次去才接待我們,棗莊橡膠廠的産品才慢慢地得到他們的認可。使用者都是這麼一個、一個、一個個,費了好大勁才争取下來的。沒有3次、5次,3個月、5個月,根本拿不下來。

  再一個就是采取“請進來”,把客戶邀請到廠裡來親眼看看。你們不是不信嗎?你們不信,你就來看,因為我們确實不錯。再一個就是向他們發出邀請,都請進來以後,集中開座談會。在廠裡開完,又去微山湖開。微山湖風景好,可以在那活動活動,聯絡聯絡感情。局面就這樣慢慢地打開了。1982年,我們就達到了1500萬産值,300萬的利稅。

  從沒有活幹到逐漸有了些活幹,能自力更生養活自己,棗莊橡膠廠由虧損變成基本上不虧損。1983年的10月份,市委組織部來考察廠上司班子,做了一個全面的調查,最後決定叫我當廠長。洪學珍局長找我談話時,我說我堅決不幹,我是真心不想幹。

  為什麼不幹?我有這麼些理由。一是我的年齡最小,當時我才33歲,他們都40多歲、50多歲。我們班子有3個大學畢業生,還有兩個中專生。我是“文化大革命”時上的中專,沒學到多少知識。年齡最小,學曆最低,排名靠後,我說我不能接廠長這個角色,沒有能力來承擔這個重擔。再加上廠裡這麼一大攤子,确實不是那麼好幹。當時有一個說法“(廠長)一年香,二年臭,三年就得滾蛋”,幹好了提拔,幹不好的滾蛋。我對上司說,我不想臭得那麼早,不想30來歲就臭。

王瑞口述曆史:棗莊橡膠廠 難忘的傳奇 不滅的信念

  棗莊橡膠廠老上司,右二為王瑞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為突破口的農村經濟改革,加速推動了中國經濟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國有企業缺乏自主權的現狀亟待改變。為此,棗莊市委市政府“不拘一格”選用人才,大膽推行國有企業管理體制的改革,實行“在黨委上司下的廠長負責制”。在幹部年輕化、知識化的時代背景下,33歲的王瑞被組織任命為棗莊橡膠廠廠長。廠長負責制,廠長的權力相對而言大了一些。丢掉了舊體制的束縛,王瑞所上司的棗莊橡膠廠,開始了棗莊工業發展史上的一段“傳奇”。

  科技創新為驅動,拿出過硬産品

  奮戰五年,棗莊橡膠廠産值過億

王瑞口述曆史:棗莊橡膠廠 難忘的傳奇 不滅的信念

  王瑞:1983年11月,組織任命我為棗莊橡膠廠廠長。上任後,在廠黨委的上司下,我就提出兩個方面的改革創新。

  第一是科技方面的改革創新。市場經濟就是要根據市場的需求來研發産品,是以你必須深入到市場,必須調查研究。

  我們了解到煤炭部要進口一百套井下用的綜合采煤機。面對這一難得的機遇,我就方方面面做工作争取進口裝置。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援下,我們進口了美國的兩台鋼絲編織機,從英國進口了一台k4密煉機,又從日本進口了一台濾膠機。這些進口裝置用上以後,我們生産的高壓鋼絲編織膠管品質就非常好,承受的脈沖次數可以達到20多萬次,處于國際水準。脈沖就像咱們心髒一樣,收縮一次,跳動一次,達到20多萬次,抗打壓的效果非常好,是以就得到了使用者的好評。加之我們的産量又上去了,市場就擴大了。

  另外我們所研發的阻燃運輸帶填補了國家空白。原來煤礦井下用的運輸帶是不阻燃的,經常發生火災,造成人員傷亡和巨大的經濟損失。根據這一狀況,我們較早地研發了阻燃運輸帶這種産品,打了一個提前仗。正好煤炭部下令,要求井下必須用阻燃運輸帶的時候,我們的新産品已經研發出來了,緊接着就進入市場,很好地滿足了市場的需求。

  大家知道,引進國外的裝置是非常昂貴的,引進後需要的零部件也常遭技術封鎖。我們在裝置安裝時注意對原始資料進行儲存,并組織技術改造小組對關鍵零部件進行改造。經過慢慢摸索,終于研制出能夠生産鋼絲編織膠管的整機,不但能夠自用,而且能夠批量生産對外銷售,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的外彙。

王瑞口述曆史:棗莊橡膠廠 難忘的傳奇 不滅的信念

  王瑞(右一)在與國内外技術專家座談

  在技術改造方面,我們還研制成功了移動式鋼絲繩運輸帶平闆硫化機,解決了鋼絲繩運輸帶在成型過程中張力不均的問題。事情是這樣的,我們老廠——青島橡膠六廠,有一個老工程師叫曹一民,那時候他50多歲,技術能力很強。我們把他借調到棗莊橡膠廠工作。他曾花費了20多年的時間設計了一台移動式鋼絲繩運輸帶平闆硫化機,但一直沒有能夠在實踐中檢驗和制作。設計方案交廠黨委研究的時候,相當一部分人反對,許多人有疑問。我力主上馬實驗。在聽取了曹一民老工程師的詳細解答之後,大家統一了意見。結果,一試驗就大獲成功。投産後,我們生産的鋼絲繩運輸帶品質大大得到提高,市場就随之打開。

  從1983年到1988年,棗莊橡膠廠産值,由1500萬增長到一個多億,利稅由300萬,增長到2200萬。當時全山東省沒有幾家企業産值過億的,魯西南沒有,棗莊就更沒有了。朱關興市長親自到廠祝賀。

  1989年,棗莊橡膠廠生産的鋼絲編織膠管被評為國家金獎。我來到北京,第一次在人民大會堂接受頒獎。棗莊橡膠廠聲名鵲起,訂單紛至沓來。到1992年底,全廠實作産值兩個多億,利稅達到3100萬元,成為棗莊市第一利稅大戶,上繳利稅占市級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山東省委主要上司到廠調研指導工作,對棗莊橡膠廠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第二是體制和機制方面的改革創新。随着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企業必須加大産品銷售的力度。我當時的指導思想是:不管你在技術崗位、還是在生産崗位上,隻要你有銷售能力,就調你到銷售崗位上來。廠裡原來設有銷售科,有3個科長。我們決定把銷售科撤銷設立銷售處,8位銷售處長号稱“八大金剛”,對應全國包幹的七個片區,強化銷售。這七個片區是:山東片區、山西片區、河北片區、河南安徽蘇北片區、東北片區、西北片區、南方片區。他們各負其責,包片包幹積極完成任務。有一位負責河北片區銷售的處長,了解到河北唐山礦山機械廠對運輸帶的需求非常大。為了争取這個使用者,他“賴”在人家廠裡“上班”,啥活都幹,其實是為了增加了解、增加感情。終于感動了使用者,赢得了市場。

  我們又成立了一個售後服務大隊,增設了一個外經處。特别是外經處,負責的是國際市場的銷售。他們不畏艱苦,終于打開國際市場的大門,年出口額達到1700萬人民币,橡膠廠也成為棗莊全市第一出口大戶。

  同時,我們對其他科室、工廠中的房間也進行了改制。人員優化組合,任務分解到科室、工廠中的房間、班組。層層簽訂責任狀,全廠每一個人都有任務、每月一考核,年底總考核,實行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政策。獎罰分明,解決兌現。企業進入了良性發展的騰飛期。

王瑞口述曆史:棗莊橡膠廠 難忘的傳奇 不滅的信念

  “籃球巨人”穆鐵柱(後排最高個者)到棗莊橡膠廠參觀

  為紀念産值過億、利稅過雙千,1988年底,棗莊橡膠廠在廠區建起了一座紀念碑。紀念碑設計方案,由全廠職工投票。最後標明的方案是,一名女青年站在“地球”上,手臂伸向遠方。紀念碑取名開拓,意思就是:棗橡人走向世界。讓人矚目的是,紀念碑底座碩大,碑座上,密密麻麻地刻着棗莊橡膠廠全體員工的名字。

  訪談中,王瑞談及30多年前的這一盛事,眼中有淚。他動情地說:我們把1700多名職工的名字都刻在紀念碑碑座上,每一個人都感到無上光榮。後來紀念碑給拆掉了,太可惜了。

  以人為本,建立企業文化

  共謀企業發展,共享發展紅利

王瑞口述曆史:棗莊橡膠廠 難忘的傳奇 不滅的信念

  王瑞(右一)在口述曆史采集現場

  王瑞:1985年以前,棗莊橡膠廠是李德令同志任黨委書記,對我的工作非常支援,工作開展的非常順利。後來,桑革同志擔任黨委書記。桑革同志也是我們化工學院畢業的,老大學生,比較有文人氣質。他文绉绉的,而我是“大老粗”一個。但我們配合得很好,大家也認為我們是“最佳搭檔”。在桑革同志的帶領和指導下,我們根據社會和企業的實際情況,初步建立了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那就是“開拓、進取、團結、拼搏、務實、高效”的企業精神;“尊重人、關心人、支援人、愛護人、了解人、不整人”的待人六原則;并制做了廠徽、廠旗、廠歌。鼓勵全廠職工團結一緻,積極向上,勇往直前,走向世界。

  在棗莊橡膠廠,我們在提倡“六種精神”的同時,側重提出要“以人為本”。想法也簡單,就是要在職工的生活各個方面做好工作,企業一定要想着大家,一切為了大家。可以說,棗莊橡膠廠是我們棗莊當時職工福利最好的一個企業,大家都想到橡膠廠去工作。當時流傳一句話,說“甯願橡膠廠的職工摟斷腰,也不叫别的招一招”。廠子好了,有錢了,一切都好辦,連職工找對象也好找,真是這個樣子。

  我們每年都建房子,我們的職工隻要結婚都給房子。大齡女單身的,就給你母子宿舍。我們的宿舍區還是全市第一家供上暖氣的,利用生産餘熱為宿舍區供上熱水,都不收費。還蓋了職工醫院,建了兩個職工食堂,建立了幼稚園、國小。橡膠廠離市裡比較遠,有十來裡路。為友善職工上下班,送學生到市裡上學,我們就買了4部大客車,包括拖長的兩節大客車。那時候,兩節的大客車,市面上幾乎沒有。給三中、十五中聯系好,把我們的學生都送到棗莊市裡最好的三中和十五中上學。為了增加職工子女的就業,經過準許,我們又開辦了一個中專學校——化工技術學校。生活、教育設施配套齊全,解決了職工的後顧之憂。

  隻要職工有病了有災了,我們廠裡就派專人跟醫院聯系。需要用什麼急需的藥,我們就跑全國的醫院給購買。當年,一個技術員得了癌症,腦瘤,馬上就要不行了。後來我們打聽到一種偏方,說是吃中藥很好,我們立刻去買。買來藥,就立刻治。你看這個人就怪了,送到醫院幾乎是等死的狀态,結果經過後來的治療,他好了,康複後又調回了青島橡膠六廠工作。

  每年我們完成任務以後,在元旦的時候,都要舉行三天大會餐來慶祝,全廠的職工和家屬都參加,一共2000多人。那時候,氣氛太熱烈、太好了,這氣氛真是讓人高興。建廠30周年的時候,我們給每一位職工買了全身西服、領帶、襯衣,還發了手表。

  在當時,棗莊橡膠廠職工工資、獎金在全市是最高的。這背後是我們全體職工辛勤的付出,付出了就應該得到回報。

王瑞口述曆史:棗莊橡膠廠 難忘的傳奇 不滅的信念

  1989年,王瑞(前排左三)與全國勞模代表在天安門廣場

  1990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邀請了十位全國勞模作為晚會現場嘉賓。剛剛當選為全國勞模的王瑞也受到邀請。新年的鐘聲敲響之際,國家上司人緻以新春的祝福。随後,鏡頭切換到春晚現場,嘉賓席上的王瑞喜氣洋洋,視訊形象持續了兩、三秒。春晚結束的當夜,許多親朋好友紛紛給王瑞打電話,特别是一些大客戶代表還專門打來電話,緻以問候。談到這一“高光時刻”,王瑞記憶猶新,樂呵呵地說:當時就知道為我們橡膠廠露個臉,為我們棗莊的企業争口氣。

  棗莊的變化越來越大

  滿懷信心,建言“工業強市、産業興市”

王瑞口述曆史:棗莊橡膠廠 難忘的傳奇 不滅的信念

  王瑞:原來的棗莊,那麼小,有個說法是“一把花生逛全城”。三層以上的樓都很少,市容髒亂差。橡膠廠裡也有好多蒼蠅,用掃帚掃,一掃一大片。現在的棗莊,确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發展,城市發展,人民的生活水準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去市裡工作之際,棗莊橡膠廠正準備成立一個企業集團。兼并了青島的兩個廠:一個輪胎廠,一個膠管廠。在棗莊,又兼并了鐵廠,在開發區建了個機械廠。

  後來的棗莊橡膠廠改制,租給私人經營,一年不如一年,倒閉了。這些年,原來的廠房、裝置反過來租賃給我們的老廠青島橡膠六廠。我前兩天問問橡膠廠留守處的人,他說那邊還有300來人在幹活,基本上也垮了。橡膠廠家屬院,原來是棗莊最好的家屬院,後來變得一塌糊塗。去年改造了一下,我去看了看,就是刷刷牆、鋪鋪路,供上了暖氣。

  作為一個廠長,特别是國有企業的廠長,“打鐵還要自身硬”,這一點非常重要。不以身作則,不搞好廉政建設,企業就不可能搞好。在棗莊橡膠廠,我不貪權,不攬權,更不獨權,有事大家商量着辦,充分發揮集體作用。我的作用主要展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負責制訂企業的整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并把這些規劃和計劃進行分解細化,落實到各環節。年底進行考核,兌現獎懲。

  二是考察市場,了解市場,研究市場,開發市場,掌握市場,為企業制訂發展方向。我每年都要出差200多天,基本上每一個使用者都走了一遍。經常在火車上站幾小時,為的是走訪客戶、廣交朋友、擴大影響,走訪、回廠後迅速拿出整改意見。

  三是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當好職工的後勤部長。我當時對大家說,我廠長的活你們來幹;你們的事,交給我來辦,你們隻管安心工作就行了。像兩地分居的、孩子需要就業的、生重病要找醫生的,我們都盡可能地去解決,職工還是很滿意的。

  我在棗莊橡膠廠當廠長十多年間,邊工作邊學習,從沒歇過星期天、節假日,整天奔波在生産、銷售,為職工服務的第一線。早出晚歸,以身作則,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對家庭成員嚴格要求,絕不搞特殊化。為了适應管理工作需要,1985年8月至1988年6月,我還參加了中央黨校函授八五級經濟管理專業大專班學習,考試成績合格,拿到了大專文憑。

  1993年5月,市委決定調我到市裡工作,先後擔任市長助理、市政府黨組成員;市經貿委主任、黨委書記;市總工會主席、黨組書記;市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退休後任棗莊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一幹就是12年,去年才退出“關工委”。在曆屆市委政府正确上司下,為全市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我做了一些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人民的事情,感到非常欣慰和愉快。

  現在,陳平書記和張宏偉市長提出“工業強市、産業興市”這一戰略方針,非常好,我非常贊成,老百姓也非常擁護。為什麼?人往往是渴的時候,才知道水甜。作為一個城市,無工不富。緊急關頭,市委市政府上司提出“大抓工業、抓大産業”,太是時候了。現在抓工業,首先要抓一些高科技的産品,高科技的産業,高科技的企業,這是必須的。隻有這樣,棗莊市的工業水準和檔次才能上一個新的台階。

  第二方面,對現有不錯的企業、特别是大中型企業,要進行改造。除了抓招商抓投資、上新項目,還要把現有企業搞上去,讓它們上水準上能力,達到國際、國内最高水準。

  第三個方面,就是民營企業還是一大塊,半壁江山,不能放松。民營企業也是棗莊市的台柱子,作用巨大,好的就要加以扶持。很多民營企業叫苦,貸款貸不了,有些活幹不了。要想辦法幫他們。

  棗莊條件這麼好,交通友善,資源豐富,氣候宜人。我們要共同努力,把棗莊市變成“小上海”。這屆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把“工業強市、産業興市”作為重要工作來抓,我們堅決支援、擁護,希望我們棗莊工業真正強起來,我們全市人民就有福氣了。

王瑞口述曆史:棗莊橡膠廠 難忘的傳奇 不滅的信念

  為表彰王瑞在棗莊橡膠廠工作期間的傑出貢獻,各級黨委、政府給予王瑞多種榮譽。1989年國慶期間,王瑞和全國3000多名全國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在北京受到表彰。當他們在人民大會堂參加表彰大會時,鄧小平等國家上司人親切地接見了他們。多年之後,王瑞回憶起那激動人心的層面,心情依然澎湃。1992年,王瑞和青島的張瑞敏、濟南的馬俊才等10名廠長,被山東省政府評為十大傑出企業家。每個人獎10萬元。當時還下個文,獎金不準捐獻。獎金存在一張銀行存折裡,規定一年後可以提現。王瑞拿到錢後,還是給橡膠廠的學校事先串通的人所一部分,又給廠班子成員每人分了一部分,自己留了3萬塊錢。對此,王瑞說:榮譽屬于大家,棗莊橡膠廠能夠有一段輝煌的曆史,靠的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上司,靠的是全廠職工的努力拼搏。上下齊力,輝煌可續。

  采集時間:2021年9月3日

  采訪地點:中共棗莊市委黨史研究院三樓會議室

  采集人:中共棗莊市委黨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