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日本有那麼多讓人看到會噴飯的姓氏?
大家都知道中國和全世界華人都有百家姓,但實際上中文的姓氏擁有3000個以上,隻是有很多你可能從來沒聽過,但是跟日本的十三萬姓氏比起來,真的是小巫見大巫。
在明治天皇以前,日本隻有貴族和武士可以擁有姓氏,大概隻占當時日本人口的5%,1870年也就是明治3年,日本政府“忽然”覺得,如果老百姓沒有姓氏的話,在編排戶口、課稅、服兵役等方面會很困難,是以就開放平民可以取自己的姓氏,原本以為報名會很踴躍,結果沒想到老百姓根本不在乎有沒有姓氏,反正幾千年都這樣過,多了一個姓又能怎樣?最後日本政府實在受不了了,隻好在明治8年頒布了“苗字必稱令”,用法律限制日本人必須要起姓,這小子日本百姓全慌了。因為他們大部分是農民和商人,是以那時候取名字的概念,有點像我們現在玩網遊趕時間起角色名字一樣,基本上大家就是随便亂起。
但就算亂起也是有一定規律的,廣義上日本老百姓取姓的時候是靠以下幾個依據:
1、景觀類
家附近有什麼景觀就取什麼,比如住在山下就叫山下,如山下彩香;門口打開可以看見山就叫山口,如山口理紅;住在稻田中間的叫田中,如田中瞳;看到很高的橋就叫高橋,如高橋聖子;附近有櫻花由有井就叫櫻井,如櫻井莉亞;附近有很大的墳場就叫大冢,如大冢莉央;附近有很粗的樹就叫荒木,如荒木麻衣;其他還有像川、泉、島、石、江、松、梅等,也都很常在日本姓氏裡面出現。
2、動物類
家裡或附近有什麼動物就取什麼。像熊甜曜子、牛田有香、鶴田家奈,另外還有牛糞、牛腸、有馬、豬鼻、豬目甚至還有龜(頭),這些都是真實存在日本姓氏裡面的。因為鬼代表長壽。
3、抄襲類
也就是直接抄襲古代将軍或是貴族姓氏,像比較有名的織甜、本多、德川、宮本、藤原、伊達、豐臣、武田、上彬等。反正政府答應可以随便取,于是就有些人取一個可以光宗耀祖的姓氏過過幹瘾也好啦。
4、職業類
比如專門負責養狗的取姓氏叫犬養,養豬的就叫豬飼,當守衛的叫衛門,像哪個多啦A夢,其實就是銅鑼燒的保安。
5、忽然型
就是忽然看到什麼取什麼。忽然看到月亮叫觀月,忽然看到自己老婆就取我妻,忽然看到自己孫子就叫“我孫子”(abiko),忽然看到自己女兒就叫近親相。
6、中國型
從日本文字和發音可以看出日本被漢化的很深,是以有中國的姓氏也不奇怪。像是張、林、王、江、金、秦等都是日本常見的中國姓氏。
7、祝福型
也就是當初取這個姓氏是真心希望能祝福後代子孫,比如姓氏裡面有福、吉、好等字。例如福田麻由子,吉澤明步,還有三好亞矢,這也是我個人最欣賞的起姓方式。
8、胡說八道随便型
你看到這些姓氏真的會吐血,像是色魔、鼻毛、上床、醬油、無敵、凹凸丸等,還有的實在太下流了小編怕不通過稽核不敢寫出來.....大家自行腦補。真的完全不知道這些人當初在想什麼,還有那種一看就知道當初起姓完全是因為“村長已經在催了”,像什麼四月一日、五月七日這些奇怪的東西都可以拿來當姓氏。日本姓氏的詭異之處就在于一般的國家可以靠姓氏來辨識你跟我有沒有血緣關系,但日本因為用這種獨特方法,很有可能當初在起姓的時候爸爸和叔叔取了不同的姓氏。比如爸爸打開門看到河川叫前川,叔叔打開家門看到一棵松樹叫松下,這樣結果導緻了兩家的孩子明明就有血緣關系卻有不同的姓氏,或者兩家明明八杆子打不到一起,但因為你家有田,我家也有是以都起姓氏叫田中。是以日本姓氏最難搞的地方不僅僅是多,而是在于同一姓氏可能會有不同的念法,或者同樣的發音寫法卻不一樣的問題,非常混亂。
還有一些更奇怪的姓氏,這些就算你學過日文你也不一定念的出來。像“小島遊”這個姓氏,他的讀音和漢字讀音完全沒有任何關系,念法叫Takanashi,Taka就是老鷹,Nashi就是不在的意思,也就是說當老鷹不在的時候就可以出來遊玩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