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書出版發售之際,亞洲足壇一哥孫興慜的父親孫雄正分享了培養兒子走上足球之路的心得。雖然隻是講述了孫興慜的個人成長故事,但也是南韓足球運動員培養的一個縮影,更是處在“寒冬時節”的中國足球應該學習的榜樣。我們不見得能夠培養出一個孫興慜,但提高足球水準還能做到的。

1、孫興慜起步并不早,從國小三年級才開始練球。據孫雄正介紹,孫興慜在國小三年級的時候才想要和哥哥一起踢球。這個時間點比大家預想的要遲一些,像這種天才球員人們通常會認為其足球天賦是與生俱來的,但孫興慜并不是。在南美确實有一些天才球員,不需要刻意的訓練就可以在足壇嶄露頭角,但對于亞洲球員來說,則需要一個“刻苦開發”的過程。這一點對于中國足球目前的培養模式很有借鑒意義,随着教育“雙減”政策和體育強國戰略的實施,校園足球必然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讓每一個孩子進入國小以後就開始接觸足球,等到三、四年級将好苗子挑出來重點培養,但不是像目前這樣的“走過場”,如此之來國内的足球人口基數和成材率将在十年左右得到一個爆發和井噴,也會形成龐大的球迷市場。正所謂“功成不必在我”“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需要有一個宏觀的視角來看待這件事。目前的專業足球學校,入學年齡太小、文化課丢下得太多、環境過于封閉,現在存在明顯的弊端,相對來說并不利于足球運動在國内更好地推廣和普及,打開枷鎖、全民足球才是正道。
2、孫興慜每天左腳練習射門500次,右腳也練500次。孫雄正介紹到,孫興慜從18歲開始專業練習射門,起初左右腳的力量并不均衡,是以其為兒子定下了左右腳各射門500次的目标。果然,每天1000次的射門練習保證了孫興慜左右腳的均衡以及射門的精準度,在英超也成為了了一線核心球員。連續的亞足聯最佳海外球員獎證明了孫興慜在亞洲範圍内空前的影響力,作為亞洲在五大聯賽進球最多的球員孫興慜已經超越了所有的前輩。拿“全村的希望”武磊來說,其意識和機警是與生俱來的,但左腳射門的準星相對于右腳卻是非常地差,如果在青少年時期注意這種高強度、均衡訓練,武磊目前取得的成就會更大!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雖然說目前孫興慜的成就對于國足球員來說有點可望而不可即,但這并不代表以後中國足球也沒有希望。我們想要在足球上取得突破,雖然還有一些距離,但努力就可以實作,足球想要出成績,離不開發自心底的熱愛,離不開向強者的學習。目前國足成績起起伏伏,大家難免發發牢騷,但都是為了中國足球更好,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也希望球員、教練以及從業者們頂住壓力,将中國足球的“火種”傳遞下去、發光發亮,讓中國足球取代日韓伊沙成為“亞洲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