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級戰鬥英雄隐姓埋名40年,臨終遺言:戰友犧牲了,陣地守住了

作者:溫讀

1950年9月25日,一位名叫張國富的19歲年輕小夥子來到北京,他非常興奮,因為他很快就要受到毛主席、周總理以及彭元帥的接見了!

這一天,首屆全國戰鬥英雄模範代表會議在首都召開,來自全國400萬大軍中的307位戰鬥英雄将得到表彰,其中有78位是“特級戰鬥英雄”,而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張國富正是當中一員。

張國富個子不高,在合影時被安排到了前面,毛主席看他年紀很小卻很有精神,就将他單拎出來站到周總理旁邊,還讓他倆比起了個子,然後開起玩笑說:“高矮差不多嘛。”

此時的張國富已經緊張到呆愣住了,主席見狀好奇又親切地問他:“小同志,你叫什麼?今年多大了?”

特級戰鬥英雄隐姓埋名40年,臨終遺言:戰友犧牲了,陣地守住了

圖|全國英模代表大會上的4位英雄(張國富,左二)

在張國富緊張又結巴的回答中,毛主席得知面前這個小夥子竟然就是活捉國軍中将趙伯昭、孤身一身端掉廖耀湘指揮部的“小英雄”,他高興地拍了拍張國富的肩膀贊道:“我聽說了你的英雄事迹,真是好樣的!”

當天下午,毛主席邀請包括張國富在内的數名英雄到家裡吃晚飯。沒人能想到,這位立下赫赫奇功、曾參加過毛主席家宴并被無數上司人表彰過的“特級戰鬥英雄”,在複員回鄉後拒絕了組織安排的師級幹部待遇,隐姓埋名當了40年火藥工,就連家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

直到他晚年患上嚴重肺癌卻沒錢醫治,家人四處借錢無果,女兒張秀波無意間發現他竟然是國家苦尋了46年的老戰士,這才拿着父親的勳章向原軍區首長求助。解放軍原47軍的老軍長連忙派出6輛軍車連夜将他送往北京解放軍301醫院,可惜集整個專家組之力也沒能把他救回來。

1931年,張國富出生在吉林省榆樹縣新立鎮一個貧窮的農民家中,當時東三省的老百姓接連經受了軍閥混戰和日軍入侵的劫難,日子很不好過。張國富家不僅窮苦還欠有外債,張父希望國家和自己都能過上好日子,就給兒子起了“國富”這個淳樸的名字。

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張國富很小就給村裡的富戶做雜活,村裡人都叫他放牛娃。原以為日子會這樣平淡過下去,沒想到張國富15歲時遭遇家庭突變,進而開啟了他的從軍之路。

1946年,榆樹當地一位國民黨僞警察惡霸想要強娶張國富的姐姐,不甘受辱的姐姐奮力反抗後逃跑了,而張父被惡霸遷怒逮捕,關了将近兩年才被放出,這讓張家遭受了嚴重的打擊。

憤怒的張國富吃盡了苦頭也鬥不過惡霸,為了報仇雪恨,他第一次萌生出了參軍的想法,在當時的他看來,東北民主聯軍(解放軍前身)是個能為窮苦人民讨公道的地方,可是才15歲的他根本達不到征兵要求。

張國富隻好托人幫他改了年齡,征兵的連長看他雖然個子不高但是力氣奇大,人也足夠踏實勤奮,就讓他入伍了。

報仇心切的張國富抱着“打倒國民黨反動派”的信念,僅用一年時間就在新兵蛋子中脫穎而出,在多項軍事技戰術和體能訓練中都拿到第一的成績,戰友們都戲稱他為“張第一”。

表現出衆的張國富很快被編入47軍,僅半年後他就立下戰功,孤身一人活捉了國民黨中将。

特級戰鬥英雄隐姓埋名40年,臨終遺言:戰友犧牲了,陣地守住了

圖|入伍後的張國富

1947年5月,我軍向國軍發起夏季攻勢,47軍獨立三師接到攻打吉林北部的江密峰的指令,因為這裡有小豐滿水電站,是國軍在吉林的重要根據地,而此處駐紮的國民黨軍最高指揮官正是中将趙伯昭。

戰鬥發起後雙方經過一晝夜的激戰都傷亡慘重,剩餘戰力集中一片高地上繼續僵持。參加戰鬥的張國富此時已經殺紅了眼,因為他身邊倒下了無數戰友,就連營長、連長和指導員都犧牲了。

如果不能迅速拿下這片高地,還會有更多的戰友犧牲,氣急了的張國富趁着我軍炮火掩護,孤身一人爬出掩體,頂着槍林彈雨迅速向敵軍指揮所匍匐突進。他一手拿着手榴彈一手攥着引線,闖進指揮所後大聲吼道:“投降不殺,否則同歸于盡!”

所裡原本還在緊張商讨戰術的國民黨軍士,被突然沖進來的張國富吓傻了,他身上悍不畏死的氣勢震懾了衆人,他們以為我軍大部隊已經打到了指揮部,眼見大勢已去就緩緩舉起了自己的雙手表示投降,其中包括中将趙伯昭。16歲的張國富憑孤勇拿下了敵軍指揮所,繳獲了所有電台,切斷了敵軍的内部聯系。

失去指揮之後的趙伯昭部陣腳大亂,我軍趁機攻上高地全殲敵軍,而一人端掉指揮所并活捉敵軍中将的張國富也被記一次大功,成了部隊裡的“小英雄”,還在戰後被《猛進報》報道了他的傳奇戰績。

江密峰一役後,張國富所在連隊原地休整待命,正好又和另一隊國軍士兵撞上,敵軍有兩架重機槍,密集的炮火将我軍壓制得厲害,情急之下張國富再次抄起一顆手雷翻出牆外,巧妙繞到敵軍側前方,拉開引線後就朝着重機槍丢了過去,炸得敵軍人仰馬翻,戰友趁機配合發起進攻,然後俘虜了這支國軍,而張國富也再次被記下大功。

特級戰鬥英雄隐姓埋名40年,臨終遺言:戰友犧牲了,陣地守住了

圖|張國富

1948年,表現優異、記兩次大功的張國富順利入黨,一路從班長做到副連長。在9月中旬的遼沈戰役中,他又一次立下奇功。

當時的東北是全國唯一一個解放軍兵力超過國民黨軍的地區,中共中央在9月初召開政治局會議後,決定緊抓東北于己有利的優勢,與蔣介石進行戰略決戰。毛主席在會後向林彪、羅榮桓統帥的東北野戰軍發出訓示:“此次決戰絕不能讓蔣軍出東北!”

蔣介石得知此事後,連忙急調廖耀湘率10萬“西進兵團”趕來支援自己。為了穩固東北戰場優勢,我軍派出部隊前往阻截,大大小小的戰鬥從黑山一路蔓延到大虎山。

張國富所在部隊恰好就遊走在廖耀湘司令部的周圍,他們在行進時發現一個叫做胡家窩棚的地方有敵軍出沒。張國富的連隊試探着進攻時發現敵軍裝備異常精良,布防也很精妙,這恰恰證明了此處的蹊跷,此時他們還不知道自己正好撞上了敵軍指揮所。

解放軍戰士們連忙向上級彙報情況,經過慎重考慮後,上級對張國富連部發出指令:停止行進,不惜一切代價拿下胡家窩棚!

解放軍們馬上向敵軍發起進攻,敵我雙方在此處僵持了很久,我軍發起數十次沖鋒都沒能沖破對方防線,還出現了大量的傷亡。

久攻不下後我軍決定暫時退回陣地,此時的張國富悲痛地看着朝夕相處的戰友成片倒下,不甘心他們就這樣白白犧牲,于是心生一計假裝中彈倒地,然後一直埋伏在屍堆之中,趁敵不備就向前移動,很快就摸到了敵軍附近。

國民黨軍看到我軍退守就放松了戒備,張國富趁着敵軍休整之際火速躍起并扔出兩顆手榴彈,借助爆炸造成的混亂飛快潛入敵軍指揮部,然後對着敵軍長官亮出了手上最後一個手榴彈。

張國富滿臉兇狠地威脅道:“趕緊指令你的士兵放下武器,不然我們就一起死在這!”

指揮部裡的人都被他的狠勁吓到了,國軍長官很快下達了繳械的指令,不遠處的我軍看到這一突發情況趕緊再次發起沖鋒,很快就搗毀了廖耀湘的總指揮部。熟悉的一幕再次出現,失去指揮的國軍亂成一團,經我軍阻截之後已無力及時支援蔣介石了。

“胡家窩棚”一戰大大推進了遼沈戰役的勝利,張國富拿着手榴彈沖進敵軍司令部的英勇身姿被手持望遠鏡的我軍師長觀察到,他狠狠表揚了這位年輕的戰士,戰後評功時,張國富也被評為特等功臣,此時的他才剛滿19歲!

年紀輕輕就數次立下奇功,張國富獲得“全國特級戰鬥英雄”的頭銜可以說是當之無愧。可他沒有被榮譽沖昏頭腦,反而在接下來更為嚴峻的考驗中繼續立下戰功。

特級戰鬥英雄隐姓埋名40年,臨終遺言:戰友犧牲了,陣地守住了

圖|志願軍入朝支援

1951年,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北韓戰場上大規模發起了秋季攻勢,47軍奉命入朝支援,張國富所在連隊接到“務必守住345.6高地”的任務,他們将要面對的,是包括美軍三個精銳師、英聯邦師、泰國團、希臘營等在内的數倍于我軍的兵力,以及300多門火炮和上百輛坦克。

兵力和軍備的懸殊之大,讓這場戰鬥的慘烈可想而知,志願軍和敵軍的每一次對線,其殘酷程度都不會弱于上甘嶺戰役。張國富所在連隊在這片高地進行堅守,糧食吃完後開始硬嚼樹葉勉強果腹,連彈藥也得省着用。

他們就這樣艱難地守了七天八夜,期間打退了敵人的數次沖鋒,在敵人重火力的輪番轟炸下幾乎全軍覆沒,全連僅剩下3名戰士,其中就有張國富。面對敵人最後的進攻,三人默默将炸藥放好,等敵人沖鋒後就馬上引爆。“聯合國軍”沒想到經過這麼多天的炮火壓制,居然還會有解放軍不怕死地繼續守在這裡,輕敵之下他們也傷亡不少。

345.6高地防禦戰最後隻有張國富這一個幸存者,但哪怕隻剩一人,這片高地也還是守住了!直到我方援軍趕到,才将奄奄一息的張國富送去醫院,可惜他實在傷得太重了,隻得随其他傷員一起轉回國内治療。

退出北韓戰場後的張國富足足在長春的醫院裡躺了半年才痊愈,而他的英勇事迹也在全國範圍内宣揚開來并數次被刊登到報紙上。然而康複後的張國富變得更加沉默寡言,血戰和全連戰友的犧牲給他留下了抹不去的傷痛,有時他在醫院食堂裡吃餃子還會邊吃邊流淚,因為碗裡的餃子會讓他回憶起當初打了勝戰後,戰友們一起包餃子慶祝的場景。

康複後的張國富深受部隊看重,被送往衡陽軍校進行深造,直到1953年北韓戰争勝利後,他中斷了未完成的學習,主動向上級申請複員。當時大家都很想不通,以張國富的戰功再深造幾年,未來肯定前途無量,可他卻放棄了這個機會選擇做回普通人。

在張國富看來,身為士兵就要留在部隊裡打仗,戰争結束後将迎來和平年代,而他作為戰士的任務也随之結束了。

特級戰鬥英雄隐姓埋名40年,臨終遺言:戰友犧牲了,陣地守住了

圖|張國富與戰友合影

複員後張國富回到了老家吉林榆樹,英雄榮歸故裡讓整個縣城都轟動了!當地政府得知了他“特級戰鬥英雄”的身份後,想要把他安排到縣機關機關裡當上司,還時常邀請他作報告和演講,這使他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回想戰場上的經曆。

在他心裡自己能在槍林彈雨中死裡逃生已經很幸運了,很多與他并肩作戰的戰友卻永遠留在了戰場上。國家需要時,身為戰士的自己理應舍生忘死;和平時代到來後,他有手有腳完全可以照顧好自己,不需要國家特意撥給他資源。

張國富不喜歡之前那樣浮躁的生活,于是就請求上級幫他把名字改成“張國福”,然後換了個身份繼續生活。他切斷了和部隊的一切聯系,本着農民最樸素的願望分了一塊地,一邊務農一邊讨了個善良的媳婦,小兩口開始過起了平淡的日子。

可惜他很小就入伍打仗了,如今解甲歸田後根本不熟悉農活,是以日子也過得越來越拮據。為了改善生活,他在1952年隻身前往重工業興起的黑龍江鶴崗,以普通人的身份成為了礦務局的一名消防員。

三年後,他又轉崗到火藥押送員這個危險的工種上,因為他能用得上自己在部隊裡學到的技能,這個危險又繁重的工作他一幹就是40年,這些年間他和妻子一共育有5個孩子,一家7口擠在一個用爐灰渣壘起來的不足20平米的小房子裡,日子過得并不富裕。

随着孩子們逐漸長大,家裡的負擔也越來越重,妻子經常催他向廠裡的上司申請大一點的房子,但他仍舊沒有表明自己戰鬥英雄的身份,也沒有接受國家給予的優厚待遇。

為了解決住的問題,他親自動手在小房子後面搭了一個偏廈子,這樣全家人就不用擠在大通鋪裡睡了,可簡陋的偏廈子僅能勉強擋風遮雨,夏天不能透涼,冬天也不能抗寒。為了搭這個偏廈子,張國福不得不借了60塊的外債,起早貪黑打數份工直至半年後才還清。

在家人和同僚們看來,“張國福”這個人略帶古怪,因為每逢春節阖家歡樂的時候,他總是歎息着出門買酒消愁。每當看到類似《上甘嶺》這樣與抗美援朝有關的影視劇,他總是克制不住淚流滿面,邊哭邊唠叨“若是他們能活到現在該多好啊!”

每次吃到餃子,張國福總會特地乘出一碗放在供桌上,然後點燃三支香,家人問他祭拜的是誰,他都以沉默相對。

家人朋友都知道他是個有故事的老兵,但不知道他的具體身份,直到兒女們都長大成人,連最小的女兒也參加工作後,他戰鬥英雄的身份才被發現。

當時小女兒去西安出差,途徑47軍駐地對外公開的展覽區,就好奇地進去看一眼,經由解說員的帶領,她在功勳展覽室的光榮牆上看到了自己父親的照片,這才得知父親竟然是和“黃繼光”一樣的戰鬥英雄!他的事迹甚至被撰寫成《孤膽英雄張國富》一文并被納入了國小國文教材!

出差回來後小女兒和家人說了這事,張國福沉默良久,終于拿出自己的勳章和證件坦誠自己作為“張國富”的過往,并再三叮囑家人不要對外界談及自己的身份,也不能憑借功勞去麻煩部隊和政府。

特級戰鬥英雄隐姓埋名40年,臨終遺言:戰友犧牲了,陣地守住了

圖|張國富大女兒張秀波分享的父親遺物

1986年,55歲的張國富退休養老,然而戰場遺留的傷病以及多年的火藥押送經曆,讓他的肺部吸入大量粉塵并逐漸病變,随着年齡增長愈發嚴重,他開始頻繁地劇烈咳嗽,還經常喘不上氣,兒女們不放心想要帶他到醫院檢查,可他一直推托說這是小毛病,不用去醫院。

1996年,張國富身體每況愈下,甚至開始出現咳血,可他仍舊不願意去醫院。兒女們了解他執拗的性格,特意跟朋友借了車子要送他就診,一輩子不願意麻煩别人的張國富不好駁了外人的面子,隻好跟着兒女們一起去了醫院。

在醫院做完檢查之後,衆人這才得知他的胸肺已經嚴重積水癌變了!這對于張家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家裡本就不富裕,兒女們都是普通的勞工,根本承擔不起高昂的醫療費。為了給張國富治病,兒女們到處借錢,還把家裡的小房子賣了,但仍舊湊不齊費用。

1997年末,張國富已經病重到幾度昏迷,不得不長期入院治療,兒女們守在病房外焦急地商量救父親的辦法。

四女兒歎息着說:“能借的都借了,該賣的也賣了,接下來還有很多窟窿要填,父親的病該怎麼辦?”

大家都一籌莫展,沉默良久之後,小女兒站出來咬牙說道:“都到這節骨眼上了,不能再聽父親的了,我試着去之前去過的軍區,看看能不能找首長想想辦法,總不能眼睜睜看着爸爸走吧...”

小女兒就帶上了父親的複員證、立功證、軍功章等材料,到蘭州找到47軍駐地,然後求見軍區首長。

原47軍獨立三師的老團長黎原接見了她,二人一碰面,張家小女兒遞上一枚勳章,開口就是:“求求首長救救俺爹吧!他是特級戰鬥英雄!”

如今已是将軍的黎原拿到了這枚千裡迢迢送來的“特級戰鬥英雄勳章”,聽聞了她講述的事情之後,整個人激動得手都在顫抖。沒想到部隊苦苦找尋了46年的戰鬥英雄竟然尚存人世,還隐姓埋名地過了那麼多年的苦日子!

特級戰鬥英雄隐姓埋名40年,臨終遺言:戰友犧牲了,陣地守住了

圖|老兵張國富

他趕緊向總政和上級彙報了戰鬥英雄歸來的情況,總政馬上聯系北京解放軍301醫院,特批張國富入院治療并專門為他成立了肺科專家組。黎原将軍也派出了6輛軍車連夜開道、紅燈未停将張國富送往北京,治療期間一切資源排程和費用都由國家來承擔。

在張國富住院期間,部隊首長多次親往探望和慰問張國富,他們既高興戰鬥英雄重制人間,又辛酸他獨自扛過那麼多歲月,哪怕吃再多苦也沒來部隊“找麻煩”。

得到妥善照顧的張國富病情有所好轉,但狀态還是時好時壞。當他狀态好時,首長們問他有沒有什麼要求,他一律隻用一句話緩慢作答:“希,望,黨,和,國,家,好!”許多來探望他的人聽到這句話都轉過頭去默默流淚。

1998年7月10日,張國富陷入病危,枯瘦虛弱的他正躺在北京解放軍301醫院的重症病床上,雖已昏迷多日,但他仍無意識地念叨着什麼。兒女親人們都守在他的病床前,女兒彎下腰仔細聽,這才明白原來他反複說的是:“師長,全連戰友都犧牲了,可是陣地守住了!請求派兵增援!”

病房外站着開國将軍黎原、原47軍政委穆建華以及解放軍總政部的多位同志,他們都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個奇迹。

可惜奇迹并沒有來,張國富罹患肺癌已久,癌變後的肺膜厚得難以想象,胸腔嚴重積水,整個醫院最頂級的肺科專家集結在這裡都沒能把他從死神的手裡搶回來。病重的老人在留下最後那句“請求派兵增援”之後就永遠閉上了眼睛。

那個年代有許多像張國富這樣的英雄,他們浴血奮戰保家衛國,和平時解甲歸田做回普通人,再苦再累也不願給國家添麻煩,或許他們的選擇在今天看來有點“傻”,但這樣的人無疑是可愛又值得崇敬的。

戰火已經遠去,老兵們也逐漸凋零,但老兵的精神永遠不死!正如當年在首屆全國戰鬥英雄模範代表會議上毛主席所稱贊的那樣:“你們是中國的驕傲,是民族,是脊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