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61年的今天,美國小說家海明威逝世

作者:巴别塔books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一個人可以被摧毀,但是絕不能被打敗。

——海明威

1961年的今天,美國小說家海明威逝世

他有名聲:他的作品直到現在仍為人們所傳頌;

他有金錢:他的版稅就使其成為了十足的富豪;

他有榮譽:他的著作讓他成為諾貝爾獎獲得者;

可在他獲獎後不久,用獵槍結束了自己62歲的生命。

他是歐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風格鮮明,在當時獨樹一幟。其首部小說《太陽照常升起》1926年出版後,立刻成為經典。此後緊接着的是《永别了,武器》(1929)、《喪鐘為誰而鳴》(1940)和《老人與海》(1952)。1954年,海明威憑借《老人與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他一生共創作了十三部中長篇小說,八十多部短篇小說,一部劇本,還有一些詩歌。

1899年,海明威出生在芝加哥附近的橡樹園,海明威的父母都是健康、勤奮而能幹的人,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多才多藝,也非常适應他們所處的社會。他們很感激他們繼承的歐洲文化的遺産,可與此同時,他們也自豪地意識到美國成功地改造了這一遺産。

海明威的父親是一位高明的内科醫生,他還喜歡打獵、射擊、釣魚、航海、野營、探險。他有着守林人的那種完備的野外生存技能,并都教給了兒子。

海明威的母親非常聰明,意志堅強,在許多方面都頗有造詣。她閱讀廣泛,能夠寫優美的散文和精巧的詩句,她還繪畫、設計和打制家具,她歌唱得很好,還會彈奏不同的樂器,寫作和出版過原創歌曲。這對父母不僅将自己接受的一切文化遺産傳授給孩子們,而且增加了新的東西。

1961年的今天,美國小說家海明威逝世

海明威是長子,也最受寵愛。從很多方面來看,海明威的雙親都是模範家長,海明威也發展了自己很高的閱讀和文學才能,而且還是一個熟練的體育愛好者和全能運動員。

從孩童時期,海明威就拒絕接受父母的宗教,他絲毫不想成為父母所希望的那種兒子。在十幾歲的時候,海明威似乎就已下了決心,而且非常堅定,打算随着自己的天賦和所有的愛好去發展。他希望自己既成為一個名人,又得到美滿的生活。這是一種浪漫的、文學化的念頭,在某種程度上講也是道德化的,但其中毫無宗教的内容。海明威這種對宗教的拒絕是青春期知識分子的特性,更是對父母道德文化的拒絕的一個部分。

後面的故事很長,但是海明威的文學和成就是公認的,為何他最終還是選擇了自我結束生命?

他生前最後一張照片是在愛達荷州購置的住宅附近散步,那種悲哀的表情不言自明。即便如此,他仍舊站着,仍舊活着;但他已經無法再去思考。他父親是因為害怕患上緻命的病症而自殺的。海明威害怕的卻是他所患的病症不是緻命的:1961年7月2日,在抑郁症和偏執狂的各種治療而無效後,他在他那支最好的英式雙管獵槍中裝上了兩發霰彈,把自己的整個腦蓋炸飛了。

1961年的今天,美國小說家海明威逝世

為什麼海明威會渴望死亡?在作家中,這一現象并不鮮見。海明威創造了自己的以榮譽、真實和忠誠為基礎的準則。他背棄了這一準則所有的方面,這一準則也背棄了他,也許更為嚴重的是,他覺得背棄了自己的藝術。海明威有許多嚴重的過失,但有一樣東西是他從不缺乏的:藝術上的誠實。這如同燈塔照亮了他的一生。他為自己确定的任務是創造一種新的英語寫作方法和小說寫作方法;他獲得了成功。在我們的語言曆史上,這是重大事件之一,而現在這已是我們的語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他為這一任務傾注了巨大的、創造性的技巧、精力和耐心。這一任務本身就是困難的,但正如他發現的,更困難得多的是維護他自己确立的創作的高标準。

1961年的今天,美國小說家海明威逝世

20世紀30年代中期,對他來說,這一點已經很清楚了,這也加重了他那慣常的抑郁症。從那時起,他的短篇小說很少成功而且每況愈下。如果海明威少一點藝術家氣質,這種事情對于他,作為一個男人,也許不是十分重要的;他完全可以去寫作和出版次等的長篇小說,許多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但是,當他寫出來的東西趕不上他最好的作品時,他知道自己的知識已經無法勝任了。這時他便在酒精中尋求幫助,甚至在工作時間裡也是這樣。在20世紀20年代,有人第一次看見海明威寫作時面前放着一杯聖詹姆士牌的朗姆酒。這種習慣最初是偶爾為之,然後變得斷斷續續,再後就無法改變了。據說在20世紀40年代,他在清晨4點30分醒來,“通常立即開始飲酒,同時站着寫作,一隻手上是鉛筆,另一隻手上是酒杯”。這對他工作所産生的影響,是完全可以想象的,是災難性的。一位有經驗的編輯總是能夠辨識出那些借助于酒精而寫出的作品,無論作者有多麼高的天分。

海明威是一個被自己的藝術殺死的人,而他的一生所留下的教訓,所有的知識分子都值得借鑒:僅有藝術是不夠的。

海明威的著作《永别了,武器》,

原文是A Farewell to Arms.

Arms, 在英語中既有武器、力量,隐喻戰争,同時又有臂彎、擁抱,隐喻愛情。

而這也是這本書的兩條主線,既永别戰争,又永别了愛情。

可惜,我們沒能在漢語找到類似的雙關詞。

以上大體内容摘選自《知識分子》

巴别塔BOOKS 知名文化品牌。未來是一種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