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的 閩筍交易市場是我省筍竹産品交易的主要平台,筍竹産品銷售市場範圍也已從國内覆寫到國外東南亞市場。 眼下正值交易旺季,本月發出今年首批出口泰國30噸筍幹,商品總價值超260萬元人民币。

當地的筍幹銷售主要是發往國内的浙江、江蘇、上海、湖南、湖北,國外的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等地。每年的7月至10月是永安市筍幹出口旺季,在閩筍交易市場内,随處都可以看到銷量商在進行筍幹的打包與發貨。現在這個交易市場已經形成閩中最大并輻射周邊縣市區的筍竹産品交易中心,吸引了永安市周邊的三明、清流、甯化、明溪、大田、邵武等縣市區筍竹産品及商戶近60家前來入駐交易。 截至目前,已銷售春筍4萬多噸、冬筍1萬多噸,筍幹5000餘噸,各類筍産品交易額約15億元。
永安閩筍幹曆史至少可追溯到明代,明代中期,随着中原地區竹農遷徙南移傳入筍幹制作技術,永安人将當地的筍幹加工方法與其相結合,首先發明創造了閩筍幹最早雛形的加工技術。閩筍幹采用傳統工藝(去殼、蒸煮、壓片、烘幹、整形),選用科學方法精制而成。經泡發烹調,可制成口感清爽,味道鮮美的各種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