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是一種常見的動物,或許是因為蛇是冷血動物,并且渾身布滿鱗片的樣子非常恐怖,在神話傳說當中,蛇經常象征着邪惡。比如說漫威電影中的超級反派組織的名字就叫“九頭蛇”,當然也有例外,我國的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的《白蛇傳》中的白蛇則善良美麗。

不管神話或者影視中蛇的形象是怎樣的,普通人都不太喜歡蛇類,除了專業的捕蛇人以外,大多碰見蛇時都退避三舍。但是在農村卻經常有蛇闖入村民的家中,不僅有咬傷人的可能性,還偷吃農舍當中的家禽,帶來了經濟損失。是以每當夏季蛇類活躍的時候,村民為了防止蛇進入家中會在房子附近撒上雄黃粉,但是效果卻不太好。為何蛇類不怕雄黃粉了?莫非是蛇進化了對雄黃都産生了抵抗力?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5">雄黃</h1>
正式探究蛇類為什麼不害怕雄黃之前,我們需要先知道雄黃是什麼,不然隻知其二是無法推理出其一的。雄黃其實是一種礦物質,之前還聽過有人依詞猜意,說雄黃是一種雄性生物的黃疸,讓人啼笑皆非。
雄黃,是四硫化四砷的俗稱,是砷的硫化物礦物之一,化學式為As4S4,通常為橘黃色粒狀固體或橙黃色粉末,質軟,性脆。常與雌黃,輝銻礦、辰砂共生;加熱到一定溫度後在空氣中可以被氧化為劇毒成分三氧化二砷,即砒霜。
沒想到雄黃還與烈性毒藥砒霜有着這樣的聯系,雄黃多見于溫泉沉積物和火山沉積物當中,樣子一般是橘紅色的,晶體處在透明和半透明之間,肉眼可見其中具有雜質,在中國的雲南、湖南和美國等地較多。雲南因為叢林茂盛的,生活在那裡的人常年受毒蟲蛇類等生物的侵擾,雄黃的使用會使得大多數毒蟲和蛇類避退,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雄黃還是一味中藥,常常作為藥材入藥使用,經過研究觀察發現雄黃對于惡性良性腫瘤有一定的抗性,但是在使用的時候會對細胞造成腐蝕傷害。多用于外用,比如說皮膚上的真菌感染等。
還有一種常見使用方式,就是将研磨出的雄黃粉和酒泡在一起,泡成雄黃酒潑灑在房屋周圍,使得蛇類不願靠近。當然雄黃酒也是一種藥酒,中國的部分地區有在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習俗,寓意驅邪。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1">蛇怕的是刺激性氣體</h1>
利用古法在房屋周圍灑滿雄黃粉的村民發現雄黃粉失效了,蛇輕而易舉地就從雄黃粉上面爬了過去,真的是蛇對雄黃産生抵抗性了嗎?研究表明并不是,是因為村民不了解蛇類的生理構造。出錯的不是雄黃,而是直接以粉狀的方式撒在周圍這種做法。
蛇類對于刺激性的氣體十分讨厭,因為蛇類的嗅覺非常靈敏。蛇的眼睛看起來非常恐怖,視力卻很差,可以說是有高度近視。是以蛇類活動主要是依靠嗅覺和熱感應系統,如果村民把雄黃粉換成雄黃酒則會産生更好的效果。因為酒精類暴露在空氣中之後,會發出刺激性的氣味,再混合着雄黃本來的味道,蛇類可能在很遠的地方聞到就會爬開。
據相關報道,還有生物學家對這種現象做過實驗,将蛇放入實驗箱内,在綁有小白鼠的位置灑了許多雄黃粉末,但是蛇直接沖上前吃掉了老鼠,并未表現出對雄黃粉有厭惡或者懼怕的樣子。于是他們又找來了一個箱子,裡面放着嗆鼻的洋蔥,将蛇放進去過後它果然不願意上前,即使有食物的誘惑,也表現出十分厭惡抗拒的樣子。
除了雄黃酒這一類可以揮發出刺激性氣體的液體之外,煙草、硫磺等也是蛇類讨厭的物質。還有石灰,石灰可以說是目前發現的防蛇價值最高的物質了,因為石灰不用加入酒精,隻需要加入水。石灰遇見水之後會快速揮發,揮發過程當中産生刺激難聞的氣味,并且石灰還具有灼傷的作用,就算是蛇無懼氣味還是要進入房間,經過石灰時對它身體産生的灼傷也會讓它掉頭逃跑。
除了以上這些适宜用來驅趕蛇類的材料之外,生物學家實驗中用到的洋蔥也是很好的選擇,可以将洋蔥研磨成汁之後,按照一定比率加入清水攪拌,在噴灑在房屋的周圍,和洋蔥一樣的大蒜同樣适用。不過目前市面上有出售許多驅趕蛇類的化學試劑,其中加入的液體都有蛇類最讨厭的味道,既好用又便捷。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7">蛇類概述</h1>
蛇類是一種爬行類動物,沒有四肢,是以活動和前進完全依靠身體的扭動。蛇的眼睛雖然看上去狹長,讓人不寒而栗,但實際蛇類的視力非常有限,基本上可以算作是盲了。那麼蛇類又是如何快速準确地出擊捕食獵物的呢?就是依靠靈敏的嗅覺,以嗅覺來确定獵物的方位,然後悄無聲息地爬到獵物附近,一擊必中。
蛇的種類非常多,全球大概有3400多種蛇類,而且據科學家們研究發現蛇類存在的曆史也很悠久,出土的蛇化石表明,在七千萬年前,蛇類就已經在地球開始生存活動了。經曆了多年進化的蛇類,栖息的環境也會有所不同,有的是在洞穴中、有的在樹上、有的在地面,除此之外淡水和海水之中都有蛇類。可以說是海陸空,除了不會在空中飛之外,都有涉足了。
人們将蛇類主要劃分成了兩種類型,無毒蛇和有毒蛇。無毒蛇顧名思義就是沒有毒牙,咬人也不會注入毒液的蛇類。中國境内最常見的無毒蛇就是菜花蛇,菜花蛇是一種體型較大卻沒有毒的蛇類,常常出沒于水池或者農田邊,喜歡吃老鼠、青蛙等動物。有時也會闖入村民家中,因為栖息地和人類生活的地方有一定交集,不過好在菜花蛇不具毒性,是以有時村民還會故意放它在農田當中吃老鼠,防治鼠害。
菜花蛇體型巨大且脾氣暴躁,是以在遇見毒蛇如五步蛇。眼鏡王蛇時還會跟它們打架,大部分時間還取得了勝利,除了因為體型優勢還有一個絕招就是菜花蛇會釋放出一種氣體,在感受到自身有威脅時釋放臭氣逼退敵人。前文提到了,剛好蛇類又是一種嗅覺極其靈敏的動物,是以其它蛇類在嗅到菜花蛇的臭氣都會主動遠離,至于菜花蛇在釋放臭氣時會不會熏到自己就無從得知了,也許它已經習慣了吧!
中國境内分布的毒蛇種類還是很多的,比如五步蛇、銀環蛇、眼鏡王蛇等等, 都是常見的毒蛇類。和比較友好一點的無毒菜花蛇比較,毒蛇對于人類的威脅和攻擊性也更強,我國每年都有被毒蛇咬傷身亡的事故,在夏季出現得最多。
因為蛇類一般是有冬眠期的,在冬天它們會在洞穴中休眠,不出來也不進食。可是到了夏季就活躍多了,而且夏季一般是蛇類的發情繁殖期,這一時期的蛇類動作靈敏,對于外界其他生物的活動會感覺更明顯。
大部分毒蛇的捕獵時間集中于夜晚和清晨,中午太陽最盛氣溫最高的時候,蛇類一般會躲在樹蔭或者洞穴之中“避暑”,因為蛇類體溫很不穩定,需要不斷的自我調節,是以它們更喜歡在20度到30度溫差不大的環境當中生存。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4">防蛇措施</h1>
在房屋周圍噴灑刺激性液體可以防止蛇類闖入住宅,那麼在野外遊玩時遇見蛇類怎麼辦呢?接下來就介紹幾種防蛇方式以及被毒蛇咬傷之後需要及時采取的措施,以便野外遭遇時有所準備。
毒蛇的頭多呈三角形,頸部較細 ,尾部短粗,色斑較豔,咬人時嘴張得很大,牙齒較長。毒蛇咬傷部位常留兩排深而粗的牙痕。
根據蛇類捕食的時間和常出沒的季節來看,夏秋季節的夜晚非必要不要去山區森林裡,因為這個時間正好是毒蛇捕獵的時間。且蛇的的視力不好,在夜晚聽到草叢響動之後,以為是獵物在動,故上前做出捕獵行為,卻不慎将人咬傷。
真的運氣不好被咬傷之後也不要太過慌張,處理蛇咬傷首先就要判斷是不是毒蛇咬的,毒蛇咬的牙痕和無毒蛇有一定差別。毒蛇的牙痕是單排,而無毒蛇的牙痕是雙排的,如果實在無法判斷,就先當做毒蛇咬的來處理。需要注意的是不論有毒無毒,都需要及時去醫院就醫,也有發生過被無毒蛇咬傷身亡的案例,是以被蛇咬中之後要重視。
主要急救方式是優先用繩子在距離傷口中心五厘米的地方進行捆綁,防止毒液在體内擴散。但是間隔十幾分鐘也要對繩子進行适度放松,長時間的血液不流通可能會使中毒地方的機能壞死,是以千萬不要一直捆着不放。
捆綁過後用清水或者茶水對中毒部位進行沖洗,有條件的話可以使用配比的高錳酸鉀溶液效果更好。最好不要用嘴吸食毒液出來,劇毒的蛇類毒液可能會讓另一個人的生命安全也受到威脅。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9">蛇類妙用</h1>
說了這麼多蛇不好的地方,也為蛇類正名一下。其實蛇類本身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目前我國已經有多家專門飼養肉蛇供人類食用的養殖場,蛇羹不僅味道鮮美,其中含有的營養元素也很多。除了可以食用之外,蛇類的藥用價值也非常高,不僅可以用來泡酒還能當中藥熬制。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1">結語</h1>
普通人之是以對蛇類懼怕雄黃粉的理念一直深信不移,還是因為對于蛇類的了解太少了,經過本文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現在對于蛇類的習性都有了認識,之後做防蛇工作時,就不會再做無用功了。還可以将這個知識科普給身邊的其他人,讓他們也知道蛇類真正懼怕的其實是刺激性氣體。
蛇類作為自然界的一份子,存在即合理。是以大多時間我們不必對它們抱有太多的惡意,隻要人類不去涉足他們的領地,蛇類就不會主動攻擊人類,這就展現出了和諧共處的必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