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橫掃膠濟鐵路線西段、中段後,略作休整,又揮師西進津浦線中段,發起1948年夏季攻勢作戰。此時華野總部率西線兵團陳唐兵團在中原野戰軍配合下,正在豫東戰場與敵人角逐。
在人民解放軍的猛烈打擊下,國民黨蔣介石已是顧此失彼、捉襟見肘。濰縣戰役後,國民黨中原、蘇北、東北戰場同時告急,蔣介石剜肉補瘡,被迫從山東抽調整編第七十五、第八十三師,分援上述戰場。這樣,山東的蔣軍進一步減少。在膠濟路全線和廣大地區已為我攻占的情況下,山東之敵僅固守津浦線濟南、徐州段及其兩側個别城鎮和青島孤城,企圖阻滞華野内外線兵團彙合,拖住華野主力,確定濟南,屏障徐州,支撐山東殘局。
在狀似“扁擔”的津浦線濟南、徐州段上,敵人設有3個綏靖區,共計7個整編師18個旅,統由徐州“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顧祝同上将指揮。濟南的第二綏靖區王耀武部,守備濟南城防及濟南至大汶口段;兖州的第十綏靖區李玉堂部,守備南抵滕縣,北達南峄,東至新泰,西到濟甯地域;賈汪的第三綏靖區馮治安部,守備徐州至滕縣段。

濰縣戰役後,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指令“華東野戰軍在組織西線兵團發起豫東戰役的同時,山東兵團出擊津浦路中段,逐漸消滅泰安至臨城各點守敵,進逼徐州,打通與魯西南的聯系,配合西線兵團作戰,孤立濟南,創造攻克濟南的條件。”據此,5月下旬,山東兵團除以一部配合地方武裝,監視濟南、青島之敵外,主力西進待機。顧祝同察覺華野内外線兵團作戰意圖後,急令兖州李玉堂加強濟甯、充州、汶上守備,令第四綏靖區劉汝明部守備菏澤,第一三九旅4個營守備金鄉,其餘部隊作為機動。敵第五軍抵達太康并西華東北,索我作戰。企圖先合擊華野西線兵團,爾後回師與山東兵團作戰。
華野總部于5月28日制定打擊顧敵和津浦路濟南、徐州段作戰計劃,上報中央:一是許譚應乘敵收縮未及之際,殲滅泰安守敵。在敵收縮時,則以一部控制泰安、泗水、大汶口、曲阜地區,主力相機攻占汶上、濟甯或兖州。我則于控制曹縣、定陶、成武後以一部圍攻金鄉,主力待機殲滅援敵。二是許譚于控制泰安、曲阜、泗水、大汶口等處後,主力直下鄒縣、滕縣,攻占臨城、韓莊,迫近徐州,攻占豐縣、魚台,以兩路直逼徐州之态,調動第五軍來援并殲滅之。三是在第五軍主力屯集商丘以西時,我們拟渡河,以3晚急行軍包圍成武。現敵已決定收縮,且距離太遠。乃決以4晚行程,進占成武,以騎兵團控制成武,續向曹縣搜尋。主力于3日拂曉到達成武待命。四是西線兵團不論遂行何種方案,應以監視第五軍主力為主。在該敵來援時,則尾随其後,配合此間部隊夾擊,殲敵于運動中。
中共中央軍委、毛主席随即電複:“山東兵團以執行你們第一方案為好,即第一步占領泰安、泗水、大汶口、曲阜。第二步相機攻占汶上、濟甯、兖州3點中之一點,并求得調動他點之敵增援而殲滅之。第三步相機攻占鄒縣、滕縣、臨城、韓莊。如果汶、濟、兖3點之敵難攻,而鄒、滕、臨、韓較為易攻時,亦可先攻之,或于汶、濟、兖、鄒、滕、臨、韓7點中,選擇其較易者先攻較難者後攻。總之,山東兵團任務是逐一攻占7點,準備以四五個月完成此項任務。關于西線兵團6個縱隊以殲滅第五軍為中心的部署是很好的”中共中央軍委還指出:華野外線作戰與山東兵團作戰,必須各作獨立作戰之計劃,即兩兵團隻作戰略上之配合,不要企圖作戰役之配合,以免互相牽累依賴,失去獨立部署之戰機。并強調“此點甚為重要,望你們預先計及”。
據此,許世友、譚震林決定,先從敵濟南和兖州兩綏靖區的結合部開刀,開辟泰安南北戰場,調動濟南、兖州之敵來援,在運動中求殲其有生力量,并相機奪取泰安。參戰兵力有第七、第九、第十三縱,魯中軍區警備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七團及軍區炮兵營、特務營,魯南、渤海軍區部隊,冀魯豫泰西軍分區部隊,總計45個團。以魯中部隊和第十三縱一部攻擊泰安;第十三縱一部插向泰安以北;第七縱一部插向泰安以南;渤海部隊和第九縱一部進擊濟南以東章丘、龍山鉗制敵人;魯南部隊破襲津浦線徐州、兖州段;泰西部隊在肥城一帶活動;第九縱主力位于泗水附近作為機動。
津浦路中段戰役(亦稱兖州戰役)于1948年5月29日正式打響。魯中部隊和第十三縱一部攻擊泰安城東、城南、城西南及火車站等處,守敵整編第八十四師第一五五旅第四六三團及保安第五旅一部,根據王耀武“機動作戰”指令,于30日12時在飛機、鐵甲車掩護下,北逃界首。津浦路沿線各點守敵紛紛效法,或北逃濟南,或南竄兖州、滕縣。許世友司令員當即指令各部抓住戰機,飛速向泰安南北兩面擴大戰果,追殲敵軍于逃竄途中。
在泰安以北,渤海部隊和第十三縱一部聯手進擊章丘,守敵整編第八十四師1個團逃往龍山以東,我軍跟蹤追擊,殲龍山敵一部。濟南東告急,王耀武令整編第七十三、第二師共4個旅向東反擊,第九縱馳援渤海部隊,殲敵4000人将敵壓回濟南市。第十三縱占領泰安後沿鐵路北上,肥城敵第二一一旅1個營在泰西部隊逼迫下逃往長清。第十三縱續攻界首,敵第四六三團及保第五旅一部逃往萬德。王耀武以第一五五旅主力、第二一一旅第六三三團及保第五旅一部,推進到萬德以南阻擊。在我猛烈打擊下,敵于6月2日逃到張夏。13日,第十三縱攻占張夏敵退往崮山以南。這樣,北線我軍直抵崮山、龍山一帶,從東南、東面鉗制住濟南之敵。
與此同時,插向泰安以南的第七縱和魯中部隊急起直追,橫掃逃敵。5月31日,南驿守敵整編第十二師補充團南逃大汶口歇馬亭;新泰守敵第一一二旅第三三四團先逃往泗水,次日又逃往兖州。大汶口守敵整編第八十四師補充團及保安第一團逃跑稍慢,我軍攻占大汶河南岸橋頭堡後,将其堵在北岸。敵雖拼死掙紮,但無濟于事。直到6月3日,敵才突出重圍南逃,但在大汶西南20公裡的魏家莊被我截殲大部,殘敵逃往兖州。在曲阜的敵整編第十二軍軍長兼整編第十二師師長霍守義見勢不妙,僅留由曲阜反動地主武裝萬餘人編成的軍部獨立旅固守,于月6日率軍部及第三三一團逃往兖州。我第七縱包圍曲阜。
李玉堂和霍守義認為,為了保住兖州,必須固守曲阜,盡管無法守住。于是派整編十二師第一一一旅旅長孫煥彩率兩個團增援。他們行至曲阜附近,即遭到解放軍迎頭痛擊,其第三三二團損失慘重,被迫退回兖州。曲阜獨立旅旅長劉宗顔又連連求援,霍守義複令孫煥彩率全旅馳援,并派軍參謀長王樹軍到該旅督戰。孫煥彩認為曲阜之圍根本無法解開,增援隻能徒增傷亡,更加沮喪士氣不如儲存實力在兖州與解放軍決戰。但又不能違背軍令,隻好硬着頭皮率部東進行至泗河以東,又遭到解放軍截擊,被迫退回。第一—一旅兩次東援失利,霍守義怒不可遏,當即将孫煥彩撤職。兖州大戰在即,敵人撤換主力旅旅長,可見霍守義軍事指揮之混亂、平庸。
曲阜敵軍待援無望,解放軍攻城又急,于6月11日晚向西南方向突圍,可是怎能逃出重圍?部隊旋被全殲,劉宗顔也被擊斃。鄒縣守敵保安第三旅于12日逃往兖州,僅留縣自衛大隊防守,第七縱第十二師和魯中軍區部隊于6月15日發起攻擊,各路突人城内,僅經4個小時戰鬥,即将守敵全殲。并擊潰由臨城北援之敵兩個團。魯中部隊進擊甯陽,全殲守敵縣自衛大隊。
在此期間,魯南軍區部隊破壞了滕縣至韓莊鐵路,在滕縣南北兩面發起猛烈攻勢,打退界河守敵整編第四十五師第一四一旅、官橋守敵整編第四十五師第二一二旅一部、沙溝守敵整編第七十七師第三十七旅的反撲,敵紛紛南逃,我收複界河、看莊、兩下店、官橋、南沙河、東沙河、大宮、小宮、蒼溝等10餘據點。
戰局發展急轉直下,經20多天的戰鬥,我軍肅清了津浦線濟南以南萬德至兖州以北姚村段、兖州至臨城段除滕縣外的沿線及兩側之敵,殲滅敵正規軍2個團、保安部隊3個團,以及曲阜、泰安、泗水、新泰、蒙陰、費縣、萊蕪7縣自衛大隊,總計2萬多人。我軍全部控制了兖州北至濟南、南至臨城的鐵路,收複泰安、肥城、章丘、曲阜、甯陽、鄒縣、新泰等8座縣城。第十綏靖區部隊被我分别包圍于兖州、濟甯、汶上等孤立據點,因兖州南北兩面鐵路被截斷,僅靠空中交通,他們滅亡的日子已屈指可數了!
山東兵團攻占泰安等地後,原定的戰役第一作戰階段任務完成。6月1日,許世友、譚震林制定第二階段作戰方案,上報中共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及華東局、華野總部。方案有兩個,一是以第十三縱攻占曲阜、縣,相機攻占滕縣;魯中部隊監視兖州、濟甯、汶上,并相機攻占甯陽;第七縱在泰安以北打援。待雨季過去後再打兖州。二是以第七縱擔任第十三縱任務,完成後以第十三縱及魯中部隊攻占兖州,相機攻占濟甯、汶上,第九縱調泰安以北打援。許、譚認為,執行第一方案則儲存了主力,不緻第七縱損傷元氣,以利爾後作戰;執行第二方案,則這些好處均無,還需在雨季中補充一批兵員給第七縱,以使其恢複元氣。
中共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在電請華野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副參謀長張震對山東兵團作戰方案提出意見的同時,訓示許譚根據劉鄧去年渡黃河進行魯西南戰役經驗,魯西南及魯中雨季是從8月上旬開始,此在雨季之前還有兩個整月至兩個半月的作戰時間。“執行第一方案是可行的,但如果雨季之前尚有時間攻擊固定之敵,則可考慮第二方案”。
華野西線兵團改變部署後,敵情也起了變化,許譚認為敵整編第八十三師可能從金鄉進入濟甯,整編第二十五師可能由徐州北上。這樣,山東兵團打援兵力不夠。許譚準備放棄打兖州計劃,以第九、第十三縱及渤海部隊襲殲濟南以東龍山的第七十七旅,第七縱集結泰安。中共中央軍委、毛主席鑒于華野西線兵團将要發起開封戰役,電示山東兵團仍應攻兖州,調動徐州整編第八十三、第二十五師北援,以減輕敵對粟裕、張震方面的壓力。并強調指出:“這是你援助粟、張,使粟、張作戰得手的最好方法。萬萬不可以此時去打第七十七旅。待敵援兵到達兖州附近,你們即可停止攻擊兖州,監視援敵,仍然不要去打第七十七旅。”6月17日,山東兵團表示決心執行中共中央軍委、毛主席訓示,以第七縱、魯中部隊猛攻兖州,并相機攻占,必要時以泰安的第十三縱南下一個主力師助攻,以吸引徐州敵北援。
第七縱和魯中部隊于6月20日包圍兖州,并向東西南3關猛攻,22日攻占西面舊關,24日攻占琉璃廠,25日攻占西關。但是我軍并不攻城,而是密切注意徐州、濟南之敵的動向。許譚首長的戰役意圖是“攻兖打援”,以求調動徐、濟敵人來援,分散徐州西援豫東戰場的兵力,策應外線兵團的作戰;同時,求殲援敵于運動中。濟南之敵在連續遭到我軍打擊後,行動非常謹慎,龜縮于濟南城區,不敢輕舉妄動。這時,豫東開封戰役正在激烈進行。開封、兖州兩戰場同時告急,徐州之敵增援何方舉棋不定。至到6月22日華野西線兵團攻克開封,顧祝同才下決心北援兖州,令黃百韬兵團整編第二十五、第八十三師和第三快速縱隊,自蘇北沿津浦線車運北上。
山東兵團除以第三十八師留泰安監視濟南之敵外,主力飛速南下泗水、曲阜,迎擊徐州北援之敵。但敵援軍進展迅速,第九、第三縱未及進入打援位置,敵先頭整編第二十五師已于28日到達滕縣以北的界河。許世友即調包圍兖州部隊南下打援。由于部隊過早松圍南下,暴露了圍城打援企圖;加上華野外線兵團及中原野戰軍一部于6月29日發起睢杞戰役,敵區壽年兵團陷入重圍求援甚急。蔣介石複令黃百韬兵團車運河南商丘,改援睢杞戰場。黃百韬還沒趕到區壽年早已全軍覆滅。黃百韬在魯豫兩省之間“武裝大遊行”,落了個兩頭撲空。山東兵團南下打援不成,北面濟南之敵又遲遲未南援,兖州孤立,出現“空檔”。兵團首長當即抓住這一戰機,令第七縱、第十三縱和魯中軍區部隊,于1948年7月1日重新将兖州團團圍住。兖州為古九州之一,地處交通要道,素有“九省通衢,齊魯咽喉”之稱。在此屯以重兵,北可控濟南,南可扼徐州,西可瞰魯西,東可窺沂蒙,真可謂是四戰之地。曆史上,這座古老的軍事重鎮,曾出現過無數場聲勢赫赫的大戰。抗日戰争勝利前夕,我軍就想收拾駐紮這裡的日僞軍;1947年夏季也曾打過但都因為條件不成熟,沒能得手。這回是第三遭了。
國民黨要保持津浦路,堅守中原,兖州無疑是不能忽視的要地。1946年,國民黨在這裡設立了第十綏靖區,調嫡系第二十七集團軍副總司令李玉堂任綏區司令官,但直屬部隊僅有一個特務營、一個憲兵團及部分地方武裝。守兖州的主力部隊原為整編第三十二師周志道部,1948年1月,該師與守淄博的整編第十二軍霍守義部對調,但霍的重炮營被王耀武扣留于濟南。
整編第十二軍名義上轄整編第十二、第七十三兩師,因整編第七十三師曹振铎在濟南,由王耀武直接指揮,實際上僅能指揮在兖州的整編第十二師。該師轄第一一一、第一一二旅6個團。總兵力2.8萬人。整編第十二軍中将軍長兼整編第十二師師長霍守義,少将副軍長王杲(兼界首警備司令,未在兖州),副軍長兼政治部主任宋迪玺,少将參謀長王樹軍,少将高參王肇治、馬萬珍、陶景奎、王定中、郭明九;第一旅旅長孫煥彩,孫被撤職後為劉書維,副旅長楊毓芳,第一一二旅旅長于一凡,副旅長車元勳,軍獨立旅旅長劉宗顔。
敵人兵力部署是,軍部直屬隊,第一一一旅及第一一二旅第六六七團在兖州城内,軍直屬補充團在東關及車站附近;軍獨立旅及地方團隊駐曲阜;第一一二旅駐濟甯。
綏區司令官李玉堂,山東廣饒縣人,為民國将領山東籍“三李”之一(另為李延年、李仙洲)。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整編第十二軍原系東北軍,是在蔣介石長期歧視、排斥下,為東北軍僅存的部隊。原為東北軍第十二旅,東北易幟後編為陸軍第十二旅,1930年改為第一一二師,後編入第五十七軍。1939年随軍進入山東。皖南事變後,南下蘇北“圍剿”新四軍,副師長榮子恒帶3個營留魯南投日。1943年與第一一一師、新編第三十六師合編為第十二軍。1945年開赴山東。1947年升編為整編第十二軍。該部善于守備。
兖州保安部隊大部為土頑、流氓、反動地主組成,政治上反動,裝備訓練差,戰鬥力不強。另外,兖州及其外圍和泗水、曲阜、鄒縣還有地主、惡霸、還鄉團反動武裝2萬多人,但他們多不堪一擊。
兖州城橫卧在泗河西岸的窪地裡。窪地像一隻巨大的鐵鍋。城東緊靠泗河;城南數裡處有徒涉點,但雨後必須船渡;城西為平原開闊地。津浦鐵路環繞東、北兩面。城内多開闊水塘,天主教堂和淩霄塔(興隆塔)為制高點,俯瞰全城。城内有常駐人口5萬,國民黨軍眷屬2萬。
因是曆史古城,兖州城郭高大堅固,城牆高10餘米,厚五六米。經日僞軍國民黨軍多年經營,在原有城牆基礎上,形成了以城牆結合四關,以地堡群為骨幹的防禦體系。從城頭到城腳有3層火力網:城頭層,由貫通城牆頂的交通壕連接配接着的地堡,地堡利用城垛修建,每50米一個,全是石頭、水泥砌成地堡和交通壕内有步兵火力掩體和火炮陣地。中間一層,由城牆頂開口挖到城牆半腰構成洞穴式輕重機槍火力巢。城腳一層,是由城内挖開通道,伸到城外的暗堡和集團堡。城門城角為防禦重點,中環城有一條寬6至10米、深4米的護城河,水深1至2米,并與泗河相通。河内布滿鐵蒺藜。護城河外又挖了一條8至11米寬的壕溝。河、壕之間布設了鹿寨、鐵絲網、電網、地雷場等障礙物,縱深達五六十米。外圍以四關為依托,築有獨立子母堡。東、北兩面的鐵路線上,裝甲車日夜巡邏。城東關還有以泗河為依托,連接配接南北兩城角構築的一個大橢圓形設防陣地,中間有火車站、飛機場、兵營等。
由此,兖城城防形成有高厚城牆、複雜的附防、立體交叉火網與支撐點相結合的堅固防禦體系。李玉堂、霍守義因為兖州工事堅固、防守嚴密,曾誇口說“兖州是鐵打的!”并命人在城西北角的石砌碉堡上镌刻了5個大字“天下第一碉”。城防工事固然堅固,火力固然嚴密,但美中不足的是士氣低落,異常恐慌,不敢出城應戰。
蔣介石指令李玉堂“固守待援,以收牽制之效,俟南北援軍到達後再行出戰,修複津浦中段的交通”。李玉堂、霍守義即進一步加強工事,重新部署兵力,作固守打算。徐州顧祝同一再為兖州守軍打氣,宣稱兖州“決無問題”,并向李、霍一再保證,必要時定派重兵增援。霍守義在軍官會議上說:“共軍山東兵團3個縱隊,面臨濟南、徐州的援兵,至多能用1個半縱隊打兖州,沒有3倍的兵力構不成包圍圈。”他要求部下依恃深溝高壘,嚴陣以待,讓共軍“碰壁而逃”。李玉堂更是有恃無恐,在我軍四面圍定城池時,仍在天主教堂裡為他去世的母親大擺靈堂,“超渡亡靈”早升仙界。晚上,則照常飲酒、打麻将、糟蹋女學生。
從7月1日起,我軍攻擊兖州外圍。第七縱第二十一師攻占新橋,殲敵第三三三團第六連大部,并占趙家村,守敵逃竄;第十九師攻克前後窯村,殲敵百餘,控制泗河堤200米;魯中部隊攻克豆腐店,殲敵獨立八團第九連,對舊關攻擊未奏效,經反複争奪,于7日重新攻占舊關。
在外圍戰鬥中,西關打得最為激烈殘酷。7月4日,第二十一師第六十二團攻入西關。敵除原守備西門城防的第三三二、第三三三團外,調總預備隊第三三一團,一連3次向我猛烈反撲,形成對峙。5日,第七縱增調第六十一團攻擊西關,經3天激烈争奪,于7日全克西關。戰鬥中,1公裡多長的西關房屋悉被摧毀。在西關三義街、半邊街不足200米的地段上,敵人傷亡達2000人。攻克西關後,,我軍勝利完成外圍預定作戰任務。
在兖州外圍戰鬥期間,滕縣守敵整編第四十五師及保安第十八團唯恐被殲,南逃臨城,行至南沙河、官橋遭我截擊,殲其師炮兵營及辎重營一部。
黃百韬兵團改援豫東戰場後,山東兵團第九、第十三縱在泗水、曲阜停留;濟南之敵吳化文部南援兖州,占領萬德,并向界河推進。而佯攻兖州的第七縱和魯中軍區部隊,從膠濟線戰鬥至今,在4個月中連續作戰,減員甚多,難以單獨解決兖州。為此,許世友、譚震林、劉少卿于7月3日向中共中央軍委、華東局、華野總部提出兩個作戰方案:一是集中山東兵團全力打兖州,魯南軍區部隊包圍臨城,威脅韓莊,這樣即可消滅整編第十二軍,相繼殲滅南援的吳化文一部或大部,攻占兖州、濟甯、汶上,以利雨季後的作戰;二是全力南下,攻克臨城、韓莊,威脅徐州,留魯中軍區部隊于曲阜、兖州監視整編第十二軍,這樣對中原作戰将起到直接配合作用,但整編第十二軍可能從濟甯逃往魯西南。山東兵團首長認為,上述兩個方案以執行哪個為好,以華野西線兵團是否繼續打邱清泉為轉移。如西線兵團殲滅整編第七十二師再打邱清泉,則山東兵團南下為好;如不再打,則山東兵團以打兖州為好。
為此,中共中央軍委、毛主席電商西線兵團粟裕、陳士榘、唐亮、張震,認為西線兵團既有把握續殲整編第二十五、第七十二師,暫不打邱清泉兵團;徐州方面對豫東戰場已無威脅,山東兵團南下威脅徐州已無意義,提議拟同意山東兵團集中兵力攻克兖州。西線兵團擁護中共中央軍委、毛主席訓示,贊同山東兵團攻克兖州、濟甯之敵,臨城、韓莊段之敵可由魯南軍區進逼。同時,華野總部令蘇北兵團向運河線進擊,拖住淮北敵人。在權衡豫東、山東戰場形勢,充分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中共中央軍委、毛主席于1947年7月6日正式電令山東兵團許世友、譚震林并告華野總部、華東局、中原局,組織攻克兖州、濟甯、汶上諸點戰役。電令說:“關于集中3個縱隊及魯中兵團全力在雨季以前攻克兖州、濟甯、汶上諸點,全殲整編第十二軍及其他雜部,并争取殲滅濟南南援之敵,打通山東和華野西線兵團的交通,孤立濟南,以利雨季後你們兵團放手南進或西進,更有力地配合粟部打大殲滅戰。希望你們本此方針精心組織此次戰役。關于完成任務的時間,應按敵情和你們自己的條件來決定,10天或20天均可。關于戰役應注意事項,除于兖州将克之際,應派一部監視濟甯之敵,勿使跑掉一點已告你們外,似應一個師利用大汶口西端敵人原來工事堅阻整編第八十四師,如敵人超越來援,則該師處于敵後,以利夾擊援敵,保障此役勝利,亦望考慮注意。”
我軍廓清了兖州南北西3關,古老高大的城牆裸露在山東兵團攻擊部隊面前。許世友、譚震林決心集中第七縱、第十三縱和魯中軍區部隊攻城,第九縱在泗水阻殲濟南方面援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