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年國寶落誰家?北宋張先《十詠圖》手卷賞析

作者:中國國家藝術網

盛夏中的古都北京,又盛傳北京翰海藝術品拍賣公司征集到北宋張先《十詠圖》卷的熱門話題,這無疑是文物界的一個重大發現,也充分顯示出國家文物部門設立藝術品拍賣公司的重要性及其優勢和實力。

張先《十詠圖》為高52厘米、長178厘米的高頭大卷,加上乾隆禦題“誦芬寫妙”125厘米長的引首和宋、元陳直齋、顔堯煥、鮮于樞、高昌脫脫木兒四家304厘米長跋,通長651厘米。所繪内容為山水、人物、樓台亭榭、扁舟行旅等。钤印有宋相賈似道印3方,明洪武内府典禮稽查司印1方,清乾隆“敬天勤民”、“天地為師”等印17方,清“嘉慶禦覽之寶”印1方,清“宣統禦覽之寶”等印3方。在宋·周密《齊東野語》、元·趙孟《松雪齋集》、清·乾隆《石渠寶笈》、清·阮元《石渠随筆》,以及今人夏承焘《唐宋詞人年譜》和楊仁恺《國寶沉浮錄·故宮散佚書畫見聞考略》都有詳細著錄。

千年國寶落誰家?北宋張先《十詠圖》手卷賞析

張先《十詠圖》手卷

張先《十詠圖》及宋代著名詩人畫家張先,取其父張維所作自愛詩《吳興太守馬太卿會六老于南園》、《庭鶴》、《玉蝴蝶花》、《孤帆》、《宿清江小舍》、《聞砧》、《宿後陳莊》、《送丁秀才赴舉》、《貧女》十首之意所繪。宋代文學氣息濃厚的文人畫雖已形成,但多為一幅畫一首詩或一首詩中一兩句詩意而繪,而一畫綜取十首詩意,十首詩意貫通在一畫之中,整個構圖又協調一緻實為罕見。這十首詩有七言詩九首,五言詩一首,有的描寫士大夫生活聚會,有的描寫鄉間貧家農女勞作情思,也有清麗閑雅的寫景抒情,詩畫相配,相得益彰,充分表現了北宋結束了五代封建割據混亂局面而歸統一,經濟得到恢複發展,城市手工業和商業繁榮的景象。吳興在太湖南濱,土沃水肥,人傑地靈,趨入太平極盛之世,在《吳興太守馬太卿會六老于南園》詩配畫中将其盛況描繪無遺。太守馬尋乃舉《毛詩》學究,累判大理寺,以明法律著稱,曆知湖、撫、汝、襄、洪、宣、鄧、滑八州,可謂學淵權重;邀來德高望重的郎簡、範說、張維、劉餘慶、周甯中、吳琰六老吟詩作賦,又請來安定先生胡瑗作序,真可謂是文壇盛會。畫家用界畫的繪畫技巧,準确地描繪出北宋樓台殿閣的富麗堂皇和高大雄偉。太守端坐殿堂,六老禮服峨冠,有的吟詩作賦,有的倚亭遙望,侍從忙碌匆匆,穿梭樓榭之間。在這繁忙衆人之中卻有仙鶴玉立欄闆之上,悠閑自得,一株玉蝴蝶花樹枝繁葉茂花盛開,動靜相間,真乃人間仙境。以殿堂為中心翹首遠眺,江中孤帆船影乘風而去,平遠山中又一清江小舍,煙霭之中歸燕飛翔。樓台對岸半島,傳來鄉間女子砧杵之聲和後陳莊春犁吆牛。再遠望,回溪斷崖,岩岫絕,峰巒秀起,雲煙變滅,煙霭之間,盤桓小路之上,又有丁秀才騎馬赴京趕考,幾人恭送離别。畫的另一端與樓台相對稱的是作者用大斧劈皴法繪出的視之為近在眉睫舉手可扪的突兀高峰,在這雄健堅實的高山之下,隐約幾間草屋,不時又傳出機杼之聲,農家的貧女和城市隻知描眉畫眼的豪族閨秀形成鮮明對比。

張先《十詠圖》是一幅生動的曆史畫卷,有着珍貴的曆史價值,為我們研究宋代的曆史、政治、經濟、文學、書法、美術等都提供了新的課題和證據。此畫自清宮中流佚近百年已被世人所遺忘。北京翰海藝術品拍賣公司憑借自己是國家唯一的文物部門拍賣公司的“鐵招牌”和前兩次拍賣會成功在群眾中形成的可信賴形象,又經過深入細緻宣傳藝術品拍賣法規和目前黨和國家的穩定政策,才解除了收藏者的重重思想顧慮,把幾代人秘密珍藏的國寶提供給翰海公司,使這件深藏的國寶重見天日,放出光輝。北京翰海藝術品拍賣公司無疑對這件文物的保護立下了功績,并引起了文物界的極大重視。大陸著名書畫鑒定專家徐邦達、啟功、劉九庵、傅熹年等看後愛不釋手,他們從繪畫風格技法、主題内容、筆墨情趣、古建服飾、紙絹材料、詩詞用字的曆史避諱、題跋圖章、曆史考證等多角度全面論證,一緻認為是北宋張先名畫,世間孤品,國家重寶,從北宋至今近千年仍然儲存如此完好,乃文物界一大幸事,國家一大幸事。專家們又由衷地緬懷起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在20世紀50年代國家經濟極為困難時為拯救唐代韓滉《五牛圖》、五代顧闳中《韓熙載夜宴圖》等國寶,特别批給國家文物局外彙購買的感人事迹,一緻決心疾聲呼籲故宮博物院不惜重金購買。港、台的文物收藏家聞訊也紛至沓來,台灣藝術研究所所長石守謙先生專程到北京翰海藝術品拍賣公司鑒賞此畫說,張先《十詠圖》無疑是曠世絕倫的無價之寶,世間絕品,北京故宮和台灣故宮皆無收藏,并表示他要呼籲台灣故宮博物院、台灣博物館和台灣收藏家屆時參與。現在要求到北京翰海藝術品拍賣公司參觀張先《十詠圖》的人員絡繹不絕,大陸一些企業集團也都紛紛表示,為了提高企業形象和保護國寶文物,一定參加翰海的競拍會。而真正的鹿死誰手,則要看各家的經濟實力和保護文物的決心。(本文經趙榆老師授權中國國家藝術網釋出,摘錄于文物出版社出版 趙榆著《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二十年》,原載《北京晚報》1995年9月2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