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近似遠古神話中“賢者之石”的力量,格倫·西奧多·西博格

作者:果果的科學日常

1999年:格倫·西奧多·西博格,美國化學家(1912年出生)

格倫·西奧多·西博格(瑞典語:Glenn Teodor Sjöberg,英語:GlennTheodore Seaborg,1912年4月19日-1999年2月25日)美國核化學家。

鑒于西博格在超鈾元素方面的傑出貢獻,他與麥克米倫(镎的主要發現者)共同榮獲1951年諾貝爾化學獎。

之後,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在1997年8月舉行的國際會議上,決定用西博格的名字命名由阿伯特·吉奧索(A.Ghiorso)和他發現的106号元素(Sg),打破了不能以健在人姓名為化學元素命名的慣例。

近似遠古神話中“賢者之石”的力量,格倫·西奧多·西博格

生平

西博格生于密歇根州伊什珀明,1922年随家遷往加利福尼亞。

1934年畢業于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矶分校。

1937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博士學位。成為勞倫斯的助手他長期在伯克利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芝加哥大學冶金實驗室做研究工作,對原子彈的發展發揮了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博格于1946年重返柏克萊.擔任化學教授和勞倫斯放射實驗室核化學研究導師。

1954年任實驗室副主任。

1958-1961年任伯克利校長。

1961年美國總統肯尼迪任命他為美國原子能委員會主席。他是擔任這種職位的第一個科學家。

1971年他離開委員會重返伯克利任大學教授,并在1972一1975年問兼任核化學研究實驗室主任。

近似遠古神話中“賢者之石”的力量,格倫·西奧多·西博格

貢獻

1940年他同麥克米倫等人開始制備超鈾元素。麥克米倫用回旋加速器轟擊鈾靶,分離得到镎。

從1940年到1958年,他們一共發現9個新元素,包括原子序數94到102。其中最著名的元素是钚(94号元素),它被用于核爆炸和核反應堆的燃料,後由E.費米指導的芝加哥大學實驗室首次工業化生産。這是核武器研制成功的一個關鍵步驟。

他發現的其他新元素是镅(95)、锔(96)、锫(97)、锎(98)、锿(99)、镄(100)、钔(101)和锘(102)。

1944年西博格提出锕系理論.預言了這些重元素的化學性質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這個原理指出,锕和比它重的14個連續不斷的元素在周期表中屬于同一個系列,現稱锕系元素。

西博格還發現了易裂變的同位素:钚239和鈾233,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钚238,鐵59、碘131、钴57和钴60等。

1980年他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完成實驗,成功地将數千铋原子轉換為金原子。此實驗以核能原理做為基礎,能從铋元素中移除中子與質子。然而這個造金方法太過于昂貴,無法用于商業量産。但是他的實驗成果,被認為近似遠古神話中“賢者之石”的力量。

20世紀90年代,他緻力于超重核的探索和锕系元素的重離子核反應的研究。

西博格于1999年2月25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住所逝世,享年86歲。

近似遠古神話中“賢者之石”的力量,格倫·西奧多·西博格

榮譽

除諾貝爾獎外,西博格還獲得許多榮譽。

1959年獲費米獎。其他嘉獎包括美國瑞典工程師協會埃裡克森金質獎章、瓦薩勳章、法國進階勳章。

他于1962年被授予瑞典美國人稱号。

關注雨果科普,關注科學趣聞!

歡迎關注頭條網“雨果科普”平台

微信關注:雨果科普

微信号:hugoscience

百度貼吧:雨果科普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