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閑話文學(上)|讀書不覺夜已深,徜徉在近代中國文化浩瀚的國度

作者:狂書流雲1015
閑話文學(上)|讀書不覺夜已深,徜徉在近代中國文化浩瀚的國度

衆所周知,兩個時期中國文學的發展繁榮,對後世的影響深遠。一是在“五·四”運動時期,以陳獨秀君創辦的雜志《新青年》等為代表,魯迅君發表了第一篇白話文的小說《狂人日記》。從那時起,用“白話”取代“文言”式,竭力推翻了久違的“德先生[德莫克拉西(Democracy)]”與“賽先生[賽因斯(Science)]”。五四運動期間,中國熱血青年高舉“民主”和“科學”兩大旗幟,對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思想進行猛烈抨擊,并由此走向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1919年1月15日,陳獨秀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文章《<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說:反對《新青年》的人,無非是因為我們破壞孔教,破壞禮法,破壞國粹,破壞貞節,破壞舊倫理,破壞舊藝術,破壞舊宗教,破壞舊文學,破壞舊政治,這幾條罪案。此後陸續有許多後來為大家熟知的大家紛紛聲援,人人皆知的有魯迅先生領軍的“左翼”聯盟,其中遵義人蹇先艾先生就是其一。在北京時,他和巴金等是同學、朋友;在上世紀30年代曾擔任過遵義師專(現遵義師範學院)的校長,家中有一幅郭沫若先生題贈的被魯迅先生譽為的“鄉土作家”;還有比如徐志摩、鄭振铎、郁達夫、巴金、冰心等,他們“留洋”回國,多少受過“洋文學”的熏陶,經他們的努力,逐漸為國人所接受;人們已不再滿足于“說時遲,那時快”“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等傳統的中國“單元”的那片天地。“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國文學“五·四”時期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曆史轉折,在整個社會變遷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此同時,對我國文學也産生了深刻而深遠的影響。

另一個時期就是“文革”結束後,劉心武先生于1977年發表在《人民文學》的短篇小說《班主任》,得到大家的一緻贊同,影響深遠。《班主任》獲1978年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第一名。人們後來公認:1978年為中國當代文學的開始——藝術的春天。“文學創作可以當作事業來幹的時候終于到來了!”(陳忠實讀《班主任》後語)。

閑話文學(上)|讀書不覺夜已深,徜徉在近代中國文化浩瀚的國度

“林彪、‘四人幫’及其爪牙們的确把我搞得很‘狼狽’,但我還是活下來了,而且偏偏活得比較健康,腦子也并不糊塗,有時還可以寫一兩篇文章……”(巴金《懷念蕭珊》)。的确,林彪、“文化大革命”十年來在全國人民身上留下的烙印實在是太深刻了。許多人在十年浩劫中被下放到“五七幹校”學習,關進牛棚與牛犢為伍,曆盡了種種折磨。比如巴老曾被挂牌“遊街”,開批鬥會批鬥,寫“心得報告”,自己也不得不裝“瘋”跟着衆人舉起右手高呼“打倒巴金”!他的妻子蕭珊就是在這種環境下身染重病沒得到良好的醫治而死的。老舍先生是投太平湖自殺的,錯過了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在他去世一個多月後,他得諾貝爾文學獎佳訊才從北京傳到他家,可憐的老舍先生已經辭世了!太平湖不太平啊!1966年諾貝爾文學委員會重新評審後,才給了《雪國》《古都》《千紙鶴》的作者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李長之(季羨林讀書時同伴、好友)就是在“拷問”中被逼死的等等。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我家的一位親人就是在那種環境之下被逼瘋的,他當時在北京當兵,被誤打成“四人幫”的爪牙,遣送回籍後得以“平反”)!

不管怎樣,藝術的“春天”來了,大家紛紛走出“牛棚”,重操舊業。一時間,我國文壇的新老人紛紛你方唱罷我登場。正是他們,在飽受“傷痕文學”的壓抑之後,奮起為中國文學開辟了一個新的天地。正是他們,讓落後、窘迫的中國文學才能走出泥潭,走向那屬于文學追尋的真理殿堂,與繁盛的文學世界。如舒婷、北島、顧城為代表的朦胧派,路遙、鐵凝、陳忠實等代表的以“鄉土為題材(小說)”的鄉土文學,海子、西川、駱一禾(北大三劍客)的新詩……“各領風騷半年”,這是中國文壇當時的真實描述。

閑話文學(上)|讀書不覺夜已深,徜徉在近代中國文化浩瀚的國度

在當代中國文壇上,各式各樣的題材、體裁的文章層出不窮。“文革”結束30多年以來,在散文界大家公認的有三個裡程碑式的散文集,分别是:楊绛先生(楊為錢鐘書夫人,是我國為數不多的被稱為“先生”的女士之一)的散文集《幹校六記》,我國文壇巨匠、參加“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101歲的最後一位于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辭世的巴老的散文集《随想錄》,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他的散文而新命名為“文化散文”的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曾任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院長、榮譽院長,國際知名的學者和作家的餘秋雨先生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他們對我們當代文壇的貢獻可想而知!

還如巴老的《懷念蕭珊》、季老的《清塘荷韻》、陳忠實的《原下的日子》等,無疑為我國當代文學圖書館增添了嶄新而厚重的一頁。由王劍冰先生主編的《散文時代》,可幫助我們了解中國現當代的文壇散文界諸君諸事。他認為當今的散文的語言風格大緻可分為三種:“第一需要的是畫家主觀心理狀态,必須有躍馬攬辔、奔逸天岸的豪縱之情;必須有萬象畢呈、造化在手的移山之力;必須有饑鷹渴骥、掣電奔雷的箭發之勢。當此之時,解衣般礴,目空今古,放筆即來筆底,狀物如在目前。縱筆處如飛瀑之懸匡廬,收筆處如鴻聲之斷衡浦。闳肆至極,不失矩度;恣情欲狂,終歸内斂。這還不是潑墨畫最難處,潑墨人物畫更難在這瞬息間,畫家還必須與表現的人物心許而情侔,神遇而迹化,這是何等奇妙而高邁的境界!潑墨人物畫與猥瑣、遲疑、怯懦、審慎諸情狀無緣,潑墨之願望人或皆有,于幻想中亦甚神奇,然方其舉筆,即遇梗阻;毫穎觸紙,敗筆紛至。當此之時,煩躁生而清氣遁,氣既盡而情已頹,惟捶硯碎墨,斷筆撕楮而已。因之潑墨人物畫更需要者為學問、為功力、為識見、為修養、為天分。”(範曾《畫外話·潑墨鐘馗》)。此類以我國著名畫家、國學大師、南開大學教授範曾為代表。風格文白相雜,讀來讓人有一種酣暢淋漓之感;而這種風格是需要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駕馭文字的能力和積累的。此為一也!“這是一九九五年七月二十四日早上七點或者八點,從未有過的巨大的安靜,使我醒來感到了一種恐慌,我想制造些聲音,但×還在睡着,不該驚擾,悄然地去淋室洗臉,水涼得淋不到臉上去,裹了毛氈便立在了視窗的玻璃這邊。”(賈平凹《夏河的早晨》)。此類以著名作家、陝西作協主席賈平凹為代表。風格語言簡樸,多用口語,将平常事物,無奇、無趣、無味、無深刻的思想,羅緻進散文,都可以做出解釋;但雅淡自然,講究氣韻,留白計白,溫淳含蓄。看似平淡而非平淡的!此為二也!“女人是可以彈奏的花朵,需要輕撫,也需要傾聽。那喁喁獨述的,不僅有笑面桃花,還有些枯葉殘枝,而潛風暗送的,不知是幾許心香,還是幾許心痛……”(陳染《另一隻耳朵的敲擊聲》);“偉大的詩人永遠都是社會的财富。詩人發瘋,既是詩人的不幸,也是社會的悲劇。如果一個社會實在不知道如何供奉詩人,就讓詩人多寫點散文吧。那樣,他們至少不會發瘋。”(劉穎餘《寫散文的詩人不容易瘋》)。此類由詩人寫的散文,詩一樣的意境,詩一樣的句子,清新、唯美,文章不冗雜,恰到好處,簡潔得不能再簡潔了。此類文章以餘光中等為代表。此為三也!此外,像周國平的哲理,蔣子龍的诙諧,王蒙的自然,周濤的大氣……都為大家所鐘愛。

盡管我們國家的文學如今雖然達到了繁榮的程度,但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紛紛掀起一股“寫書熱”,“出書熱”,各種各樣(諸如網絡文學、草根文學等)文學鋪天蓋地。許多所謂的作家都已名聲大振,恐怕除了兜裡有幾個閑錢外,心裡的筆墨卻是令人擔心的,疑惑的。

正是因為這樣,我們國家的文學才開始走下坡路,直到今天。

閑話文學(上)|讀書不覺夜已深,徜徉在近代中國文化浩瀚的國度

而作為南國落後的貴州,文化發展雖然不能和山東、陝西這些文化大省相比,但它也是較繁榮而源遠流長的。比如由省文聯作協主辦的雜志《山花》在全國的影響力都是較大的。其實早在古代,貴州遵義的“漢三賢”舍人、盛覽、尹珍,“清三儒”鄭珍、莫友芝、黎庶昌他們的名字與業績就以大家公認和熟知。舍人大約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是将貴州的文化等傳出去與外界接壤的第一人。尹珍與西漢時成都的大詞賦家司馬相如齊名。道真縣是依尹珍(字道真)于民國三十年(1941)才從正安縣獨立出來。事實上,在當時的詩壇,詩寫得最好的是咱遵義人,他們名聲在龔自珍等之上。鄭珍作為“沙灘文化”的首席代表,其詩作被其後在全國影響最大的“同光體”詩派推奉為“宗祖”;曾國藩的幕客吳敏樹稱“子尹詩筆橫絕一代,似為本朝人所無”,曾國藩也首肯此說;梁啟超盛贊“時流鹹稱子尹詩能自辟門戶,有清作者舉莫及”;著名教授錢仲聯認為“子尹才氣功力,俱不在東坡下”(《夢苕庵詩話》),“清詩三百年,王氣在夜郎”(《論近代詩四十家》);柳亞子把鄭珍的詩評為“三百年來第一流”。近代名家缪钺、錢穆、錢鐘書、白敦仁等對沙灘詩人及其詩作評價頗高。《巢經巢詩集》備受諸家推崇,譽鄭子尹為清代詩家冠冕,堪與李杜蘇黃比肩。莫友芝為人熟知,不隻是詩詞方面。1847年赴京會試時,在書肆與曾國藩相識,談道論文之後,大驚“不意黔中有此宿學”。道光二十一年(1841)莫與鄭珍撰成《遵義府志》48卷,33目,附目14,共80餘萬字。梁啟超将其稱之為“天下第一府志”。莫同鄭珍并稱為“西南二儒”。同治九年(1870)莫友芝任揚州書局主校刊,李鴻章、張之洞邀其為武昌書院主講,他以衰老為由推辭不就。次年,至揚州、興化尋找文宗、文彙兩閣被焚後散失的圖書,突感風寒,高燒不退,病逝船中,歸葬于遵義新舟青田山。曾國藩率衆僚前往莫愁湖畔祭奠,親書挽聯曰:京華一見便傾心,當年虎市橋頭,書肆訂交,早欽宿學;江表十年常聚首,今日莫愁湖上,酒樽和淚,來吊詩魂。黎庶昌有幸入曾國藩幕,與張裕钊、吳汝綸、薛福成以文字相交,并稱“曾門四弟子”。抗戰期間,浙江大學史地研究所編寫的《遵義新志》,把黎、鄭、莫三個家族共同創造的豐碩文化成果及所展現的人文精神,統稱之為“沙灘文化”。沙灘是黎氏家族聚居的村落,與附近鄭氏望山堂、莫氏青田山廬衡宇相望。黎、鄭、莫三個家族互為師友,結為姻娅。沙灘孕育了以鄭珍、莫友芝和黎庶昌為代表的傑出人物,成了享譽海内外的文化名人,在中國文學史和學術史上都占有相當的地位。另外像清初時的周啟渭(貴陽人),曾當過康熙帝的老師,後為翰林學士,等等。他們都是貴州的驕傲!

閑話文學(上)|讀書不覺夜已深,徜徉在近代中國文化浩瀚的國度

抗戰時期,浙江大學在竺可桢校長上司下,先後于1939年西遷遵義、湄潭、永興等地開辦學校。1942年初在湄潭教學課餘,由蘇步青、錢寶琮教授組織,在天主堂成立湄江吟社,加入的共有九君,他們是:蘇步青,浙大理學院數學系主任;江恒源,中華職業教育社主任,參議員;王琎,浙大師範學院院長;祝文白,浙大文學院中文系主任;胡哲敷,浙大文學院中文系主任;張鴻谟,浙大農學院助教,曾兼任湄潭茶場場長;錢寶琮,浙大理學院數學系教授;劉淦芝,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博士,著名昆蟲學家,湄潭茶場首任場長,浙大農學院教授;鄭宗海,浙大師學院教育系主任。但是僅一年後,因離湄等各種原因而不得不解散,而創作(全古體)現存258首詩詞,無疑是給貴州的文化曆史長河平添了一朵絢麗的色彩。同時也是浙大獻給貴州文化的一份禮物!

我在湘江河邊徘徊,漫步,想起了中國文學和本土文化的這些過往。

未完待續

遵義沙灘文化|清詩三百年,王氣在夜郎!如何來重拾沙灘文化呢

鬧元宵!你所不知道的元宵佳節!在趣味中了解與品味中國文化

散文|《走進西江苗寨》,帶您領略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中篇小說《無氏馬》(節選4)|讀書好!閱讀才是讓人進步的根本

話盡天下愛情|世界十大名家都是怎樣寫情書的?走進大家的另一面

文/狂書流雲

歡迎交流,學習,記得關注哦。

Ø 聲明:本文選自本人叙事散文的其中一個章節,寫于2012年7月;本文部分圖檔、文章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人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