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1月20日,膠東軍民在埠西頭沙河村十四團駐地為一名副排長舉行了萬人追悼大會。大會上,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和14團全體戰士向一位烈士行持槍禮,帶隊繞烈士遺體一圈,并向烈士進行了最後的告别。
許世友将自己一件新衣服蓋到了烈士的遺體上,在我軍曆史上,軍區司令員為一位副排長舉行追悼會并緻悼詞,這是唯一一次。
究竟這位副排長做出了哪些突出的貢獻?又在抗日戰争史上留下了怎樣的不朽功績呢?

1921年早春,山東煙台龍口市黃縣孫胡莊村頭,一間破舊的茅屋裡傳來女子撕心裂肺的叫喊聲,一男子在門口焦急地轉來轉去。突然傳來一聲嬰兒的嘹亮的哭聲,男子激動異常。
當聽到産婆說是名男嬰,男子更是喜出望外,說“咱們家裡雖然窮,但還有房子住,有了兒郎,家裡就更牢靠了,再也不用搬家了,孩子就叫搬牢吧”,從此,“搬牢”便成為了這個孩子的乳名。
雖然 搬牢家在村頭有幾畝貧瘠的土地,可因為苛捐賦稅雜多,搬牢一家依然生活艱難,難以糊口。父母經常為了生計一籌莫展,搬牢父親除了種種自家的地,還得給地主打工,才能勉強養家糊口。
到搬牢六歲時,國民黨到村裡抓壯丁,搬牢的父親心眼實,扭不過士兵,卻又不願被拉走,最後被身強力壯的國民黨士兵活活打死。
搬牢的媽媽看到丈夫被打死,急火攻心,沒過多久也離開了人世,從此以後,搬牢就成了一名孤兒。搬牢有個叔叔看搬牢無依無靠,将他接到了家中,供他上學,改名為任常倫。
任常倫從小就十分懂事,叔叔家裡并不富裕,省吃儉用供他讀書。任常倫看在眼裡,覺得自己不能拖累叔叔,選擇辍學打工,幫助叔叔改善家裡的生活條件。
孫胡莊曾發生過義和團運動,流傳下了不少的起義故事,任常倫從小就聽村裡的爺爺講“殺貪官、“禦外敵”的民間故事,從小養成了嫉惡如仇的性格。
1938年,日軍入侵煙台,四處打砸搶燒,腐敗透頂的國民黨官員聞風而逃,還有不少人當起了漢奸,這讓任常倫無比的氣憤,他的心中埋下了抗日的種子。
任常倫
當時孫胡莊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權,17歲的任常倫第一個參加自衛團,雖然年齡小,個子矮,但他總能将組織交代的任務完成得十分出色。這期間,他不斷割電線、埋地雷、打遊擊戰,破壞公路交通設施,甚至開始騷擾日軍據點。
1939年春,任常倫和王健吾,王寶玉兩個同志在附近的石良集抓到一個僞軍軍官,日軍得知後趕緊來抓捕三人,任常倫說“你們趕快把他帶走,我來對付敵人”,任常倫利用地形優勢,向敵人扔出一顆手榴彈,同時大喊“八路軍來了、快跑呀”,任常倫成功吸引了敵人的注意力,但因為太過張揚,敵人反而以為有埋伏,不敢再追了,随後任常倫果斷撤退,順利掩護戰友、保全了自己。
1940年,19歲的任常倫娶了16歲的村裡女孩慕桂蓮為妻。新婚之夜,他對妻子說,“咱們村同鬼子打仗的機會有點少,我想去當正規軍,隻有這樣才能天天打鬼子”。
妻子雖然不舍,但看到鬼子在村裡的橫行霸道,她默默點頭,同意了丈夫的想法。得到妻子的了解之後,任常倫就正式加入了黃縣抗日大隊,沒過幾個月,黃縣抗日大隊被改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五旅14團2營5連,任常倫從此成為了正規軍,這讓他十分開心。
改編大會結束後,任常倫遇到了連長,連長問他“扛槍打鬼子經常會流血犧牲,你怕不怕?”
任常倫堅定地說道“不怕,如果怕死的話就不來參軍了,參軍就是不怕死,隻要能打鬼子我什麼都不怕”。
連長笑了,說到“哎喲不錯,還挺有個性,好!八路軍就需要勇敢、不怕困難的戰士,不過,現在部隊槍支短缺,你先往戰地上送彈藥吧”。
任常倫點頭答應,“隻要能上戰場,幹什麼我都願意。”
同年12月,14團進攻山東掖縣日軍據點,戰鬥打得異常激烈,任常倫扛着彈藥來到了陣地前方,看到戰友們正與敵人展開白刃戰。當時三四個日本兵圍住了一名戰友,情況十分危急,任常倫顧不得安危,快速沖了上去,抱住一名日軍士兵狠狠地摔到了地上,并奪下了他手中的三八大蓋,回身用槍上的刺刀刺死了敵人,又沖向了旁邊的日本士兵。
由于沒有專業訓練,任常倫使用刺刀很不順手,于是,就索性拿起槍托砸向敵人的腦袋,幾個回合下來,任常倫打倒了四五個日軍士兵。
戰鬥結束後,營長十分欣賞任常倫,說道“小夥子,是不是剛入伍?仗打得不錯,很勇猛!這支槍,以後就歸你了,你要發揮好它的作用哦”。
聽到營長這樣說,任常倫喜出望外,他有了自己的武器,從此以後他拼命練習射擊和刺刀技術,在日後的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41年,有一位投降日軍的漢奸頭目趙保原以發城為根據地囤積重兵,不斷屠殺我軍抗日幹部,膠東部隊展開了對他的反擊行動。盡管趙保原誇口自己的外圍工事固若金湯,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他的外圍工事大部分被順利清除,隻剩下城北的三座碉堡。
7月26日,任常倫所在的一連5排接到了攻克其中那座最大碉堡的任務。
戰鬥開始時,任常倫負責清障工作,專門用鍘刀砍開鹿砦清除障礙,然後點燃碉堡下方的柴草火攻敵人。戰鬥打了整整9個小時,一連最後隻剩下9個人,還全都帶傷,任常倫的肩膀和腿部負傷嚴重,可蜷縮在碉堡中的敵人依然頑固反抗。
任常倫和戰友并沒有在意身上的傷,架起梯子開始強攻,任常倫第一個爬上梯子,忍着劇痛咬緊牙關一步步向上攀登,當他快要到達碉堡的槍眼口時,突然,碉堡内飛出了一塊磚頭,正砸在他的腦袋上,他兩眼一黑就要摔下去,情急之下他趕緊貼到了梯子上。
當任常倫腦袋稍微有點知覺後,他掏出了手榴彈,吃力地塞進了槍眼中,随後跳下了梯子。
随着轟的一聲巨響,手榴彈在碉堡裡爆炸,戰友們趁着硝煙彌漫,沖進了碉堡,全殲了敵人。
趙保原得知我軍作戰頑強,将碉堡全部清除後,兩腳一抹油逃跑了。
這次作戰後,任常倫得到上級表揚,并同意他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從此之後,他成長更加迅速。
在福山縣猴子溝伏擊戰中,他率先爬上日軍的汽車,與日軍展開刺刀戰,身體兩處受傷依然在頑強拼殺。另一次戰鬥中,他沖進了敵人的圍牆時左胳膊被子彈擊中,但他依然不斷扔出手榴彈,直到左胳膊已經徹底不能動彈,他才按照班長的指令撤出了戰鬥。
任常倫還經常解救隊友于危難之時,在一次攻打日軍的一個外圍據點的戰鬥中,任常倫和紀樂亭、徐紹同遇到了敵人的追擊,任常倫說“你們兩個先走,我來墊後”,說完他就走了,他選擇了一個隐蔽的地點朝敵人射擊,一槍擊斃了一名日軍,敵人聞風而來,兩位戰友安全了,任常倫卻陷入了敵人的包圍,幸好最後任常倫命大,憑借對地形的熟悉,最後安全撤離了回來。
還有一次,他和部隊追擊僞軍,在肉搏戰中,他看到了戰友孫福理被敵人圍住,他勇敢地沖上去,大喊了一聲。敵人聽到聲音愣了一下,他端起了三八大蓋當場打死兩名僞軍,随手又刺倒一個,很快解救了孫福理。
1941年冬,部隊攻打栖霞縣崖山北部的日軍小巒山據點時,打了半天沒有攻克,我軍不得不作出了撤退的部署,但在撤退途中,突然發現三班班長史德明不見了。
任常倫向團長說,“團長,我去看一下,”說完帶着步槍和子彈就沖了回去。原來史德明在掩護隊友撤退時,大腿受了重傷,無法走路,隻能趴在一塊石頭旁,敵人的炮火不斷在史德明身邊炸開,恰逢任常倫出現,敵人的子彈不斷在身邊飛過,任常倫趕緊趴在史德明身上保護着他。
史德明說“你趕快離開這裡,太危險了!”但任常倫卻回複“我的任務就是找到你并把你帶回去,完不成任務我絕不會走”。
最終任常倫把史德明扛了回來,但他的肩膀卻被擊中。
由于任常倫作戰勇猛,他被提拔為班長,在随後的近枝戰鬥中,由于敵人防線十分堅固,任常倫帶領戰友沖到了一個碉堡附近,卻被敵人的機槍壓得擡不起頭來,面對敵人猛烈的炮火,任常倫抱着一個炸藥包就沖了出去,快速沖到了碉堡下方,将炸藥包塞進了碉堡,一聲巨大的轟鳴聲後,碉堡被炸出了一個窟窿,敵人被炸蒙了,紛紛舉着手走了出來。
1942年7月1日,中央軍委決定成立膠東軍區,任命許世友為司令員,屬山東軍區建制,任常倫的14團由此歸濟南軍區統轄。從此之後,任常倫這個名字便不斷在許世友耳邊提起,對于自己的這一員虎将,許世友十分贊賞。
1944年7月,任常倫被評為戰鬥英雄,出席山東軍區戰鬥英雄代表大會,被選為主席團成員,并榮獲山東軍區一種戰鬥英雄稱号。
戰鬥英雄代表大會剛結束,14團就接到了新的任務。
當時,我軍得到情報:趙保原兩個團由萊陽萬帝開到郭城、長沙西蘆頭,許世友司令為了打擊日軍的嚣張氣焰,用主力部隊圍殲趙保原部隊,以此吸引出盤踞在栖霞的鬼子大島部。
許世友司令判斷,如果我軍重兵圍殲趙保原部隊,大島部隊必然會趁虛而入,襲擊我軍位于蘇家店的兵工廠,是以許世友将一部分兵力埋伏在蘇家店,另一部分則有杜光華的14團埋伏在長沙堡附近。
許世友對杜光華說“杜光華,你要是頂不住,讓大島給吃了,那你就再也不用回來了!”
杜光華信心十足地回複“司令請放心,14團保證完成任務”。
杜光華
(注:杜光華從17歲加入共産黨後,曾立下赫赫戰功,也是我軍傑出的青年軍事将領。可惜在1947年2月的臨江保衛戰中壯烈犧牲,時年32歲)
當任常倫聽說日軍又和趙保原部隊展開牙山掃蕩時,此時他的肩上還有彈片,身體還沒恢複。任常倫主動找到杜光華,向團長請求出戰。杜光華十分心疼任常倫,拒絕了他。任常倫不得不軟磨硬泡,他說“我是戰鬥英雄,死也要死在戰場上,求您了團長”。
杜光華心疼地看着他,最後無奈地說了三個字“歸隊吧”,并提拔他為三排副排長。
1944年11月17日,戰鬥打響,戰事果然如許世友所預想,趙保原部隊被我軍團團圍住,立即向大島請求支援,但大島告訴他“我可以派少量部分進行援助,但我的目标是蘇家店。”
随後,大島部隊撲向了蘇家店,而長沙堡東山上的任常倫正焦急地等待着他的到來。
當時團長杜光華向任常倫傳達了指令“無論如何也要守住陣地,傍晚時分發動總攻”。
任常倫說道“請團長放心,隻要我任常倫在這兒一天,鬼子就别想上來”。
日軍在前進過程中很快發現了14團的位置,對其進行了炮火攻擊,整個山頭上硝煙彌漫,炮聲震天,敵人很快發動了攻擊。
排長在戰鬥過程中受傷嚴重,任常倫不得不組織起兩個班的力量繼續死守,兩個小時之内,任常倫打退了敵人的四次沖鋒。可戰鬥異常激烈,子彈也很快耗盡了,面對蜂擁而來的日軍,任常倫隻能再次端起刺刀沖向日軍,展開白刃戰。
當時,有4名日本士兵圍住了任常倫,其中一個士兵來勢兇猛,朝着他的右肋猛刺過來,是任常倫用右手反刺一槍,将日軍刺來的刺刀磕到了一旁,然後一個前沖将刺刀刺穿了日軍的前胸。
任常倫拔出刺刀。又刺向了另一個士兵,那名士兵一頭栽倒下去。任常倫飛起一腳,将其踢下了山坡,此時,一把刺刀向他背後刺出來,任常倫聽到聲響,180度大轉身,迅速地用槍肩撥開了日軍的刺刀,用槍托狠狠砸在他的頭上,緊接着又是一刀,結束了日本士兵的性命,但身後的一名日本士兵卻趁着他拔刀的空隙将刺刀紮進了他的身體。
看着身邊倒下的戰友屍體,任常倫憤怒了,他恨不得伸出三頭六臂,将鬼子全部殺死,盡管身負重傷,但他依然左沖右殺,又殺死5名鬼子。敵人看到殺紅了眼的任常倫,紛紛四散逃跑。
當任常倫還要繼續追擊時,一名狙擊手射出了一顆子彈,擊中了任常倫的頭顱,任常倫倒在了血泊之中。
當戰友們看到任常倫犧牲後,頓時群情激奮,喊道“為排長報仇,為我們的英雄報仇!”此時呐喊聲震天動地,戰友們如猛虎下山撲向了敵人,将敵人徹底打退。此役殺掉了256名鬼子,而我們也失去了英雄任常倫。
當任常倫犧牲的消息傳到指令部時,許世友聽後久久注視着長沙堡方向,一言不發,那一天,他滴水未進,懷念着這位值得紀念的虎将。
許世友
任常倫出殡時,許世友帶着軍區上司一共參加,并為其緻悼詞“任常倫同志雖然犧牲了,但是他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他的精神将永遠鼓舞着我們,忠孝大義,永志不忘,英勇殺敵,保我中華”。
同時,許世友召開膠東軍區擴大會議,通過決議:将任常倫所在的5旅14團1營5連更名為任常倫連,将11月17日定為“建連紀念日”,自此“輕傷仍殺敵,重傷不叫苦,舍命殺頑敵,堅持幹到底”便成為這隻隊伍的精神。
1945年2月,黃縣政府決定将任常倫家鄉孫胡莊更名為常倫莊,任常倫的遺體也于同年遷往了栖霞英靈山的膠東抗日烈士陵園。膠東百姓自願捐出家中的各種銅器,為其打造了一個高2米,重5000斤的銅像,至今仍屹立在英靈山上。
1948年10月,舉世聞名的塔山阻擊戰中,這隻部隊用生命捍衛了任常倫連的榮譽稱号,榮立集體一等功。
1949年3月25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在西苑機場檢閱任常倫連等部隊官兵,我軍雖然在新中國成立後曆經數次裁軍,但任常倫連所在的某旅卻始終保留了編制,目前隸屬于南部戰區第75集團軍。
2009年9月,任常倫被中宣部等11部委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他從日軍手中奪下的那隻三八大蓋,一直擺放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
任常倫犧牲時年僅23歲,在4年的戰鬥生活中,他共參加大小戰鬥120餘次,負傷9次,全身留下11處傷疤,在犧牲時左胳膊上仍有一塊兒彈片尚未取出,在胳膊中整整3年。
任常倫說“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該流血的時候就應該毫不顧惜地去流血”,是以每次戰鬥他都不畏懼、不怕死,沉着冷靜、堅持到底,他用生命保衛了國家和人民,我們應該記住這樣的抗日英雄,英雄任常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