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克誠回憶,主席當年欣賞林彪黃公略2個将領,其實漏了一人

作者:兵說

作者:莫孤煙

黃克誠大将晚年談到井岡山的鬥争時曾說,主席當年最欣賞的兩個青年将領,是林彪和黃公略,可惜黃公略犧牲太早,不然會是元帥的人選。

其實黃老說漏了一個人,當年主席最欣賞的紅軍青年才俊,除了林黃二人,還有一位,那就是曾被他稱作“小英雄”的尋淮洲。

15歲便參加紅軍的尋淮洲,是衆多“紅小鬼”中的一個,參加過秋收起義,上過井岡山。他之是以受到主席的青睐,源自于他17歲時一次獨闖虎穴的壯舉。

黃克誠回憶,主席當年欣賞林彪黃公略2個将領,其實漏了一人

尋淮洲畫像

1929年初,正在遂川休整的紅軍招兵買馬,聲勢越來越大。隊伍壯大了,可槍支太少,最好的辦法就是從附近的土豪劣紳家裡去搶。遂川城外有個姓盧的土豪,家裡有10條步槍,“油水”不少,紅31團團長張子清打起了這10支槍的主意。

情報表明,土豪家裡的家丁為數衆多,一人一杆槍不好對付,更何況附近還有蔣軍正規軍,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前來支援。是以,隻能智取不能硬拼。

思來想去,張子清叫來了17歲的小排長尋淮洲,讓他帶20個人去完成這一特殊任務。在張子清看來,這個小鬼膽子大、點子多,保準有辦法。

黃克誠回憶,主席當年欣賞林彪黃公略2個将領,其實漏了一人

尋淮洲先是表示堅決完成任務,然後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去的人多了,不便于隐蔽,倒不如他一個人去,保證把10條槍一條不少地扛回來。

不清楚張子清是如何考慮的,反正他居然同意了。尋淮洲于是穿上一身破衣服,裝扮成放牛娃,身上揣上兩把盒子槍,兩枚手榴彈,一個人出發了。

17歲的少年有這樣的膽識,确實讓人欽佩,也讓衆人為他捏了一把汗。結果第二天一大早,尋淮洲真的扛着10條槍回到了駐地,不僅毫發無傷,而且帶去的子彈一發沒用。

這一消息立即傳開了,整個紅軍隊伍都轟動。毛委員後來得知此事,特意趕來為尋淮洲慶功,讓他講講是怎麼一個人繳了10條槍的。

那天晚上,土豪的家丁都已睡着,尋淮洲翻牆進院後,無人發覺,而土豪還在正房吃宵夜。他拔槍沖進正房,槍口頂住土豪的腦袋,聲稱自己帶來了三個排幾十号人,不繳槍,性命不保。土豪被吓得魂飛魄散,立即讓人把槍送來。衆家丁見主子的腦袋上被頂着大張機頭的盒子炮,哪裡還敢輕舉妄動?尋淮洲取了10支槍,押着土豪出了村子。臨走時,虛張聲勢地說一聲:“一、二、三排,跟我撤!”就這樣,他獨闖虎穴,不費一槍一彈,一次弄到了10條槍。回來的路上,這10支槍的重量也讓他累了一把,還好路不遠,總算平安回來了。

毛委員拍着他的肩膀說:“我看你這個‘小參謀’應該改一改稱呼了,應該叫你‘小英雄’才對啊。幹得漂亮!”

從此之後,尋淮洲成了紅軍隊伍裡的大名人,是戰士們争相學習的榜樣,自然也成為重點培養的對象。一年之後,18歲的他擔任了紅35師師長。又過了三年,紅7軍團成立,尋淮洲任軍團長,年僅21歲。

黃克誠回憶,主席當年欣賞林彪黃公略2個将領,其實漏了一人

可惜的是,就這樣一位智勇兼備、才幹不在林彪之下的優秀青年将領,卻在1934年底的譚家橋戰鬥中壯烈犧牲。據當事人回憶,尋淮洲在組織反擊制高點的戰鬥中,沖在了隊伍的最前面,不幸中彈。身負重傷,他未得到及時救治,在轉移過程中跌下了擔架,最終失血過多而犧牲。

雖說幹部身先士卒是紅軍的一貫作風,但軍團長這樣的進階将領帶隊沖鋒,在紅軍史上也是罕見的。從當時的戰況來看,雖說戰局膠着,形勢危急,但還不至于讓軍團長去拼命。是以不少人認為,尋淮洲用這種沖鋒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其實是在刻意求死。

人隻有到了萬念俱灰的時候,才會主動尋死。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把尋淮洲這位一身是膽的英雄逼上了絕路呢?

1934年7月初,紅軍高層已經開始秘密進行長征的準備了,除了之前指令紅6軍團向湘西轉移,執行“探路”任務外,還指令紅7軍團向閩浙贛皖出動。紅7軍團所執行的指令帶有很大的盲目性,連他們自己也不清楚究竟要幹什麼,隻能機械執行上級訓示。但真正的原因,數十年後朱德才告訴時任軍團參謀長的粟裕:紅7軍團執行的其實是“調敵”任務,也就是吸引蔣軍的注意力,好掩護紅軍主力實施即将開始的長征。

紅7軍團成立才一年,雖說也經受了戰鬥考驗,但畢竟不是主力紅軍。6000人的隊伍中,新兵占一半,總共就1000條五花八門的槍支,子彈嚴重不足,大部分人隻有大刀梭镖,還有不少人赤手空拳。這樣的一支部隊孤軍深入到敵入後方,在沒有群衆基礎的地方長途作戰,困難之多、危險之大,不用想都知道。

黃克誠回憶,主席當年欣賞林彪黃公略2個将領,其實漏了一人

真實的紅軍隊伍

紅7軍團上司班子中,尋淮洲是指揮遊擊戰的大行家,年紀輕輕,作戰經驗卻相當豐富,得到了包括他的對手在内的衆多人士的高度評價,例如王耀武就認為他在紅軍指揮員中“指揮能力為最強”。軍團參謀長粟裕雖說當時還不像後來那樣威名遠揚,但也已表現出了過人的軍事天賦。有這樣優秀的上司人,紅7軍團未必不能在殘酷鬥争中成長為一支勁旅。

但遺憾的是,軍團政委樂少華和随軍的代表曾洪易,均是錯誤路線的執行者,尋淮洲受到了極大的排擠。

當紅7軍團輾轉到達閩北蘇區,準備按計劃向皖南進軍時,總部突然來電,指令他們向浙江進軍,在淳安地區建立新蘇區。

黃克誠回憶,主席當年欣賞林彪黃公略2個将領,其實漏了一人

粟裕

這一指令十分荒唐。浙江是蔣氏的老巢,是敵人統治力量最為強大的地方,淳安地區地瘠民貧,沒有充足物産供應部隊,更何況這裡并無群衆基礎,如何能夠建立根據地?但曾洪易和樂少華隻知道機械執行指令,連行軍的時間、線路、裡程都必須按部就班執行。

按當時的體制,在紅軍隊伍中政委有着最終決定權,是以,任憑尋淮洲如何反對也無濟于事。在這種局面下,紅7軍團天天打遭遇戰,以至于兵力損失過半。

當紅7軍團和紅10軍合編為紅10軍團後,7軍團改為19師,10軍改為20師,劉疇西任軍團長兼20師師長,樂少華任軍團政委兼20師政委,粟裕為軍團參謀長,劉英為政治部主任。至于威望最高的尋淮洲,則被降為19師師長,被派排除在了軍團上司人之外。方志敏、劉疇西、樂少華、聶洪鈞、劉英五人組成委員會,尋淮洲和粟裕均被排除在外,徹底失去了話語權。

在紅10軍團上司中,方志敏的人品近乎完美,但客觀來講,他對軍事指揮并不擅長,關鍵時刻缺乏作戰的判斷力。畢業于黃埔軍校和伏龍芝軍事學院的劉疇西牌子很亮,但實際指揮能力卻不算強,略顯教條,而且時常優柔寡斷。樂少華則是從莫斯科回國的留學生,既無實際鬥争經驗,又享有“政委最後決定權”,極力貫徹錯誤路線,影響極大。

黃克誠回憶,主席當年欣賞林彪黃公略2個将領,其實漏了一人

樂少華

據粟裕晚年回憶,紅10軍團的上司之間沖突重重,“從未開過一次圓滿的會議,不是你争我吵,便是你走我溜,甚至鬧成打架”。有的問題“往往一緻通過了,決定了,轉瞬間又來一個不同意、(戰鬥)打響了又指令撤退”。特别是樂少華,此人一開會就吵架,動辄拍桌罵娘,随意用“反對政委制度”的大帽子來打擊壓制意見,結果是“幾乎造成指揮上的癱瘓”。

紅10軍團成立後,19師曾一度單獨行軍。由于脫離了樂少華等人的幹擾,19師在尋淮洲率領下打起了運動戰,一路逼近臨安。等蔣軍蜂擁而來之後,部隊立即折入皖南,一舉攻克旌德縣城,威逼蕪湖,震動皖南。由此可見,尋淮洲的軍事指揮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一旦擁有獨立指揮權,紅軍就會立即恢複機動靈活的本能。

就在19師活動得心應手的時候,項英突然電令紅10軍團所轄3個師會合,在浙皖贛三省交界處建立新蘇區,搞“大兵團作戰”。

這顯然又是脫離實際的瞎指揮。既然江西蘇區紅軍主力已經轉移,敵我力量更加懸殊,不采取分散遊擊,反而把三個師集結起來打正規戰,無異于“叫花子和龍王比寶”。

正是在這一錯誤指導下,才發生了不堪回首的譚家橋戰鬥。

黃克誠回憶,主席當年欣賞林彪黃公略2個将領,其實漏了一人

紅10軍團準備在黃山腳下的譚家橋伏擊王耀武的補充第一旅,應當說并非冒險蠻幹,而是抓住了戰機的。但是在研究作戰計劃時,嚴重的宗派主義又出現了。劉疇西一心要讓自己的20師搶頭功,全然不顧該師“遊擊習氣太重”的缺點,将其放在西側高地的主攻位置上,而把戰鬥力最強的19師放在烏泥關隘口兩側。尋淮洲堅決主張19師打主力卻被粗暴否決,粟裕則根本說不上話。

黃克誠回憶,主席當年欣賞林彪黃公略2個将領,其實漏了一人

戰鬥中,遊擊隊出身的20師還沒等敵軍進入伏擊圈就開槍走火,導緻一場伏擊戰打成了遭遇戰。他們隻顧自己打得痛快,沒有及時截斷敵軍。而19師窩在烏泥關南側狹窄的地域中,兵力展不開,也耽誤了攻擊時機,結果導緻敵軍占領了制高點,讓火力處于絕對劣勢的紅軍不得不發起正面強攻。

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尋淮洲悲憤不已,在困境之中帶頭發起了不顧一切的沖鋒。這種以死明志的舉動,和黃埔三傑之首的蔣先雲極為相似。他們留給曆史的,均是一聲長長的歎息聲。

黃克誠回憶,主席當年欣賞林彪黃公略2個将領,其實漏了一人

方志敏(中)、劉疇西(右)在就義之前

假如尋淮洲不是過早地犧牲,以他傑出的軍事才華,必然會在今後的戰鬥生涯中大放異彩。如果活到解放後,即便不能評帥,起碼也是大将。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