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陸秀夫:崖山十萬忠魂在,宋末三傑誰人知?不該被遺忘的氣節!

作者:秦嶺一白
陸秀夫:崖山十萬忠魂在,宋末三傑誰人知?不該被遺忘的氣節!

南宋,中國曆史上最令人惋惜的朝代!從靖康之恥到崖山浮屍十萬,雖然這一百五十年風雨飄搖,卻誕生了一大批極具中華男兒氣節的人物。

其中以文官不愛财的文天祥,武将不惜死的嶽飛最為著名。而本文要講的這位人物,他親手埋葬南宋皇朝,并引發史上最慘烈的殉國方式,更讓世人看到一個民族的铮铮鐵骨!

陸秀夫:崖山十萬忠魂在,宋末三傑誰人知?不該被遺忘的氣節!

圖檔來自網絡

1236年,金國被蒙元滅掉的第二年,陸秀夫出生在江蘇一個書香世家。他天資聰穎又學習刻苦,連村裡的國小老師都誇贊:“咱村這些孩子,就數秀夫将來有出息”(這百餘蒙童之中,獨有秀夫為非凡兒)。

陸秀夫把其他小朋友玩遊戲的時間全用在讀書上:他7歲作詩,13歲寫文章,19歲就中了進士(同齡的文天祥是本屆狀元)。

陸秀夫:崖山十萬忠魂在,宋末三傑誰人知?不該被遺忘的氣節!

此時的南宋有點扛不住蒙元那熾熱的眼神,因為鄰居們(金、西夏、大理等)已經全被撂倒了。鎮守淮南的李庭芝廣聚天下英才,陸秀夫也被請去做抗元幕僚。

人多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裡卻沒人待見陸秀夫,因為會幹的不如會吹的!淮南的公務接待很頻繁,一般先吟詩作對,喝上二兩酒便葷段子胡飛。

性情沉穩的陸秀夫很不合群,别人喝酒打圈稱兄道弟,隻有他坐那一言不發。不喜張揚的陸秀夫在酒桌上很“敗興”,但做起事來卻得力靠譜,李庭芝每次出差都要帶着他。

陸秀夫:崖山十萬忠魂在,宋末三傑誰人知?不該被遺忘的氣節!

如果日子這樣過下去,陸秀夫可能就是一位默默的小幹事。可惜,忽必烈不願意。

1267年,蒙古大軍圍困襄陽,呂文煥兄弟死守襄陽城。5年後呂文煥投降,他帶着伯顔攻打南宋,一路招降無數将領。

其中以範文虎最為無恥,曾經對抗蒙元時膽小如鼠,掉頭打起南宋卻勢如猛虎。後來被忽必烈派去打日本,遇上超強台風也沒淹死,真是禍害遺千年。

陸秀夫:崖山十萬忠魂在,宋末三傑誰人知?不該被遺忘的氣節!

南宋派賈似道出戰,這家夥撈錢坑人搞收藏還行,跑路連指南針都看不懂。他平時就主張給忽必烈割地送錢,這會站在蒙元大軍對面,要不是被十萬宋軍扶着,早就咣叽跪下了。

賈似道不會打仗,還擔心會打仗的來搶他風頭。真是人以類聚,賈飯桶慧眼識才找到夏飯桶。他們将2500艘戰船橫列江面,咋一看氣貫長虹,結果元軍剛做點熱身活動,夏貴就掄圓雙腿,逃跑了!

失去主帥的宋軍就像被屠宰的羔羊,慘叫聲震寰天,被殺、溺死者的鮮血染紅江面。陸秀夫聽聞後失聲痛哭,他曾多次情願去前線抗元,卻一直被賈似道黨羽阻攔。

陸秀夫:崖山十萬忠魂在,宋末三傑誰人知?不該被遺忘的氣節!

襄陽丢了,南宋屏障沒了;魯港敗了,南宋主力完了;伯顔攻破建康,南宋朝廷慌了。

英雄之是以被敬仰,是因為普羅大衆太多。

氣節之是以被頌揚,是因為克服恐懼太難。

臨安爆發了史無前例的跑路潮。左丞相留夢炎第一個棄官外逃(後為元朝禮部尚書),接着六部官員如脫缰野狗般四散而逃。

掌管軍機的文及翁還在乎點臉面,他花錢雇水軍黑(彈劾)自己,希望皇帝立馬把他趕走。後來又擔心朝廷開恩挽留,索性也不等臉面了,連夜逃出臨安。

陸秀夫:崖山十萬忠魂在,宋末三傑誰人知?不該被遺忘的氣節!

短短數天之後,上朝的文官隻剩下6人。72歲的太皇太後謝道清老淚縱橫,本已是哄孫子玩耍的高齡,如今卻不得不站出來給5歲小皇帝撐台面。

她寫了篇悲情诏谕。大意是:“大宋對讀書人向來寬厚,如今國難當頭,你們非但不思謀劃反而大肆夜逃。虧你們自稱讀聖賢書,卻幹出這等醜事,還有什麼臉面活着?死後有何臉面去見先帝?即日起,盡心守職者官升兩級,棄官出逃者嚴懲不貸。”

陸秀夫:崖山十萬忠魂在,宋末三傑誰人知?不該被遺忘的氣節!

然而,下場和秦嶺一白的文章一樣慘,根本就沒有人看!走投無路的寡婦孤兒和右丞相陳宜中商量乞降求和。

先自稱為“侄孫”并納币,伯顔拒絕。

又願“奉表稱臣”,每年按時進貢銀兩、絲綢。伯顔讓南宋丞相過來說,吓得陳宜中也跑路了。

謝太後隻得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去元軍大營議和,結果文天祥被扣押了。

謝太後沒人又沒招,她隻得向蒙元“百拜奉表”,削去帝号并将傳國玉玺送給伯顔。

南宋亡了,陸秀夫隻能悲痛欲絕。在丞相、尚書都瘋狂跑路的朝局中,他這個遞補上來的禮部侍郎,連給伯顔當階下囚的資格都不夠。

當年酒桌上大話連篇的人早已悄無聲息,而沉默寡言的陸秀夫一直用行動維護着道統。

陸秀夫:崖山十萬忠魂在,宋末三傑誰人知?不該被遺忘的氣節!

受降前夜,老臣江萬載帶着七歲的趙昰和四歲的趙昺逃出臨安。一路血戰,死傷無數後跑到溫州。陸秀夫來了、張世傑來了、文天祥也來了,曾經被吓跑的陳宜中也舔着臉來了。

南宋遺臣們在福州推舉趙昰為帝,陸秀夫的才華開始顯露,而老混混陳宜中卻大肆排除異己。文天祥被趕走、張世傑受壓制、陸秀夫被免職。被江萬載暴揍一頓後,陳宜中才不情願的召回陸秀夫。

陸秀夫:崖山十萬忠魂在,宋末三傑誰人知?不該被遺忘的氣節!

都說落毛的鳳凰不如雞,小朝廷内鬥不止,楊太後甚至“與群臣語,猶自稱奴”。隻有陸秀夫上朝時畢恭畢敬,時常忍不住潸然淚下。不知是悲恸屈辱的南宋,還是同情這對孤兒寡母的處境。

忽必烈派兵圍剿“海上朝廷”,陳宜中再次撒丫子逃了。小皇帝上船時被台風卷下海,年過七旬的江萬載毫不猶豫地跳入海中,他拼命将趙昰托出海面,自己卻被浪頭拍下去了。

陸秀夫:崖山十萬忠魂在,宋末三傑誰人知?不該被遺忘的氣節!

一個月後,10歲的趙昰因受驚吓而死。很多人覺得這是不祥之兆,眼看大廈将傾時,一個激昂的聲音喊道:“少康曾憑着五百人馬、十裡地方就能中興夏朝,難道我們就不能依靠數十萬兵民、萬頃碧海複興大宋王朝嗎?”

黑暗中最需要的是明燈,迷茫中最需要的是主心骨。42歲的陸秀夫親手點燃流亡小朝廷最後一把火,他們擁立趙昺為新帝,重整旗鼓後前往一處天然堡壘——厓山。

陸秀夫:崖山十萬忠魂在,宋末三傑誰人知?不該被遺忘的氣節!

很多人以為這将是大宋興盛的搖籃,而老天卻将此處設為大宋最後的墳場。

僅有的兩位主将在崖山布防上發生分歧。江钲想兵分三路互相策應,并要守住出海口。張世傑擔心兵力分散會被各個擊破,他要将二十萬軍民的船鎖連在一起。

最後,張世傑以楊太後的名義,讓江征回老家給父親(江萬載)辦後事。江钲的離去是一個緻命的錯誤。

陸秀夫:崖山十萬忠魂在,宋末三傑誰人知?不該被遺忘的氣節!

1279年正月,元軍不過年也要打下厓山。宋軍沒占住海口,隻能喝海水解渴,不到十天就紛紛病倒。張世傑指令全部人馬登船,并将趙昺的座船圍護在中間,要與元軍決一死戰。

二月初六拂曉,彤雲漫天,風吼海嘯。在暴風雨來臨的前一刻,宋軍船隊被元軍徹底擊潰,這次真的是無力回天了!

陸秀夫:崖山十萬忠魂在,宋末三傑誰人知?不該被遺忘的氣節!

陸秀夫一直守在小皇帝身邊,他看着那些緩緩下沉的船隻,跌落入海的宋軍,飓風卷起數米高的血浪才能暫時遮住刺耳的慘叫聲。

這一刻終于來了,但陸秀夫的心情卻很平靜。他想起自幼背誦的聖賢書,他想念村裡那一張張笑臉,他看到蒙元屠城的慘狀,他看到空蕩蕩的朝堂上謝太後悲苦的神情,他看到高談闊論的官員逃跑時如喪家之犬......

人活得沒有尊嚴,那跟死有什麼差別?

人活着沒有氣節,那跟獸有什麼差別?

陸秀夫,要為三百年的大宋保留最後的尊嚴和氣節!

陸秀夫:崖山十萬忠魂在,宋末三傑誰人知?不該被遺忘的氣節!

趙昺的座船已被死死纏繞,無法再繼續逃亡了。陸秀夫穿好朝服,恭恭敬敬跪在趙昺面前。他說:“國事至今一敗塗地,陛下當為國死,德祐皇帝遠在大都受辱不堪,陛下不可再受他人淩辱。”

年僅8歲的小皇帝哪知什麼德祐皇帝,更不知百年前那場靖康之恥。陸秀夫起身後,用白綢将哇哇大哭的趙昺綁在胸前,然後一步一步地走向船弦,躍入茫茫大海……

陸秀夫:崖山十萬忠魂在,宋末三傑誰人知?不該被遺忘的氣節!

楊太後得知兒子已死,悲痛欲絕之下跳海身亡。随後跳海殉國的大臣和後宮女眷多達十餘萬人。

數日後,張世傑得知噩耗悲痛不已,他絕望的哭道:“一君身亡,複立一君,如今又亡,大宋從此再無君可立。難道這是天意嗎”?哭罷堕海而死。

江钲辦完父親的喪事,帶着幾百族人匆匆趕回厓山。走到廣東海陸豐時,得知崖山二十萬軍民全軍覆沒,大哭幾場後投海而死。

4年後,被蒙元囚禁三年而不降的文天祥被殺,臨刑前向着南方痛哭跪拜。

陸秀夫:崖山十萬忠魂在,宋末三傑誰人知?不該被遺忘的氣節!

後記:本文是應一位朋友(軍哥)提議所寫,緣起于我們将一幅油畫人物誤認為陸秀夫。如今,宋末三傑僅剩文天祥的事迹廣為人知,而陸秀夫一身節烈之氣也不應被淡忘。

正是陸秀夫這種“笨人”,幹着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笨事”,最後用生命延續着一個民族的氣節和道統。至于聰明人,早已想好退路并等待迎接一場新富貴吧。

陸秀夫:崖山十萬忠魂在,宋末三傑誰人知?不該被遺忘的氣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