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民收獲雜色蛤,用特殊方法分揀空殼,高手在民間!

膠東半島的一處海岸邊,碼着許多麻袋。遠處,是退了潮的大海,裸露着灘塗。這些麻袋裡裝的不是糧食,也不是砂子,而是雜色蛤。

農民收獲雜色蛤,用特殊方法分揀空殼,高手在民間!

膠東半島沿海的農民,有養殖雜色蛤的傳統。雜色蛤主要出口日本。養殖的雜色蛤長到一定的大小,養殖戶就用自制的泵把蛤蜊抽上來。這種泵,主要是一台柴油機,一個水泵,下面拖着一個耙子和網袋。

農民收獲雜色蛤,用特殊方法分揀空殼,高手在民間!

這是用廢舊汽車輪胎做成的漂浮工具,收獲蛤蜊的時候,機器就放在上面的木框上,勞工在水裡推着來回走動。抽上來的蛤蜊,最後也放在輪胎裡,順着水流拖上岸。

農民收獲雜色蛤,用特殊方法分揀空殼,高手在民間!

養殖的蛤蜊上岸後,裡面有許多雜質和空殼,要經過篩選處理。車上的兩個民工,正在用鐵鍁往電動篩子上鏟蛤蜊。電動篩子分兩部分,篩網的大小不一樣,第一部分,先篩掉破碎的蛤蜊殼。第二部分,篩掉小的蛤蜊和其他雜質。

農民收獲雜色蛤,用特殊方法分揀空殼,高手在民間!

經過初步篩選後的蛤蜊,被送進了一個水泥池子。這個水泥池子中,是一些泥漿狀的東西,勞工在不停的攪拌。這個泥漿池,是篩選蛤蜊的最重要環節。

農民收獲雜色蛤,用特殊方法分揀空殼,高手在民間!

原來,抽上來蛤蜊中,有許多緊閉的空殼,外表看起來和活蛤蜊一樣。進入泥漿池之後,經過人工攪拌,空殼會沉在池底,正常的蛤蜊浮在上層,民工可以用抄網輕松把蛤蜊撈出來。這個方法,不知道是誰發明的,有點不可思議,真是高手在民間啊!

農民收獲雜色蛤,用特殊方法分揀空殼,高手在民間!

從泥漿池撈出的蛤蜊,上面挂滿了泥漿。要先用海水把這些泥漿洗淨。

農民收獲雜色蛤,用特殊方法分揀空殼,高手在民間!

洗幹淨以後,兩名民工将蛤蜊倒在水泥地上。然後,幾名婦女用手挑揀一遍空殼和雜質。

農民收獲雜色蛤,用特殊方法分揀空殼,高手在民間!

挑揀完成之後,開始裝袋。運輸蛤蜊,用的是小麻袋,麻袋吸水保濕,能夠保證蛤蜊較長時間不死亡。

農民收獲雜色蛤,用特殊方法分揀空殼,高手在民間!

一名勞工在過秤,一小麻袋,裝40斤蛤蜊。

農民收獲雜色蛤,用特殊方法分揀空殼,高手在民間!

這些蛤蜊,其實個頭不大。養殖農民說,灘塗收回去了,不讓養了,隻能趕緊把蛤蜊抽上來賣掉。這些蛤蜊,一斤大約90多粒,海岸收貨價2.50元一斤。商販收購回去以後,出口到日本。

農民收獲雜色蛤,用特殊方法分揀空殼,高手在民間!

沿海養殖業,受環境影響很大。這些雜色蛤對環境比較挑剔,隻生長在含砂量較多的淺灘,含砂量為70%-80%的砂泥灘最适合它們。

随着海洋環境的變化,雜色蛤也越來越少了。雜色蛤, 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你喜歡吃嗎?

(歡迎點選右上角關注小編,了解更精彩的膠東農村。本文由農裡農氣原創,剽竊必究)

農民收獲雜色蛤,用特殊方法分揀空殼,高手在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