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本文由小雙說育兒原創首發,禁止轉載</h1>
大家好,我是小雙,很高興和大家見面,在這裡提醒大家天氣啊轉涼,記得保暖。
孩子就像一株樹苗,迅速地成長着。生機盎然的小樹,常常會生出一些影響成長的枝蔓。要去掉這些枝蔓,少不了批評的剪刀。要怎樣剪才能有效地除去這些枝蔓,又不會傷到小樹本身呢?請記住以下的原則。

批評孩子的時候也要尊重孩子
1,孩子也有自尊心,有的表現得很明顯,有的不明顯。爸爸媽媽要好好地保護孩子的自尊,絕不能當着别人的面批評孩子,讓孩子覺得很沒面子。是以,批評孩子的時候要緩一緩,再想一想。如果當時家裡有客人,或者是正好在宴席上等人多的場合,即使孩子犯了錯誤,也不要立刻毫不留情地開批。把孩子帶到沒人的地方再批評,或者小聲地批評一句,等到客人走了,再給孩子講道理,避免孩子在很多人的面前丢臉、下不了台。
2,批評孩子的時候不能用粗話、惡語進行攻擊。這些話就像毒箭,是攻擊敵人的,而不是批評孩子的。“笨蛋”、“廢物”等侮辱的語言,“住嘴”、“聽我的”等強制性的語言,還有“愚蠢的辦法”、“滿腦袋漿糊”等挖苦的語言都會對孩子造成深深的傷害。
3,批評孩子要就事論事,不要翻舊賬。批評孩子一定要就事論事,哪件事做錯了就說哪件事。哪裡錯了,為什麼錯了,都要釘是釘、鉚是鉚地講清楚、說明白。千萬不要又把以前那些陳芝麻爛谷子都一并說個沒完。
這樣的批評就是唠叨,最讓人難以忍受的也是唠叨。而唠叨也可能是父母,特别是媽媽的通病。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做了父母以後,變得婆婆媽媽的,也練就了唠叨的本領。好多爸爸媽媽都可以從孩子今天的問題扯到很久以前的事上去,盡管這些事孩子早就忘記了,爸爸媽媽們卻能數落得一清二楚。
比如孩子忘記了當天的作業,爸爸媽媽們就能夠聯想起以前丢鑰匙、丢錢的事兒,還能毫不費力地轉到不愛學習、整天看電視、玩遊戲的事兒上去。大約這個時候,爸爸媽媽的腦海裡就像有一部電影正在重放,旁征博引,引經據典。剛開始,孩子還露出厭煩的表情。唠叨得久了,孩子也就無所謂了,甚至有些不以為然,說不定心裡還在暗暗地想:說吧,看你能說多久!而爸爸媽媽們往往說到後來自己都忘記了為什麼事情批評孩子,于是匆匆結束。這樣的批評怎麼能讓孩子明白道理,又怎麼能讓孩子樂于接受呢?
批評孩子也不一定要大聲地說出來
4,孩子犯了錯誤,有的時候,他自己也能意識到。這時候,爸爸媽媽不如沉默以對。如果爸爸媽媽有寬容的胸懷,有足夠的耐心,讓孩子感到内疚,讓孩子有機會自省,那麼孩子就會在輕松的心理狀态下積極主動地改變,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批評孩子要簡單明了,不要長篇大論唱獨角戲有的爸爸媽媽性格外向,情緒容易激動。一看到孩子犯了錯誤,聲音立刻提高了分貝,狂風暴雨般地把孩子批評得一無是處。
這樣的父母在酣暢淋漓地批評之後心裡痛快了,也平靜了。“聽到沒有?”孩子馬上回答:“聽到了!”“記住沒有?”“記住了!”“以後怎麼辦?”“改!”如此痛快地回答是因為孩子知道這場暴風雨快結束了。而且在父母口若懸河的時候,孩子已經在估計:“差不多到一半了!”“再等一下,就快完了!”從始至終,孩子就沒有聽父母的話,根本不知道父母說了些什麼。他們思考的問題隻有一個:什麼時候這場暴風雨才會結束?
批評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接受父母正确的建議,并且在以後的行動中改正。在批評的過程中,發點脾氣在所難免,但發洩就适得其反了。當父母向孩子發洩的時候,如何能指望孩子聽從你的話呢?如果父母換種方式、換個角度,要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批評一下自己,那麼效果就會完全不一樣了。
,5,批評孩子的時候,也要給孩子申訴的機會,不能一個人說了算。孩子犯錯誤的原因是很多的,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無意的;可能是根本就不想做好,也可能是确實做不好。爸爸媽媽批評孩子的時候,要先問清楚整件事情的經過,讓孩子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即使父母正在批評孩子,孩子要辯解,也應該給他辯解的機會。這樣,批評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孩子才能心悅誠服地接受。
除了這些原則,爸爸媽媽還要注意讷言、善思。孩子犯錯誤了,先想一想是否對孩子的要求太高,他根本無法做到,是否由于别的原因讓他根本就不願意做好,然後再批評。這時候,脾氣也不暴躁了,态度也不生硬了,語氣也恰當了,道理也充分了,孩子哪能還不聽爸爸媽媽的話呢?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今天就聊到這裡,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讨論,點贊,記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