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我有個國小同學叫張強,本應該是天真無邪的年紀,可他總是性格孤僻,郁郁寡歡。其原因就是他手上長了很多瘊子。很多同學都不知道那是什麼,隻覺得很難看,總是嘲笑他。長大後多年求學在外,張強也就淡出了我的世界。
知道後來偶然間聽到一位老中醫提到瘊子,這才讓我聯想起他,想起了那個無知的年代。老中醫說,瘊子又名千日瘡,民間都稱“刺瘊”、“疣目”、“枯筋箭”等。多發于少年,大部分都出現在手指、手背、脖子、前胸後背和腳的邊緣。
<h1>瘊子病因及表現</h1>
多是由風熱毒邪侵害皮膚或脾氣暴躁、肝火旺盛所緻,也有些是由于外傷受病毒侵害所緻。臨床表現為一個或多個粟粒狀無規則突出于表皮,然後漸漸至黃豆般大小,呈白色或污黃色。擠壓有痛感,碰撞摩擦易出血!
<h1>如何治療</h1>
1、荸荠治療法
荸荠裡面含有一種抗菌成分,且可以清熱解毒,涼血生津。将新鮮荸荠切開,然後擦拭長猴子的地方,直至瘊子表面的角質層發軟,脫落并伴随微微出血為止(略有痛感),每兩小時一次,半月即可痊愈。
2、白礬治療法
取5g白礬,放入50ml的溫水裡,使其完全溶解,讓後用棉簽蘸溶解後的液體進行擦拭,每天3次,十天左右痊愈。
3、馬齒苋治療法
馬齒苋又稱馬生菜,相比農村的人們都不陌生,它生長在田間和路邊,也是有名的中草藥。将新鮮的馬齒苋搗爛,然後敷于長瘊子的地方,十分鐘以後可拿去,一天2次,一周左右即可痊愈。
從沒被誰知道,是以也沒被誰忘記。在别人的回憶中生活,并不是我的目的。
歡迎關注【健康良策】,我一直在你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