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屬東印度公司,前後274年的曆史,當然不可能“一圖以概之”,摩爾這個地圖節選的時代,大概是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初期。

1612年,經莫卧兒印度帝國皇帝的允許,英國人在蘇拉特(Surat)才開設了第一個貿易站,獲得了在東印度最初的立足點。1634年,該公司在印度次大陸的中心、富裕的孟加拉地區獲得了利潤豐厚的紡織品貿易特權;1639年,東印度公司将其業務擴大到科羅姆德爾海岸,設立了喬治堡,即今天印度的馬德拉斯;到1647年,該公司在印度沿海已經擁有了23家工廠。1668年,當葡萄牙人将孟買群島(今天的孟買)作為查理二世婚禮嫁妝的一部分交給英格蘭時,東印度公司在該地區的崛起達到了頂峰。雖然1689年發生了英國海盜侵擾了莫卧兒帝國皇家利益的事件,但英國人運用娴熟的外交技巧化解了危機,還在次年被獲準在孟加拉設立威廉堡,即今日印度的加爾各答,并在後來成為英屬印度的首都。
英國東印度公司LOGO
東印度公司發行的英屬印度時期的金币,一金币約等于15銀盧比,此版本為 1835年。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紀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英國)東印度公司真正的創始不能說早于1702年,因為在這一年,争奪東印度貿易壟斷權的各個公司才合并成一個獨此一家的公司。”曆史上那些東印度公司發展壯大的足迹,摩爾當然不會忘記将其表述在自己的這張“獻給董事會”的地圖上。此圖繪制時,東印度公司的商業活動已經上升到了對英國人的經濟生活舉足輕重的地位,據統計,1720年前後,東印度公司的貿易額占到了英國進口總額的15%,在公司擁有壟斷權的印度次大陸上,其在寶石、黃金、紡織品、茶葉和硝石(制造火藥)等行業都擁有巨大的财富。正如摩爾在這張地圖上指出的:那個英國人最初在東印度的立足點蘇拉特鎮,此時已經“擁有着印度最偉大的貿易和财富”。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倫敦擴建的辦公樓 painted by Thomas Malton in c.1
雖然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大陸的商業帝國是出類拔萃的,但地圖依然标出了其他歐洲各大國在印度海岸線沿線設立的一些工廠,彼時這些企業在印度次大陸尚沒有足夠的實力抗衡東印度公司,但英國人明顯具有超前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在這張地圖上,沒有回避标繪其競争對手所控制的勢力範圍,尤其是:
——荷蘭人統治下的印度尼西亞、馬來半島、錫蘭(斯裡蘭卡)、以及在日本長崎的一個貿易站;
——葡萄牙人控制的幾處印度飛地、特别是果阿地區(GOA)、以及中國的澳門(Macao),台灣也依然沿用着十六世紀初葡萄牙人發現她時的稱謂Formosa,即“美麗的”島;
——還有統治菲律賓的西班牙人,摩爾甚至還在地圖上注釋了菲律賓的國名正是來自西班牙國王費利佩二世(Philip II),那個曾在1588年組建了西班牙無敵艦隊入侵英國本土的老對手,在這一點上,英國人真正做到了“實事求是”地面對挑戰和問題。
英國制圖師赫爾曼·摩爾1720年版亞洲地圖
地圖左側,摩爾描繪了5張當時繁華的港口城市布局圖,但隻有蘇拉特(SURAT)和馬德拉斯(MADRAS)是英國人自己的地盤;果阿GOA是當時葡萄牙人在印度的主要基地;BANTAM和BATAVIA則屬于荷蘭人,荷蘭人的東印度公司隻比英國人的晚成立了兩年,并且也延續了長達197年,巴塔維亞(BATAVIA)是那個時代荷屬東印度的首都,今天,我們稱它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的首都。
Formosa,“美麗的”台灣島沿用了葡萄牙人的稱謂
左下角的插圖是英屬馬德拉斯(MADRAS)
總之,這張地圖描繪的範圍,從波斯邊境(Persia,今伊朗)到巴巴新幾內亞和日本南部的廣大區域,包括了今日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裡蘭卡、東南亞中南半島、中國大部分地區、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等。比起一百多年前荷蘭人德·佐德關于這一地區“東拼西湊”的那張《中華帝國》(China Regnum)地圖,摩爾這張地圖可謂已經前進了N大步,圖中的山川河流、海岸線及島嶼的形狀、經度緯度線坐标已經初具了現代地圖的影子。
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注意到了,标注于圖上、代表印度的英文單詞“INDIA”橫跨了整個印度次大陸+孟加拉灣+中南半島,比今日的印度版圖、甚至比當年的英屬印度的實際勢力範圍都要龐大很多。“INDIA”上方的英文單詞“MOGUL”,或許是想表述這是莫卧兒帝國時期的印度?那個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在在印度建立的“莫卧兒”封建王朝,從十六世紀初期延續到十九世紀中葉前後三百餘年,如果再向前,還可以追溯到帖木兒帝國,東西察合台汗國等蒙元曆史。但,即使是莫卧兒帝國最鼎盛時期控制的疆域,也沒有摩爾地圖上辨別的這麼誇張,“英屬緬甸”這一稱謂也是一個世紀以後的事情呢。
莫卧兒帝國疆域最大時期 布哈林版本
這張圖或許會勾起人們探索莫卧兒帝國來龍去脈的好奇心,但大英帝國善于将好奇心變為進取心、進而變化為野心,他們那時或許已經看到了由自己取代莫卧兒皇帝來統治這片豐饒大陸的美妙幻境,是以才把“INDIA”這幾個字母在地圖上橫跨了那麼寬廣的地域。正如“咱們的”馬克思所分析的:“大莫卧兒的無限權力被他的總督們打倒,總督們權力被馬拉塔人打倒,馬拉塔人的權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在大家這樣混戰的時候,不列颠人闖了進來,把他們全部征服了。”
1711年,康熙五十年,大清皇帝授予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廣州買賣茶葉和白銀的權利,1717年,印度莫卧兒帝國在孟加拉給予英國人免除所有關稅。一個又一個巨大的新市場大門正在被東印度公司攻破,英國人的視野,已經拓展到這個世界更遠的角落。
東印度公司Nemesis号 英國第一艘遠洋鐵甲艦 被投入到第一次鴉片戰争中 中國人則稱其為“惡魔艦”
1613 德川家康給予東印度公司在日本平戶建立貿易商社的許可
在這張地圖制作的1720年前後,康熙五十九年,清軍剛剛将準噶爾部驅逐出西藏,正着手進行對西藏政權的體制改革。而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另一側、在南亞次大陸的廣袤土地上,西方殖民者用擴張與征服的腳步,也正在“蝕刻”着現代世界版圖的雛形。
像這張“謙恭地獻給東印度公司董事會”的地圖一樣,很多珍貴而優秀的古老地圖,常常蘊藏着人類社會變遷的豐富曆史資訊,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細細品味。
榮耀艦隊 / 橙湖工作室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