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沙高沙坪舒氏
始遷祖福公,字受甫,原籍江西豐城,明中葉南遷星沙,始居楊梅莊、羅漢莊,繼居高沙坪,葬羅漢莊趙家沖。二世祖尹昂,字萬峰,生子四:弼、昇、憲、佟。弼、昇、佟三大房子孫聚族而居,惟憲公徙居湘陰。清嘉慶4年(1799)建立宗祠。光緒24年(1898)續修族譜。字派:(自四世始)廷金應國文人開紹宗枝修……。
湘鄉舒氏
遠祖平公,至二十六世榮四公明洪武2年(1369)由江西泰和縣始遷楚南湘鄉何公橋崗樹沖。越四世,原斌公繼遷巴坵舒江橋,生五子:永得、永瑢、永瑺、永滄(無傳)、永海(無傳)。永得公支分處邵東蘆茅沖、雙江橋、濂塘、舒家牌等處。永瑢公支析居邵陽佘田橋、墨石嶺、皇帝嶺、衡陽庫宗橋等處。惟永瑺公裔世居湘鄉,開派甫、镳、淵三房。清乾隆三邑創修族譜,同治2年(1863)續修,1920年三修,1994年四修。乾隆56年(1791)建立宗祠。班排:榮應嗣原永,文慶庭廣隆,世遠仁方貴,祖代再興洪。孝忠宜顯達,正大自光明,良善承宗久,吉祥定萬春。安國垂谟烈,克家重典章,熙朝崇作育,金玉信其相。
湘鄉潭台舒氏
遠祖平公,唐平陽郡守,進爵侯,世稱平陽舒氏。十六傳至茂先公,字世盛,宋人,居南昌城頭,為南昌一派祖。又十九傳至時軸公,字良車,号敬軒,行洵二;時錢公,字良用,号愛軒,行彥五,明時二公自江西南昌縣萬安鄉智崇裡安仁西保團山遷湖南湘鄉,蔔居潭台。清乾隆間纂有草譜,道光29年(1849)始有刻本。乾隆10年(1745)建宗祠于縣治西南四十裡潭市二總。班次:守一時可,士作懿則,懋介昭融,繼之英特,秉淑懷貞,允承嘉德,緝爾純熙,歸其有極。
雙峰石江灣舒氏
譜稱該族出自廬江舒城,派衍江西泰和早禾渡梅子坡圳上。鼻祖伯萬公,字純田,長子名通,字忠谕,元世祖時投元臣張宏範帳下功授大将軍。伯萬公乞田養老,蔔居湘鄉六十三都地名永豐石江灣,今屬雙峰縣。三世惟廣生文軒、文仲、文聰,軒、聰遠徙。文仲單傳四代至受清公,生志政、志桢、志鏡、志斌、志镕,十一代衍為景萬、景武、景文、景滔、景志、景縫、景繡、景缪、景緒、景綸、景清、景梅、景俊十三房。清乾隆49年(1784)始建立宗祠、纂修族譜,道光12年(1832)續修。
平江驷馬橋舒氏
始遷祖世國公,清康熙20年(1681)自湖北蒲圻遷此。至1994年,全族人口793人。
桃源靈岩舒氏
先世明末自江西餘幹遷于桃源縣北靈岩之舒家坪。至1948年,人口300人,族人分布于莫林、九溪、黃石等處。宗祠在舒家坪。
沅陵、溆浦舒氏
始祖祉膺公,字夏班,由江南遷江西南昌府進賢縣,住大塘,仕南宋列知印職。長子棠,字方伯;次子裳,字元吉,同登紹熙元年(1190)進士。棠累官至參政,裳由大理寺評事出為辰州刺史。迎祉膺公就養辰州官署,因金人亂宋,棠公挈眷随至,棄官蔔築于沅陵東之長界。後祉膺公卒于官廨,營葬于沅邑壺頭山,裳公丁艱卸篆,偕母蔔居于溆浦古壟,後棠公又偕妣至溆省母,卒葬溆浦大潭。清嘉慶11年(1806)創修族譜,1940年續修。溆沅合派:曆代宗支序,克紹祖德長,正倫敦孝道,蘭桂愈生香,必以彰先澤,因材教化揚,忠信傳家本,前人見餘光。
石門蒙泉舒氏
元末明初自辰州遷石門。
益陽漆家橋舒氏
始遷祖必論公,清康熙年間自湖北蒲圻遷此。
溆浦花橋舒氏
始遷祖裳公,字元吉,原籍江西進賢縣,由大理寺評事擢辰州刺史,解組蔔居溆浦蘆塘,繼遷古垅,生三子:景奇、景元、景榮,分居大潭、古垅、花橋。花橋支祖景榮公又生四子:萬迪、萬安往蜀黔,萬碩居顔家沖,萬方公仍居花橋。清道光7年(1827)纂有通譜,光緒間各纂房譜,1938年萬方公房續修。班行:培鈞清采煜,坊錫澤相耀,坤鑒澄東輝,裡銘淞林熙。孝友家聲振,贻謀百代昌,欲求大富貴,耕讀紹書香。
溆浦舒氏
始遷祖緻和公,原籍江西進賢縣。宋紹興時官湖南,從平五溪蠻,遂留溆。曆三傳派分保歸、保臨、保達、保譽四房。分居神田、葛草隴、黃茅各處。
新甯馬頭橋金塘舒氏
始遷祖必聞公,明初從溆浦遷新甯金塘。
武岡麻山舒氏
始遷祖維信公,亦稱成六,明初由湖南辰州府溆浦縣徙此。
麻陽舒氏
先祖原居江南圳上,後遷江西南昌府進賢縣岩門塘。始祖緻和公,南宋紹興年間任長沙太守,後調辰州,不返原籍入溆邑陳堡灣。曆三傳而派衍四支:保歸、保臨、保達、保譽。保達第四子惟智,字明益,移居麻陽石眼潭;保譽第四子惟傳之第三子鼎興,移居麻陽舒家村。石眼潭、舒家村舒氏前代字派:大一明國良士,道(開)宗文萬世。後續字派:永興相繼秀,應自有榮芳,廣惠寬宏泰,天星日愈光。1933年修譜時,公議和公一派從二十一代起:乾坤符易象(萬世永興相),孝友振綱常,國富恒豐豫,時亨晉吉祥,臨升彰美盛,履泰啟安康,福自同入錫,師徵既濟良,鹹謙增益茂,積慶複光昌,祖德宗功遠,家聲永紹芳。
麻陽破敵圩舒氏
始祖福壽公。派詞:福壽亞茂庸,應尚繼仲奇,龍維我孟友,鳳來廷志儀,興國開昌運,文家顯盛明,光榮照祖德,長獻慶宗仁。
新晃侗族舒氏
原籍江西南昌府進賢縣。始祖緻和公于宋紹興年間為長沙太守,後與弟緻遠官籍辰州,繼徙溆浦。五世惟遴移居沅州,複遷晃州皂溪。後裔分布在港溪、雲溪、渡溪、河壩、林沖、貢溪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