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颏(diàn kē)分紅、藍,是時下最流行的高雅類觀賞鳥。食物以昆蟲為主食,如蝗蟲、蝽象及蟻類等,此外,也吃少量野果及雜草種子。繁殖于4~6月,巢橢圓形,由雜草、枯葉、細根等構成,一側有出入口,巢内墊以細草及纖維等,巢置于地面草叢間。每巢4~5個卵,卵殼呈略灰的藍綠色,或具赤紅色點斑。左圖為紅點颏,紅、藍點颏在換羽季節必須充分給予維他命。靛颏如果在換毛季節沒有擷取充分的羽毛維他命,會導緻整個一年都無法獲得漂亮的毛色,這是血的教訓!請愛護來之不易的靛颏!

靛颏圖檔 名紅颏、點颏、紅喉歌鸲、紅脖野鸲。屬雀形目、翁鳥科、鸫亞科。
種群分布
夏季在我國的東北、青海和四川北部繁殖,冬季在我國的西南部越冬。
紅點颏是我國傳統的籠養鳥。過去,多在皇家宮廷中飼養,北京天橋的三鳥樓、五家茶館也有專門喂養。這種鳥經過換食調養後鳴叫,再配上精制的籠子,出口價格很高。
形态特征
紅點颏身體修長、俊俏、體長約16厘米。雄鳥體羽大部分為橄榄褐色,各羽的中央略現深暗色。喉部赤紅色,眼上有一白色眉紋。胸部灰色,兩脅棕褐色,腹部白色,雌鳥喉部白色,眉紋淡黃色。
生活習性
紅點颏為地栖性鳥,常在平原繁茂叢中、蘆葦叢、沼澤地歡快跳躍。雄鳥羽色美麗,并善鳴叫。鳴聲多韻而婉轉,十分悅耳。極善模仿蟋蟀、金鈴子、油葫蘆、金鐘兒等蟲的鳴聲。紅點颏是食蟲鳥,主要吃直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的昆蟲。在自然界中生活很好,但提到籠中很難飼養,如果換食不當,将會很快死亡。一隻紅點颏一般活5年左右,盡管成鳥和幼鳥均可養熟,但以養幼鳥為好。
飼養管理
我國飼養紅點颏有悠久的曆史,也有十分講究的點颏籠。飼喂的飼料南北地區不盡相同,不過一般用點颏粉,并經常給些新鮮的牛羊肉未、面粉蟲或玉米螟幼蟲。
新飼養的點颏,常驚恐不安,不吃食。為了防止撞籠和損壞羽毛,減少體力消耗和保持安定,需要"捆膀"。就是将鳥兩翅最外側4~5枚飛羽交叉在腰部,用棉線結紮,并把其餘飛羽翻到結紮處上方。如果發現鳥兒還不安定,抓籠擦尾,則需要把整個羽尖捆上。
捆好的鳥放入籠内後,蓋上籠罩,置處"認食"。就是籠内放入面包蟲或玉米螟蟲,在食罐裡放上稀糊狀的點颏粉,加上鮮肉末,再放幾條蟲,撤掉水罐。讓鳥餓了吃籠内或食罐裡的蟲,渴了飲食罐中的粉粥。如果發現籠裡的蟲和稀食都吃幹淨了,再添新的食物,一般2小時添加一次。這樣堅持幾天,鳥兒就會認食了。然後将罩打開,懸挂于高處,并逐漸提高粥狀食的濃度,待紅點颏能吃幹的粉料時,再放入水罐和食罐,分别加粉料和水。
紅點颏的食物和飲水都要保持清潔,每天換新的。籠底的布墊,必須經常刷洗,晾幹,更換,以免由于糞便
靛颏 腐蝕性強而污染鳥的足趾。紅點颏喜歡水浴,應經常提供浴水,待洗浴後換上新的飲水。冬季室溫達15℃以上時,也可供給浴水。
換羽期是飼養紅點颏的關鍵時期,換羽不齊或不脫羽毛,不僅影響美觀和鳴叫,還可能造成鳥兒的死亡。是以這期間的飼養管理,要特别注意多給活食和其他動物性飼料。每天早晨讓鳥兒去呼吸新鮮空氣或到草叢中"搭"露水。有人将換羽期的鳥放進罩有草叢的籠中飼養,讓換出來的羽毛又光澤又漂亮。
飼養紅點颏,冬季要防止感冒,要求室溫保持在15~20℃之間,而且溫度不能忽高忽低,更不宜外出遛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