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養魚要知道魚類疾病,教你用眼睛辨識魚病,肉眼診斷常見魚病技術

作者:農業空間

一、常見魚病

  1、體表充血、發炎、鱗片脫落多為赤皮病;僅鰓蓋或鳍基部充血,皮膚充血不明顯,撕開表皮發現肌肉呈充血狀或塊狀淤血為出血病;腹部膨大,肛門紅腫呈紫紅色,輕壓腹部有乳黃色液體流出為腸炎病;尾柄及腹部兩側有火烙樣的紅斑或表皮腐爛呈印章狀為列印病;體表生有棉絮狀的白色物為水黴病;體表粘液較多并有小米粒大小,形似臭蟲狀的蟲體為鲺病;體表白色亮點,離水兩小時後亮點消失則為小瓜蟲病;體表有白色斑點,白點之間有出血或紅色斑點則為卵甲藻病;部分鱗片處發炎紅腫,有紅點并伴有針狀蟲體寄生則為錨頭鳋病;魚苗、魚種成群在池塘周邊或池水表面狂遊,且頭部充血呈紅點,死亡多且迅速,一般為車輪蟲病;病魚尾病表皮發白則為白皮病;病魚在水中頭部或嘴部明顯發折,離水後又不明顯的為白頭白嘴病;魚下唇突出呈簸箕口狀則可能為池塘中常缺氧浮頭引起的;病魚眼睛突出、甚至脫落,且鱗片松立,一般為池塘中有毒所緻;魚體呈彎曲狀可能是由于池水中重金屬離子的含量較高,或有機磷中毒所緻。

養魚要知道魚類疾病,教你用眼睛辨識魚病,肉眼診斷常見魚病技術

2、鰓絲腐爛發白、尖端軟骨外露,并有污泥和粘液是爛鰓病;鰓絲發白呈貧血狀,很可能是鰓黴病或球蟲病;鰓絲末端挂着像蠅蛆一樣的白色小蟲則為中華鳋病;鰓部浮腫,鰓蓋張開不能閉合,鰓絲失去鮮紅色呈暗淡色則為指環蟲病;鰓絲呈紫紅色,并伴有大量粘液則為有機氯中毒所緻;鰓絲呈紫紅色,粘液較少則可能為池塘中缺氧引起泛池所緻。   

3、腸管全部或部分充血呈紅色,腸壁不發炎則為出血病;充血發炎且伴有大量乳黃色粘液則為腸炎病;腸道呈白色且前段腫大,腸内壁有許多白色絮狀物小結節則為球蟲病或粘孢子蟲病。   

二、相似魚病    

1、病毒性腸炎與細菌性腸炎及鲩内變形蟲病,這三種病病魚腸道均呈紅色。病毒引起的出血部位多,鲩内變形蟲病症狀表現于後腸部。   

2、背鳍、尾鳍及背部先後出現白點,随病情加劇白點數目逐漸增多,最終白點遍及全身,是打粉病;白皮病的白點隻出現在背鳍基部或尾柄處,最終表現為背鳍至臀鳍為界的整個後部皮膚呈現白色。   

養魚要知道魚類疾病,教你用眼睛辨識魚病,肉眼診斷常見魚病技術

3、球蟲病、側殖吸蟲病、許氏縧蟲病、九江頭槽縧蟲病、刺棘蟲病以及鯉長棘吻蟲病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腸壁膨大或腸道堵塞等症狀。側殖吸蟲病和九江頭槽縧蟲病分别有閉口不吃食物和口張不吃食的明顯症狀的差別。球蟲主要寄生于青魚,許氏縧蟲和鯉長棘吻蟲隻寄生于鯉魚;但後者一般是寄生于前腸,嚴重時腸管發炎、腫脹和潰瘍,腸壁穿孔。刺棘蟲病主要危害草魚。  

4、鱗片隆起症狀魚病主要有鯉魚嗜子宮線蟲病和豎鱗病。前者鱗片隆起的程度較大。   

5、瘋狂病魚具有脊柱向背部方向彎曲、整個尾訓極度上翹而露出水面、呈波浪形旋轉運動、一時沉入水底、一時露出水面的特征;中華鳋病脊柱不彎曲、尾鳍僅上葉露出水面,且病魚僅在水體表面打轉或狂遊。      

6、池邊聚集周遊或頭撞岸邊可能是跑馬病、泛池或是由小三毛金藻引起的魚類中毒。前者僅是繞池周遊,驅之難散;泛池一般發生在無風、悶熱,氣溫上升,氣壓下降,打雷不下雨或西北雨的情況下,在半夜以後發生,全池魚浮在水面,用口張着呼吸,或橫卧水面或頭撞岸邊,呈奄奄一息狀态;小三毛金藻病往往有大部分魚類狂遊亂竄,一般池魚向池的四隅集中、驅之才散,病情嚴重時,池魚都集中排列在池邊水面附近,頭朝向岸邊,靜止不動。

  

養魚要知道魚類疾病,教你用眼睛辨識魚病,肉眼診斷常見魚病技術

7、“烏頭瘟”包括腸炎病和細菌性鰓病。體色發黑,頭部烏黑。差別在于前者腹部腫脹且有紅斑,手摸柔軟,肛門紅腫,輕壓腹部有乳黃色粘液流出;後者鰓蓋内表皮往往充血。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病往往在同一魚體上發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