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野釣,常見的淡水魚有哪些?

作者:漁樂荟

文/重生

一、鲫魚,鲫科,體側扁,無須,眼大 。鲫魚繁殖力強,一齡即可性成熟,産卵季節随地區的不同而有差異,可以從3月延至8月 ,懷卵量随年齡和個體的大小而有差别,約5000~10萬 。

野釣,常見的淡水魚有哪些?

鲫魚生命力較強 ,生活在氧氣較少的水的底層 ,對各種環境有廣泛的适應性,在我國分布極為廣泛 ,也是人們休閑野釣最容易釣獲且釣獲最多的魚種。鲫魚性溫和,反應較遲鈍,喜歡栖息于河灣處,水草叢生的淺水區。雜食性,喜群聚群遊,是以當你在一個地方釣到一條時就可能還有鲫魚上鈎 。

二、鯉魚,鯉魚是鯉科二十餘種魚裡最有代表性的一種 ,體延長,稍側扁,底層栖息,喜肥沃的水底,水底的水草叢,腐爛的植物莖葉堆,家禽家畜經常下水的地方以及有樹蔭遮蓋的水域,樹根的洞下,亂石堆中都是鯉魚喜歡的生活環境 。

野釣,常見的淡水魚有哪些?

鯉魚生長迅速,野生的三年可達800克。鯉魚體長可達一米。重約15公斤,品種較多,常見的有黃河鯉,荷包鯉,鏡鯉,革鯉和紅鯉等。鏡鯉皮膚光滑 ,僅測線部位和背腹部有少數大型鱗片。革鯉皮膚綠黑色,無鱗,荷包鯉體短頭大 ,腹部圓突,含脂肪較多,黃河鯉與荷包鯉相類似。隻是頭略小,體較長,全身披有金黃色鱗片特别好看。紅鯉無何特征,隻是周身通紅罷了 。鯉魚的性成熟年齡南早北遲通常二齡成熟,産卵季節也有地區差異。4~5月為盛産期,東北地區較冷,6月才開始産卵 。

鯉魚在我國分布也極為廣泛,幾乎遍及全國各種不同的水體。也是人們休閑野釣主要的目标對象魚之一 。

三、鲂魚和鳊魚,鯉科 ,鲂魚也稱“三角鲂”,“團頭鲂”是他的近緣種 。鲂魚的同類魚種,鳊魚又分長身鳊和三角鳊,它們的外形都是頭小體寬,兩側扁平 。鲂魚和鳊魚主要分布于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江河湖泊之中,也是我國重要的淡水養殖魚類。

野釣,常見的淡水魚有哪些?

“團頭鲂”,亦稱武昌魚,側面輪廓呈菱形,大的可長到50厘米,重三公斤,鳊魚大的隻有30厘米,重二公斤。鲂魚和鳊魚的習性相近,鲂魚雜食性 ,主要以藻類為食,也食高等植物碎屑,甲殼動物,水性昆蟲等,喜群栖于水的中上層;鳊魚草食性,以水生植物為主,喜栖于淤泥 長有深水植物的敞水區的中下層。鲂魚一齡,鳊魚二齡性成熟,産卵季節5~6月 。

在休息野釣大水面水體環境經常能碰到鳊魚。

四、草魚,鯉科 ,草魚屬,俗稱皖魚,草鲩,白鲩,體長,吻略鈍。草魚生活在水的中下層 ,食性雜以青草,水草為主 ,在有草魚活動的水域 ,常常會聽到草魚“咂咂”咬草的聲響。

野釣,常見的淡水魚有哪些?

草魚喜群聚群遊,喜高溫,夏季是草魚最活躍的季節。是以,炎熱的夏季是釣草魚的好時機,當水溫降至20度以下時,草魚的攝食量降低。草魚在我國分布廣 ,新疆,西藏地區除外,幾乎都有分布 。草魚是我國四大家魚之一,是主要的淡水養殖魚類 ,野釣環境中偶爾也能碰到 。

五、青魚,鯉科青魚屬,又稱烏鲩,黑鲩,螺絲青,體粗壯,呈圓筒形,與草魚體型相近,青魚分布較廣,成長速度快,個頭大,最大可達70公斤。

青魚栖息于水的中下層,以肉食為主,喜食螺絲肉,蚬肉,蚌,蝦,水生昆蟲等。青魚有牙齒,在囗腔的咽部,是以它能咬碎小動物的硬殼。青魚是我國傳統的四大淡水養殖魚類之一。休閑野釣偶爾也能碰到。

六、黃颡魚,鲿科,又名黃臘丁,昂刺魚,嘎呀,黃颡魚無鱗,體色黃黑色,有須眼小,黃颡魚喜愛肥沃的水底腐殖質多的水底,多在亂石堆或爛草中栖息,雜食性,以肉食為主,主要捕食小蝦,水生小昆蟲。每年的4~5月為其産卵期。黃颡魚也喜高溫 ,喜風雨在傍晚,夜間,雨天格外活躍 。黃颡魚廣泛分布于我國中東部地區。

黃颡魚的個體較小 ,單尾重量一般不超過500克,黃颡魚喜群居 ,群遊,又十分貪食且膽大,是以野釣時,一個窩子裡可以釣到好多條黃颡魚。

七、鲇魚 ,鲇科,無鱗,多黏液,鲇魚屬生活在水底層的魚 ,如坑塘的底層 ,涵洞的陰暗處 ,江河洄水灣 ,我水草的地方 。鲇魚有逆水遊動的習慣,在下雨天尤為活躍 。

野釣,常見的淡水魚有哪些?

鲇魚多晝伏夜出 ,眼睛小且畏光,獵取食物主要靠聽覺和觸覺,夜間因為光線弱,安靜,是以鲇魚尤為活躍,此時也是釣鑽魚的好時機。性兇殘肉食性,以小魚,小蝦,貝類為主。

八、鲢魚、鳙魚,鲢魚也叫白鲢,鳙魚又叫花鲢 。

野釣,常見的淡水魚有哪些?

這兩種魚是我國淡水養殖的主要魚種,其産量最高 。鲢魚,鳙魚生活在水的中上層,喜風,喜陽光,喜肥水質,喜暖水,鲢魚鳙魚不耐缺氧,離水很快死去 。

鲢魚,鳙魚以水中浮遊植物、藻類、小昆蟲類為主要食物來源 。野釣時 ,在有鲢魚,鳙魚出沒的江河湖泊中 ,在夏季以浮釣為主。

202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