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海濤:有聲讀物是對知識服務形式的有力探索

作者:新華網财經

國家新聞出版署“2021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目前正在進行中。新華網用戶端獨家呈現“2021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訪談錄”,對話本次參評的多家出版社代表及業界人士,共話有聲出版行業未來。本期訪談嘉賓是人民郵電出版社有限公司資訊技術部主任李海濤。

新華網:您所在的版權機構是第幾次參加國家新聞出版署“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以下簡稱“工程”)的作品征集?此次參與“工程”作品征集的初衷和想法是什麼?

李海濤:這是我們第二次參加國家新聞出版署“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的作品征集。郵電社近年來在傳統出版産品方面有很多精品讀物,是以我們覺得有義務将這些精品出版物開發出來的有聲讀物積極推向市場,而新興的有聲市場也正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地方。這正是我們這次積極申報“2021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的初衷,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優秀的内容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注,為使用者提供多樣化服務。

新華網:此次參選的作品從内容和體裁上是哪種類型的?選擇這(幾)部作品的原因是什麼?作品有什麼獨特的設計或者亮點?

李海濤:郵電社此次參選的作品一共有三類,分别是主題讀物、教育科普和經典童書。

主題讀物申報的是《善作善成:中國網絡扶貧紀事》,該作品響應網絡扶貧宣傳要求,結合時代特色,以全方位的宏大叙事視角,通過生動的論述和豐富的案例,記錄了我國網絡扶貧的豐碩成果,回溯了電信普遍服務工程的推進曆程,呈現了網絡扶貧的創新舉措和扶貧一線的全新風貌,具有現實紀念意義。

科普教育類申報的項目有《科學家列傳》系列,它采用章回小說的形式,把評書、相聲和喜劇等元素融入其中,從全新視角,重制人類有史以來各個時期頂級科學家們的風貌,特别适合以有聲讀物的形式為使用者服務。

《通信簡史:從遺傳編碼到量子資訊》則從生物學的角度闡述了自然通信的機制和發展曆史,提出了影響未來通信發展的新思路,啟發探索未來通信發展的新方向。

經典童書申報的作品有《由誦而起 誦經典學國文分級有聲讀物(一二年級)》,該系列面向國小生,選取體裁豐富的經典文章,邀請國内資深主持人、配音師進行音頻錄制,打造标準、專業的朗誦音頻。

《聽!國寶在說話》是一檔講給孩子聽的文物故事廣播劇。旨在以廣播劇的形式,帶來沉浸式小劇場的體驗,通過還原最鮮活的曆史人物,講述文物故事。讓青少年了解中國數千年的文化傳承,樹立文化自信。

新華網:作為全民閱讀的新型載體和形式,閱聽人對有聲讀物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機構創作者,在内容篩選、生産、包裝等方面,應如何打造精品呢?

李海濤:首先是盤活優質資源,包括作者和成品紙書。以紙書為例,從郵電社衆多精品出版物中,精挑細選内容特色、表達風格,适合有聲書産品形式的作品,然後對它的内文進行二次創作和加工,讓表達更适合聽讀,知識結構更為直覺。總之,我們在内容有聲化的過程中一直堅持精選内容、深度改造、精緻加工的政策,隻有精品讀物,才能真正獲得使用者的喜愛。

新華網:對于您所在的版權機構來說,有聲讀物與其他産品的比重是多少?未來計劃對有聲讀物進行怎樣的布局安排?

李海濤:由于郵電社傳統出版物以科技類為主,直接适合有聲化的品種較少,目前隻針對大衆類頭部作品進行音視訊化,有聲讀物與其他産品的比重未超過3%,可謂精挑細選。

有聲精品讀物是對知識服務形式的有力探索。它拓展了人們擷取知識的場景,拓寬了普及知識的途徑,開發了解讀知識的新形式,更好地為讀者服務。對出版企業來說,脫胎于紙質書的作品可以盤活存量資源,而原生的有聲讀物比紙書内容更具有時效性優勢。是以未來會繼續布局書配課、課+書、紙電聲同步立體化、矩陣式地開發作品,最終實作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新華網:對有聲讀物的行業發展有怎樣的期望?

李海濤:主要期待技術進步,第一是智能語音,機器的聲音越來越接近人類,這樣可以把優質的人聲主播解放出來,去錄制有表演性質的有聲内容,這樣人物對話、故事情節都可以表現得更生動、個性。而機器的“仿聲”去讀一些形式簡約的作品,如此可以更高效地開發更多類型的精品内容。第二就是5G時代帶來的各種便捷,以後不隻是手機電腦,會有更多的終端成為有聲讀物的應用場景,對于精品有聲的創作和市場空間将有無限可能。

郵電社除了繼續開發利用現有資源外,以後還會積極拓展作者隊伍,與更多形式的内容創作者合作,開發精品選題,建設規模更大的産品矩陣。

【糾錯】【責任編輯:李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