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深圳,記者 周曉雅)訊,鵬華基金今日更新旗下的三季報,王宗合與梁浩兩位知名基金經理的最新持倉變動也浮出水面。
最新披露資料顯示,截至三季度末,王宗合管理的10隻産品規模合計約為331.46億元,較上一季度末的407.99億元縮減76.52億元。其中,王宗合旗下鵬華匠心精選三季度末管理規模為153.26億元,較二季度末縮減了42.44億元,縮減了21.69%。
三季度,王宗合加大食品飲料闆、銀行、石油石化闆塊配置,截至三季度末,鵬華匠心精選第一大重倉股為貴州茅台;減持小米集團,愛爾眼科、美團、騰訊控股退出前十大重倉股。
同樣,梁浩管理的鵬華新興産業也在三季度減持了生物醫藥股,同時,他加大計算機半導體布局。截至三季度末,壹網壹創躍居該基金第一大重倉股,持股數量為792.49萬股,三季度增持博思軟體,紫光國微、啟明星辰新進前十大重倉股。截至三季度末,鵬華新興産業管理規模為62.64億元,較二季度末縮減13.5億元。
王宗合:增持多隻酒企股,相信會度過淨值回撤困難期
10月26,知名基金經理王宗合管理的鵬華匠心精選三季報出爐。根據公告,該基金三季度末規模為153.26億元,較二季度末的195.7億元縮減42.44億元。淨值表現方面,該基金在過去的三個月淨值增長率為-14.67%,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5.93%。
持倉方面,該基金在三季度末股票倉位為77.94%,較前一季度的93.94%降幅較顯著。三季度,該基金在制造業的布局有所加大,減少衛生和社會工作、資訊傳輸等行業的配置。
具體來看,截至三季度末,該基金第一大重倉股為貴州茅台,占基金資産淨值比例為10.65%,較上一季度末的9.62%有所增加,不過由于産品規模的縮水,持股數量從二季度末的91.55萬股減少至89.2萬股。同樣地,該基金在古井貢酒的持倉占基金資産淨值比例分别為4.13%,較上一季度末的3.84%有所上漲,但持股數被動減持至298.05萬股。
二季度末的第五大重倉股山西汾酒,在三季度增持至464.43萬股,為第二大重倉股;此外,該基金持有五糧液、藥明生物股票數量不變。
榮盛石化、華潤啤酒、甯波銀行新進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小米集團被減持至4098.74萬股;愛爾眼科、美團、騰訊控股已不在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行列。

<h3>鵬華匠心精選2021年三季度末前十大重倉股</h3>
回顧三季度的産品表現,王宗合坦言,由于消費、醫藥、制造業等闆塊的持倉整體表現不佳,導緻組合整體受到一定的拖累。
為此,他對持倉的行業、公司持續跟蹤,對産業生态環境、公司經營狀态和發展趨勢進行系統性梳理,并基于目前的時代背景下和政策環境下,對持有個股的長期價值和成長性進行了深度的思考和重估。
整體來看,他判斷,短期表現較好的一些闆塊,是屬于短期因素帶來的趨勢性上漲機會,并且目前估值也已經較高,保持相對謹慎的态度。“我們相信通過尋找産業中具備成長潛力和價值創造潛力的公司,可以為持有人創造較好的收益。”
展望未來,他仍然堅持自下而上的深度研究,和基于長期視角的價值投資。“我們相信會度過三季度帶來的淨值回撤的困難期,争取為持有人創造更好的收益體驗。”
梁浩:三季度加大計算機與半導體闆塊布局
同日,鵬華基金旗下另一知名基金經理梁浩管理的鵬華新興産業也披露了三季報。根據公告,該基金三季度末規模為62.64億元,較二季度末的76.14億元縮減13.5億元。截至三季度末,鵬華新興産業在三季度的份額淨值增長率為-4.29%,同期業績比較基準增長率為-2.71%。
随着規模的縮水,鵬華新興産業的股票倉位略有調整,截至三季度末,股票倉位為86.71%,此前二季度末為88.51%。
二季度的第三大重倉股壹網壹創在三季度仍保持原有的持有股票數量,但截至三季度末,該股躍居鵬華新興産業第一大重倉股,占基金資産淨值比例為7.17%。原本的第一大重倉股安井食品在三季度被減持至231.57萬股,為第二大重倉股。
此外,該基金在三季度加大了計算機、半導體闆塊的布局,增持博思軟體至1671.12萬股,綠盟科技持股數量下降至1575.16萬股,但占基金資産淨值比例增至4.53%,紫光國微、啟明星辰新進該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
不過,另一計算機闆塊個股長亮科技被減持至2442.60萬股;嘉必優新進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值得注意的是,該股此前并未出現在中報披露的持股明細中;邁克生物、康龍化成等醫藥生物股,以及隆基股份退出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行列。
<h3>鵬華新興産業2021年三季度末前十大重倉股</h3>
此前,梁浩曾在二季報中袒露對行業景氣度的看法。他認為,景氣度投資需要保持對景氣的敏感,以及對景氣持續時間的判斷和對估值的容忍。雖然景氣度背後确實有一些優秀公司的崛起,但A股市場往往在一年甚至半年時間把未來很久的産業發展演繹到股價之中,對其間蘊含的産業發展中的不确定性絲毫不顧。
而在三季度期間,梁浩部分參與了景氣周期賽道上的标的,但在他看來,三季度宏觀經濟已經出現疲态,工業增加值等名額開始下行,消費資料持續低迷。“由于海外貨币寬松和産能錯配所帶來的國内高景氣及其在資産價格上的表現已經接近尾聲。 ”
在此期間,他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尋找中長期具備競争優勢、盈利穩定向上且估值合理的公司,增持了部分長期跟蹤且基本面持續向上的公司,相信這些公司會為組合未來的表現奠定較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