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戴敦邦:一個中國人這樣畫《資本論》

作者:上觀新聞

“不應該說是我戴敦邦在畫馬克思的《資本論》,而是有個中國人在畫《資本論》。因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中國革命成功至關重要。”自從畫《資本論》以來,這句話經常挂在戴敦邦的嘴上。

6月11日,朵雲軒藝術館(南京東路422号朵雲軒四樓)展出的戴敦邦個展,被命名為“一個中國人畫《資本論》”畫展。

戴敦邦:一個中國人這樣畫《資本論》

擅長畫中國曆史古典題材的知名畫家戴敦邦,為人熟知的作品是《紅樓夢》《水浒傳》等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繪本。如今,他的代表作目錄裡又添了一部和之前作品風格完全不同的《資本論》,也是83歲高齡的中國人物畫大家戴敦邦的又一部扛鼎力作。

為什麼選擇《資本論》入畫?戴敦邦坦言是“長久以來的願望”。上世紀60年代,一次偶然機會,他在圖書館翻到了《資本論》。書中講到的資本家對勞工的剝削場景,在戴敦邦腦海中留下極深刻的印象。

戴敦邦:一個中國人這樣畫《資本論》

再拿起筆來畫這個題材,已經是半個世紀後。2018年,戴敦邦給自己列了一個計劃表:“2018年是馬克思兩百周年誕辰,此時開始動筆,恰逢其時;按照計劃,三卷本的繪制工作将在2021年初全部完成,恰好以此迎接中國共産黨的百年華誕。”

戴敦邦:一個中國人這樣畫《資本論》

戴敦邦和前來觀展的少先隊員們

畫《資本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便是對人物繪畫經驗豐富的戴敦邦而言,也是如此。尤其要将書中大量的經濟學抽象理論,轉化成毫不違和的具象畫面,更難。

“《資本論》這部作品經典而宏大,我這個水準,是不可能完全了解其中之要義的。”他采用的方式,是按照《資本論》的原文去作圖說。“不需要别的累贅。希望通過依傍經典,讓自己的作品也接近經典吧。”

戴敦邦:一個中國人這樣畫《資本論》

為了能用繪畫藝術語言與圖像、人物、場景關系的描繪來诠釋馬克思書中的奧義,戴敦邦除了閱讀原著,更參閱大量曆史資料與研究著作,寫下了厚厚一疊讀書筆記與摘抄。他說:“《資本論》裡有很多技術術語,對經濟學不是很熟悉的人很難看得懂。我的這次創作得到了同道和朋友的大力支援,他們給我提供了很多文字資料和繪畫資料,彌足珍貴。”

和以往信手拈來的中國古典人物形象相比,由于《資本論》原著沒有生動的情節和場景描述,戴敦邦筆下的每件東西、人物造型,都必須找到出處,需要找尋大量的參考資料。這花費了他不少的時間。

戴敦邦:一個中國人這樣畫《資本論》

已經耄耋之年的戴敦邦,為了畫《資本論》,每天繪畫時間長達十幾個小時,甚至為之改變了作息。“我将自己的作息時間提前了一個小時,從清晨4時半起床,提前到3時半。”

但每完成一幅作品,戴敦邦就被巨大的喜悅所籠罩。他對馬克思經典著作《資本論》的情感是真摯的,也用自己的畫筆,描繪出了一個中國人、一位中國藝術家對馬克思主義的了解與對中國共産黨的感激之情。

戴敦邦:一個中國人這樣畫《資本論》

最終,完成的作品讓站在它面前的人都眼前為之一亮。墨綠色宣紙上,大塊的濃墨渲染,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場景生動诠釋了《資本論》的經典語句。戴敦邦用傳統中國人物畫的筆墨語言,诠釋了《資本論》的大意。在他的畫筆下,《資本論》中涉及的勞動、商品、交換過程、貨币到資本的轉化、剩餘價值産生過程、剩餘價值到資本的轉化、機器與大工業、計件工資、資本原始積累等概念,以一幅幅生動的繪畫直覺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業内評價:“這并非簡單意義上的圖解,而是一種對人類智慧經典的中國化、時代化、大衆化的解讀與藝術化的表現。”

如今,三卷本繪制工作均已完成,進入展陳階段。本次展覽也是三年來戴敦邦孜孜以求的創作成果的集中展示。

本次展覽由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上海朵雲軒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淵雷文化藝術基金主辦,交通大學檔案文博管理中心與複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等協辦,上海朵雲軒文化經紀公司承辦,将展至6月30日。

欄目主編:李君娜 文字編輯:李君娜 圖檔編輯:曹立媛

來源:作者:李君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