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梅縣金柚産業園。南方日報記者 何森垚 攝
一顆顆碩大飽滿的金柚挂滿枝頭。南方日報記者 黃韬炜 攝
柚農曾志剛正拿着自制的“神器”抹秋梢。
南方日報記者 黃韬炜 攝
技術人員正在調試柚苷提取生産裝置。南方日報記者 黃韬炜 攝
霜降至,柚香濃。
10月底的梅縣區,漫山遍野綠意盎然的柚林中,點綴着點點金黃。一顆顆碩大飽滿的金柚綴滿枝頭,等待着幾天後的閃亮登場。
梅縣區農科所随機抽查檢測結果顯示,今年梅縣金柚果實外形端正、着色良好、大小均勻,果實清甜爽口、肉汁化渣,糖度最高達15.1度,最低11.6度,平均13.55度,品質明顯高于去年。“匠心種好柚,品質赢市場”正逐漸成為廣大柚農的共識。
好柚有好價,好柚不愁賣。早在今年9月,梅縣金柚還未下樹,就已火爆開啟預售。部分品質過硬的柚果已經被搶訂一空,品質效應逐漸凸顯。2021年,或将成為辛勤柚農的豐收增收之年。
開采在即
品質明顯提升 預訂量已超七成
作為全省最大的柚果産區,廣東每10個柚子中,有9個産自梅州。眼下,上半場蜜柚已經收官,下半場金柚搶先開賽。
“這秋季抹梢啊,可千萬懶不得!如果放任這些新梢生長,它們會跟柚果搶養分,造成肉質硬、水分少,影響柚果的品質。”說這話的,是梅縣區城東鎮書坑村柚農曾志剛,其正和兒子曾德寶在柚園裡忙碌着。隻見父子二人熟練地抄起用竹竿、鐵線自制的“抹梢神器”,找準新梢、手腕發力、輕輕一旋,新梢便應聲落地。
一談及金柚管理,曾志剛不自覺地打開了話匣子,“種柚子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沒辦法左右,地利方面我家柚園則屬中下水準,大多在改造後的水田種植。先天不足後天補,隻能多下苦功。”種了36年柚子,他深谙“品質決定價格”這一生存法則,“消費者的嘴巴都很挑剔,容不得半點馬虎。”
4年前,其在深圳務工的兒子曾德寶回到了家鄉,與父母一同經營這片35畝的柚園。“我經常跟我兒子說,農民是永遠不會下崗的職業。隻要勤勤懇懇幹下去,總有廣闊的天地。”說着,曾德寶讓兒子摘下了一顆金柚,經檢測糖度達到了13度,“再放一段時間,糖度還會更高。”
每年霜降至立冬,是金柚成熟采摘期。今年,他們一家種植的500多株金柚總産量預計可達11萬斤,問及預售情況,曾德寶顯得過于淡定。
“從來沒有擔心過銷路問題,到了時間發個朋友圈,新老客戶自然會找上門。”曾德寶笑道,今年他們家産的4萬多斤蜜柚僅半個月便銷售一空,“田頭價4元/斤,省内5元/斤包郵,隻要品質過硬,市場總會給你最好的回饋。”
好價格來源于好品質。
“好的柚果不愁賣,現在不少柚農回報自家已有七成金柚被預訂。”梅州柚聯盟成員機關、梅州市興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興緣農業”)總經理林綠說,由于今年梅州氣候有利于金柚生長,品質比往年較好,該企業也提前向柚農預訂了500多萬斤金柚,收購價為2.2-2.5元/斤。
品質、價格的提升,是柚農們辛苦付出的最好回報,也是“好柚有好價,好柚不愁賣”經營理念的最好檢驗。
今年以來,梅縣區通過會議、教育訓練、走訪等形式,不斷引導柚農樹立“匠心種好柚,品質赢市場”理念,把“用工匠精神種好梅州柚”“不熟不采,非熟不賣”等落到種植、營銷等各個環節,并采取農技下鄉、集中教育訓練等方式,提升柚農标準化種植水準。在此基礎上,按照梅州柚“四個一”營銷行動方針部署,不斷強化品牌營銷,持續叫響“好山好水出好柚”的最大聲量。
梅縣區農業農村局資料顯示,2020年底梅縣金柚種植面積達26.2畝,預計2021年金柚産量56萬噸,相比去年穩中略增,品質則明顯高于去年。從目前的預售情況來看,預訂量已超七成,優果價格比往年上浮3—5角,銷售形勢趨好。
平台賦能
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區釋放乘數效應
“今年金柚品質穩中有升,中秋節前後我們便與柚農簽訂了500多萬斤的收購協定,還建立了7500平方米的倉庫和一套無損糖度檢測裝置。”金柚即将上市,梅縣區衆信水果專業合作社(下稱“衆信合作社”)負責人廖志君一會兒穿梭在多條流水線上檢視柚果分揀情況,一會兒接打銷售電話,忙得不可開交。
作為首批進駐梅縣金柚産業園的柚企負責人,廖志君見證了近年來梅縣金柚産業的快速發展。“接連建立省級、國家級産業園,再加上豐收節和政府部門的給力推介,我們梅縣金柚的名氣與日俱增,慕名而來的新客戶也越來越多。”
作為“中國金柚之鄉”,在越發激烈的市場競争下,如何推動金柚産業提質更新?梅縣區的答案是:以園為媒,以園興農,釋放乘數效應。
2019年6月,梅縣區被列入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建立名單,獲得1億元中央财政獎補資金。以此為契機,梅縣區開始大展拳腳。
“産業園規劃總面積276.05萬畝,涵蓋城東、石扇、白渡、松口等12個鎮,涉及農戶8.934萬戶。”梅縣區現代農業園區辦公室主任梁元錐介紹,按照“兩園、一軸、兩片區”的空間布局方案,梅縣區以推進金柚産業“标準化、産業化、規模化、現代化、品牌化”為目标,統籌生産、加工、流通、研發、服務等功能闆塊,布局六大建立任務20個建設項目。截至目前,建立任務已基本完成。
建立工作走深走實,乘數效應日益顯現。
今年8月,梅縣區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石扇園區建成啟用,園區柚果倉儲量達9000噸,柚果日加工量達300噸,同時還配套有全自動柚果分級、分揀、包裝系統。
“我們在園區的新廠房,主要就是用于加工精品蜜柚,以此來強化品牌建設。”興緣農業總經理林綠說,得益于園區的啟用,企業的分揀分級、商品化處理水準進一步提升,今年蜜柚總銷量達到了800萬斤,其中中高端蜜柚銷量約占六成。
依托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區,龍頭柚企得以更上一層樓,同時也将更多小農戶融入到現代農業發展當中,共享金柚産業園的發展成果。柚農鐘朋便是其中的受惠者。
“10萬斤金柚,全部由衆信合作社的廖老闆收購,2.3—2.5元每斤,相當滿意!”在衆信合作社廠房内,鐘朋一邊操作自動分選輸送裝置,一邊說道:“農忙請假回家管柚子,平時就在這裡上班,負責裝置的運作管理和維護,每個月多賺5500多元。”
如鐘朋一樣享受産業園發展紅利的柚農不在少數。通過折股分紅、就業、托管服務等模式,園區内逐漸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利益共同體,建構起多元增收機制。資料顯示,2020年,園區内人均可支配平均收入達2.9萬元,高出當地平均水準32%,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真正成為了柚農們的“聚寶盆”。
轉型更新
年産1000噸柚苷生産線下月試産
2021年起,廣西、四川等地擴種的柚子開始量産上市,梅州不少柚農都感受到了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争。換而言之,梅州将長期面臨着海南、福建、廣西、四川等地柚子的競争壓力。
目前,我國柚子種植面積超過170萬畝,産量高達470萬噸,産能相對過剩。如果不主動求變,開拓新市場、新業态,那麼将被殘酷的市場将無情地淘汰。除了提升柚果品質、強化品牌建設、更新市場營銷外,梅縣區還在開拓海外銷路、延長産業鍊條等方面積極探索。
“去年取得出口資質後,今年我們第一次嘗試把柚子銷往海外,這些外包裝上标有‘honey pomelo’字樣的柚子就是專供出口的。”衆信合作社負責人廖志君認為,國内柚果市場競争日益激烈,銷往海外市場能保障更好的管道,以及更穩定和更高的價格,這意味着更穩定的收入。“柚果‘出海’後,售價就能翻好幾倍,每500克折合人民币達幾十元甚至100元不等。”廖志君說。
梅州海關資料顯示,今年該合作社已向英國、荷蘭、羅馬尼亞、加拿大等國家出口蜜柚3184噸,貨值410萬美元。
在推動柚果走出國門的同時,梅縣區還錨定金柚深加工這片藍海,重點推進廣東李金柚、富柚生物、嘉俊食品、珍寶金柚、金柚康等金柚精深加工企業項目,并将農産生産各環節納入企業經營的内部價值鍊,減少農戶生産風險,保障并提高農民收入水準。
“農産品深加工是連接配接初級農産品與最終消費的中間環節,不僅能夠提升初級農産品的附加值,分散農戶農業生産遭受自然災害的風險,也能延長農業産業鍊,有力推進農業産業化程序。”梁元錐說。
作為梅縣區金柚龍頭企業,廣東李金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李金柚公司”)先行先試,在前期建成年烘幹小柚果自動化生産線、年産250噸柚苷提取生産線的基礎上,又于去年在梅縣區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城東園區啟動了高純度柚苷提取項目,全面投産後可年産高純度柚苷1000噸,年産值約2.5億元。
記者在園區柚苷提取工廠中的房間看到,逆流提取罐、離心機、結晶平台、濃縮機等生産裝置已經完成安裝,技術人員正在進行最後的調試工作。“目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預計于下月中下旬試産。”李金柚公司執行董事李家琦介紹,該公司還計劃在柚苷提取工廠中的房間旁邊打造以柚苷為原材料的金柚中藥飲品加工工廠中的房間,預計于今年底動工建設,進一步延長産業鍊條。
發展柚苷提取,是梅縣區發力深加工,将柚子“吃幹榨淨”的積極探索。通過收購農戶柚小果進行柚苷提取,可以實作變成果一次收入為小果、成果二次收入。對企業而言,有穩定的加工原料;對柚農而言,有穩定的市場,實作雙赢。
苦練“七十二變”,方能笑對“八十一難”。如今,梅縣區已成功開發出柚苷、甜味劑、金柚啤酒、果汁、果脯、果醬等一系列高附加值金柚産品,讓金柚“年年見”變成了“天天見”。
聚焦
2021年廣東梅州柚·梅縣
金柚開采節
拟于30日舉行
記者從梅縣區農業農村局獲悉,2021年廣東梅州柚·梅縣金柚開采節拟于10月30日上午10時在雁洋鎮南福金柚公園舉行,向世界發出“廣東喊全球吃梅州柚”最強音,讓“年年都吃梅州柚”深入人心。
開采節上,将舉行梅縣金柚國家地理标志登記認證授牌,頒發2020年“優質金柚示範園”獎牌,釋出“梅縣金柚”國家農産品地理标志使用标準,通報2021年梅縣金柚産量、品質情況,介紹今年梅縣金柚形勢、展望市場前景,并舉行擊鼓開采儀式。
據了解,此次活動由梅州市人民政府指導,梅縣區人民政府、梅州市農業農村局主辦,梅縣區農業農村局、雁洋鎮人民政府承辦,梅州市梅州柚産業協會、梅縣區金柚協會、廣東梅州客客柚果有限公司等協辦,主題為“匠心種好柚,品質赢市場”。活動旨在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發展梅州柚産業、打響梅州柚品牌的工作要求,全力做好梅縣金柚品牌建設和營銷工作,帶動柚農增收、促進産業更新,進一步打響梅縣金柚品牌,助力鄉村振興。
相關
梅縣區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縣,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非常适宜梅縣金柚的生長發育。該區金柚種植曆史悠久,距今已有百年曆史,是全國最大的金柚商品生産基地,著名的“中國金柚之鄉”。
榮譽
目前,梅縣金柚已獲得“中華名果”“嶺南十大佳果”“廣東十件寶”“廣東人民最喜愛的土特産”等多張名片,并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标志證明商标和獲得“農産品地理标志”登記。
2019年,梅縣區成功入選全國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建立名單,獲評廣東省特色農産品(梅縣金柚)優勢區;該區又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品牌價值
區域公共品牌評估價值達113.27億元,位居廣東全省第一,品牌影響力指數達66.378。
目前,全區金柚種植面積約26.2萬畝,産量56萬噸,鮮果産值預計32億元,人均金柚收入8800元,占農業人口人均年收入的40%,是金柚産區農民個人所得的80%,梅縣金柚已成為該區5萬柚農名副其實的“搖錢樹”和“緻富果”。
南方日報記者 黃韬炜
通訊員 曾健鋒 王雅 馮森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