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決産業振興融資難,山東這個鎮為“三農”送上金融“自助餐”

“你們看建立的玻璃大棚透光性好,溫度好控制,熱帶水果在張莊落地結果,這多虧了黨委政府金融賦能鄉村振興的好政策,讓産業發展有了保障。”山東桂北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海軍高興地說道。

7月24日,山東沂源縣大張莊鎮舉行“金融賦能鄉村振興·農行農擔大張莊戰略合作協定簽約儀式”,授信5000萬元,專項用于支援像桂北辰這樣的農業龍頭企業,以及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三農”送上一場豐盛的金融“自助餐”,精準滴灌“貸”動農業全産業鍊騰飛發展。

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重點,也是解決衆多農村問題、實作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作為鄉村産業發展的核心驅動與支撐,現代農業發展至關重要。農業要發展,資金需保障。然而,對比其他行業,農業融資基礎相對薄弱,經營主體仍存在資信等級評價偏低、融資管道較為單一、對接資本市場管道不暢等諸多問題。

如何打破這一僵局,大張莊鎮積極謀劃,以有解思維和改革的辦法,積極與資本市場對接,整合各類金融資源,初步打造了大張莊鎮農業融資專屬的“一行一擔一鍊一平台”。其中,“一行”為中國農業銀行,滿足農業産業鍊的融資需求;“一擔”為山東省農業擔保,解決融資過程中的擔保難問題;“一鍊”為産銷農旅一條鍊,在大張莊果蔬産業供應鍊完善的基礎上,瞄準産業鍊行棋落子,帶動上遊、延伸下遊,将果蔬“吃幹榨盡”;“ 一平台”為鎮屬農業發展平台,由政府投資成立農業發展公司,将農業龍頭企業、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納入到農發公司,形成由政府引導、國企搭台、金融賦能、村企唱戲的格局,推動從“良田”到“餐桌”的現代農業循環經濟全産業鍊模式。

圍繞打造“全産業鍊”這一核心思想,大張莊鎮讓金融“活水”流進農業生産鍊、加工鍊、供應鍊等,加快扶持一批管理規範、營運良好、聯農帶農能力強的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家庭農場,支援一批專業水準高、服務能力強、服務行為規範、覆寫農業産業鍊條的生産性服務組織,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紐帶、以家庭農場和農戶為基礎的農業産業化聯合體開展金融深度合作。

在大張莊鎮赤坂村秋葵種植基地裡,村民種植的黃秋葵在地裡直接被尊海集團訂購,尊海集團創新訂單種植模式,還讓農業真正實作“種得好、銷路暢、收益高”,與農戶簽訂合同,按高于市場價10%左右的價格收購,大大提高了農産品市場抗風險能力。尊海集團自動化生産線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原料,加工的果蔬脆片、凍幹蔬菜湯等産品,遠銷青島、北京等20多個大中城市,還遠銷一帶一路多個國家。

尊海集團走上高品質發展的快車道,産品走出國門,同樣受益于鎮上推推進的金融賦能鄉村振興的創舉。

借着全産業鍊發展的“東風”,大張莊鎮将支援産業龍頭發展作為産業興旺的一大“法寶”,在得知尊海集團下遊産業鍊資金短缺後,當日辦理發放了300萬元的貸款,目前資金缺口已補齊,“下一步,我們将瞄準産業鍊下遊,發展農業旅遊,計劃在研發中心建設1處體驗加工廠,遊客可以通過參觀走廊直接看到生産現場,還可以親手體驗凍幹食品的制作過程。”尊海集團董事長陳長海說道。

訂單農業是大張莊鎮縱橫延伸産業鍊、促進三産融合的一個縮影。在“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産業化聯合體發展模式帶動下,大張莊鎮把田地作為食品産業的第一生産工廠中的房間,讓農民成為食品産業的一線勞工,實作了綠色化種養、标準化管控。

“這100萬元的貸款不僅利率低,還可以随用随還,盤活了我們的紅提葡萄産業。”大張莊鎮富源村是紅提葡萄之鄉,但因農戶的組織化程度低、市場資訊不對稱等問題,擠占了原本就稀薄的生産利潤。富源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合作社,指導農戶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收儲,但合作社面臨着資金周轉不足的難題,大張莊鎮引來的“金融活水”,為合作社解了燃眉之急。“我們對以後的發展非常有信心,有了鎮黨委政府、農行、擔保公司的幫助,我們一定能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剛剛流轉出200畝土地的富源村黨支部書記李錄生信心滿懷。

“金融活水”破解了“三農”發展的資金瓶頸,為大張莊鎮農業産業鍊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金融能量,激活了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大衆日報用戶端記者 于新悅 報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