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隻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這位中國父親,終生被禁入日本!

隻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這位中國父親,終生被禁入日本!

謹以此文,送給正在努力、掙紮生存的你,

生活從不“迷信”什麼,

高呼“萬歲”,

不如咬緊牙關、冒雨奔跑。

人生能有多少個十年?

你能想象一個人的大半生要經曆20多年的貧瘠與痛苦、15年與家人天各一方,每天都要過着提心掉膽,怕被遣傳回國的日子嗎?

繼紀錄片《小留學生》後,華人導演張麗玲憑借《含淚活着》再次榮獲“日本放送文化基金獎”。

隻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這位中國父親,終生被禁入日本!

(以下圖源:紀錄片《含淚活着》)

這部豆瓣9.1分的神作,當年震驚了紐約州立大學華人圈和整個日本社會。

主人公丁尚彪一家三口15年來的人生境遇,堪比一部曲折離奇的小說。

隻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這位中國父親,終生被禁入日本!

2019,沒有錢或許也有出國讀書的機會,貸款、國家助學金、國外大學獎學金......

如果,時間往前30年,這一切還有可能嗎?

80年代,插隊落戶多年的丁尚彪和夫妻,好不容易回到上海。

但卻身無分文,耽誤學習,沒有技術的他,隻能每天在工廠底層,從事冗雜零碎的工作。

隻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這位中國父親,終生被禁入日本!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路邊用5毛錢買了一份日語學校的學習資料,令他沒想到的是,這份資料,從此改變了他的整個人生。

但是,想要去日本學習,他必須向日本語學校支付42萬日元的學費,這在當時,相當于丁尚彪夫婦整整15年的工資收入。

在那個大家都不富裕的年代,老丁四處奔走籌錢,終于湊夠了學費。

隻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這位中國父親,終生被禁入日本!

當時日本政府準許阿含町地區開辦日語學校,招收中國學生,以解決當地經濟低迷等問題。

對于日本,老丁毫不了解,甚至連阿含町在哪裡都不知道。

僅憑一個簽證,就準備離開家人去日本讀書、工作,改變命運,誰曾想這一走就是15年。

隻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這位中國父親,終生被禁入日本!

在日本簽發的簽證中,明确寫着“番外地”,漢語就是“偏僻地”的意思。

隻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這位中國父親,終生被禁入日本!

(丁尚彪簽證)

在阿含町,連日本本地人都難找到工作,更何況是背負了“一身債務”的外國人。

1989年6月的一個深夜,老丁決定“逃離”阿含町,奔赴上千公裡外的東京打工還債。

這也意味着,從此,他失去了留學生的資格,沒有了這個“庇護”的身份,他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黑戶”。

隻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這位中國父親,終生被禁入日本!

在打工期間,他每天白天在工廠,晚上去中餐館。

面對無休無止的工作,他萌生了一個想法——賺錢!把在上海讀書的女兒丁啉送到美國一流大學讀書。

老丁說:

“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窮人,我爸媽也是,根本沒有出國的機會,是以我非常珍惜這次機會。就像賽跑一樣,接力棒我已經拿到了,我現在就要把這個接力棒給我女兒。”

隻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這位中國父親,終生被禁入日本!

因為失去簽證,老丁不能回國,一旦回去,将會被海關扣留,永遠禁止赴日。

為了女兒的未來,老丁每天過着提心掉膽的日子,生怕被查遣返。

過慣了苦日子的老丁,即使掙到了錢也不知道怎麼花,每個月都把幾乎全部的工資打回國内。

相比國内,憑借老丁吃苦耐勞的精神,即使是做一些底層的收入,每年也可以攢下一些收入供女兒去美國讀書。

隻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這位中國父親,終生被禁入日本!

(丁尚彪,圖源:《含淚活着》)

但是,家人還是不了解,日本到底有什麼可呆的?為什麼不回國?

妻子甚至一度懷疑,老丁在外面養了“日本小三”。

隻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這位中國父親,終生被禁入日本!

(丁尚彪夫妻結婚照)

直到在女兒丁啉18歲生日的時候,父親特意打電話到上海廣播電視台,為女兒點了一首蘇芮的《牽手》。

再回首,女兒已經從國小生,成長為落落大方的高中生了,這八年來,老丁有萬千心緒,卻不知向誰傾訴。

聽完蘇芮的《牽手》,遠在上海留守的夫妻和女兒早已泣不成聲,這八年的離别全寫在了歌詞中:

“也許牽了手的手,前生不一定好走,

也許有了伴的路,今生還要更忙碌,

是以牽了手的手,來生還要一起走。”

隻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這位中國父親,終生被禁入日本!

遠在上海的女兒丁啉,當時還是複旦大學附屬高中的高三學生,丁啉也從父親的身上看到了人生的希望。

1997年,丁啉不負衆望,憑借優異的成績考取了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專業。

在電話中,聽到錄取消息的母女倆相對無言,母親激動得流下了眼淚。

隻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這位中國父親,終生被禁入日本!

(女兒丁啉錄取通知書)

丁啉媽媽面對鏡頭,苦笑着說:

“以前我去廟裡上香,别人都告訴我要三根香一樣長好,結果我弄成了三根都不一樣長的香。你看看現在,三個人都沒辦法團聚了。”

老丁在日本,媽媽在國内,而兒女即将去美國讀書。

隻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這位中國父親,終生被禁入日本!
隻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這位中國父親,終生被禁入日本!

随着女兒丁啉準備去紐約讀書,父女倆相隔八年再見的機會越來越近。

因為丁啉可以在日本中轉,父女盼這一天足足盼了八年。

由于老丁沒有簽證和身份,不能靠近機場,于是父女倆相約在地鐵站見面。

隻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這位中國父親,終生被禁入日本!

闊别八年,父女倆并沒有相擁而泣,在鏡頭面前都盡量克制自己的情感。

父親看着女兒的頭發,用上海話說:

“頭發怎麼白掉了?你到外面要好好減肥了。”

之後,老丁全程都盯着女兒上下打量,珍惜每一份每一秒相聚的時間,似乎是想要把女兒的樣子,死死地印在腦海裡。

隻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這位中國父親,終生被禁入日本!

相聚總是短暫的,眼看父女倆短暫的見面時間馬上就要結束了,兩人終于繃不住了。

老丁和女兒不知道此時此刻應該說什麼?問什麼?彼此陷入了這八年多心酸和不易的回憶中。

隻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這位中國父親,終生被禁入日本!

在機場女兒丁啉哭着說道:

“經過這麼多年,可能已經生疏了,不管怎麼樣他還是我的爸爸,而且他為我付出了這麼多。你就看他在帶我出去的時候,他老是要拎行李,這麼高的台階,他就一階一階爬上去,而且他年紀大了,也不讓我幫他一下。”

隻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這位中國父親,終生被禁入日本!

丁啉反複勸說,自己可以拿獎學金,可以在美國打工,讓老丁安心回國,可是老丁就是不肯,想要為女兒留一條後路。

隻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這位中國父親,終生被禁入日本!

功夫不負有心人,想要通過自身改變“代際貧困”的老丁一家三口,終于看到了重逢的希望。

2004年,25歲的丁啉終于紐約州立大學大學學位,并成功在一家大型醫院實習,開始攻讀醫學博士。

隻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這位中國父親,終生被禁入日本!

老丁也離開了那個困住了他15年之久的“日本”,決心回國。

在回來的飛機上,老丁不住的雙手合十,默默祈禱着平安。

這對他來說,這是人生一次重要的收尾。

隻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這位中國父親,終生被禁入日本!
隻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這位中國父親,終生被禁入日本!

在紀錄片《含淚活着》的開頭,有這樣一句旁白:

“日本自殺人數連續8年,每年超過三萬,約為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5倍。在這個滿眼盡是不夜天景象的日本,謹以此片獻給所有含淚活着的人。”

老丁在日本的15年,看遍了無數的生離死别,經曆了人生的挫折與無奈,他甘願将自己置身于這種困境中。

隻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這位中國父親,終生被禁入日本!

丁尚彪一家代表的是一種典型的中國式家庭:

父母隐忍、含蓄、任勞任怨,盡管囊中羞澀,卻可以為子女犧牲一切。沒有後悔,沒有怨恨,沒有咒罵。

盡管在今天,這種做法也可能招來一些社會輿論的不滿,認為這是一種變相的自私,比方說把自己的想法加到子女身上。

但更多的,還是說父母的偉大。

隻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這位中國父親,終生被禁入日本!

(圖源;微網誌)

這讓小編想起餘華在《活着》中說過的一句話:

“作為一個詞語,‘活着’在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源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與苦難,無聊和平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