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港出了個神秘首富,難逃兩種可能性【周末閱讀

美國期貨商品交易委員會(CFTC)近日在審查中發現,一個開戶地為香港的神秘人物,其交易賬戶中的資金額超過1170多億美元,創造了新的曆史記錄;以實際可操控的資金量計算,這位新的亞洲首富的資産遠遠超過了世界首富貝佐斯。

CFTC表示:目前暫不知道此人姓名、哪個國籍,由于嚴格的交易人保密原則,僅知道這個人的交易編碼。他于2003年在香港交易所開設賬戶,從事黃金現貨的交易,在過去的18年裡,他的收益高達14.5萬倍,創造了上帝也不可能做到的交易奇迹。目前CFTC已經向香港交易所2函,要求對其個人是否在交易過程中存在的違規行為進行調查,并且要求香港金融監管委員會配合轉交這名交易人的開戶資料。

“上帝之手”重新出現了嗎?這讓筆者想起華爾街投資家巴頓·比格斯在《對沖基金風雲錄》一書中寫的一個讓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我不指望任何人相信賈德的故事,”巴頓·比格斯在書中寫道,“它太不可思議了,就像魔法鞋,像青春泉,人人都夢想過,但沒有相信它真會發生,尤其是在紐約和華爾街。有時候,現實比幻想更離譜。”

香港出了個神秘首富,難逃兩種可能性【周末閱讀

這一切發生時,賈德大約50歲,混得不好。在巴頓·比格斯介紹下,賈德去了大摩,幾年後被解雇了,後來在一家二流的小型研究交易公司哈德森公司謀了份差事,仍然混得不如意。每天,他坐火車上下班,并習慣性地買一份《華爾街日報》,浏覽頭版新聞和交易資訊。

有一天,賈德在火車上看完《華爾街日報》,随手帶下火車,扔進了垃圾筒。當天,市場出現了個股異動,而這個股票恰好是他在報紙上看到的,他仍有印象。他在與其他交易員電話交流時提到了《華爾街日報》的這個股票資訊,但其他交易員說沒有。賈德不相信,特意找來當天的報紙,果然沒有。他自己也很驚疑。

過了些天,這事又發生了。這讓賈德意識到,這不是幻覺,而且隻有他一個人能看到《華爾街日報》這種刊登内部提前資訊的“特刊”,其他交易員看到的都是事後報道的《華爾街日報》。賈德既驚,又有些竊喜。由于他能提前獲得資訊,投資業績直線上升。

一次,那位賣報的瞎老頭病了10天,賈德就10天沒見到“特刊”。8月的最後兩個星期老頭也休息,一樣沒有“特刊”可買。當特刊出現時,總是第二天的報紙。賈德為自己定下一條規矩:永遠不讀最活躍股票名單和“市場動态”專欄以外的内容。他感覺,讀得太多可能是一種僭越,或許就會導緻奇迹的消失。他從未跟任何人透露這個秘密,不讓人知道他是怎麼突然大獲成功的。他還非常聰明地對這些奇迹進行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要知道,它們不過是偶爾讓他擁有一天的優勢。在沒有“特刊”的日子裡,他精明地保持緘默。有時,“特刊”會談論市場上的強弱力量,賈德就利用這些觀點來打造自己的聲譽,讓别人認為他擁有非凡的短期市場感覺。

不到6個月,賈德已經被大家說得神乎其神。1年後,他被公認為是最偉大的交易員之一,成了名流。投資經理們黏在他身邊,他們這樣做很正确。在賈德能拿到“特刊”的日子裡,早上和他聊幾句就能在當天做出出色的交易。CNBC開始不停地邀請他上節目,他都拒絕了,因為感覺那不會對自己有任何好處。他怕自己太得意忘形,會觸怒冥冥中的神靈。在那些沒有“特刊”的日子裡,賈德努力用愛爾蘭式的熱情和華爾街行話來為自己打掩護。他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就什麼都不說,以免害人。有時,有些人實在忍不住好奇,半開玩笑地問他打哪兒得來的那些内幕消息。問的人太多,賈德練就了一套說辭。他非常謹慎地避免洩露意外事件,例如公司總裁們的死訊,也很少提前傳播并購或法律行動的消息。

一年過去,賈德成就輝煌。他成了明星,并且為哈德森公司帶來大量業務。他們決定提升他為董事總經理,他拒絕了,說他更願意從他的業績中直接獲得回報。據說2003年公司發給他400萬美元。他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改變,身上換上了精緻而時髦的套裝,以及很多年輕基金經理喜歡穿的品牌襯衫。他仍然坐火車上班,隻是現在經常乘汽車回家。

那年6月,巴頓·比格斯的姑母因為臀部骨折住進了紐約醫院。巴頓每周都要去探望她一兩次。6月中旬的一天早晨,車廂裡很多人在談論賈德,說是頭一天他在車上發了心髒病,人們用擔架擡着他送入紐約醫院。那天下午,在探視過姑母之後,巴頓找到了正躺在氧氣倉裡的老朋友賈德,閑聊中賈德終于道出了“特刊”的秘密。他還說,上周二他又拿到了一份特刊,但這次與以往不同,不是第二天(星期三)的報紙,而是下一個星期三的。

“你明白這意味着什麼嗎?”賈德問。他的上身探過來,雙目炯炯,“想一想,我們有6天的時間,而不是1天,在這期間我們能抓住多大的價差!想想我們能賺多少。用不了多久我們就能變成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我知道出現一次這樣的特刊并不說明以後每次都是,不過隻要我們偶爾得到幾次……”

這時護士走了進來。她說兩人已經聊了兩個多小時,堅持巴頓·比格斯應該走了。巴頓和賈德握了握手,說了句“注意身體”之類的空話。

賈德的神色突然黯淡下來。“嘿,我還沒告訴你在上周二的特刊上我還看到了什麼。”然後他說出了讓巴頓·比格斯驚恐萬分的話:

“在那張6月23日也就是下周三的報紙上,C-2版,就在“市場動态”欄的旁邊有一條訃告。哈德森公司沉痛宣布他們的摯友、進階經理賈德去世。”

他調皮地眨眨眼。“是以,你瞧,”他接着說道,“我所遇見的最幸運的事,除了得到那些特刊以外,就是上周二的心肌梗塞。也許是因為在那條訃告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情緒太激動了。但這樣一來,我提前進了醫院,進了重症監護病房。下周一和周二我就重新回到氧倉裡,危險期不過去我就不出來。我也告訴了醫生下周二一定要守候在旁邊。我可不想冒險。”

到了周末,巴頓按計劃去了佛羅裡達,他打電話到醫院,護士說賈德又進了氧倉,無法接電話。第二天巴頓又打電話,護士說他還在重症監護室。巴頓讓她轉告回電,但他始終沒打來。周二夜裡巴頓輾轉反側,心裡挂念着賈德。第二天巴頓很早就起身,去了車站。報亭剛開門,巴頓翻到C-2版,看到了那條訃告。就像賈德說的那樣,正在“市場動态”欄旁邊。巴頓又買了份《紐約時報》,上面也有同樣一條訃告,用了一張賈德的老照片。他死了,醫生、重症監護和氧倉都沒能幫他改變“特刊”上的内容。

…………

上面花這麼大篇幅,重述了一個華爾街的神秘故事,目的是想對比同樣神秘的香港“上帝之手”。賈德提前看到了交易資訊,也提前看到了自己的死。這是一個投資界的鬼故事——他看到的《華爾街日報》“特刊”其實是份鬼刊。同樣,香港的這位神秘富豪18年沒被發現,很難想像這是香港的另一個鬼故事。如果他的投資過程中沒有看到“鬼刊”,那隻有另一種可能:他看到了市場的“底牌”。換而言之,要麼他看到了鬼,要麼他自己就是鬼——起碼是握有某種特權的内鬼。

葉飛曾在爆料中稱,中源家居雇傭的市值管理盤方蒲菲迪提供了公司前200名股東名冊等資料。(參見《 葉飛自殺式爆料:揭開機構底褲再插一刀 》)股東名冊是公司核心資訊,及時掌握股東名冊就可以了解盤方的持股變化,誰在“出貨”、誰在“接盤”。看到了這個“底牌”,“老鼠倉”焉能不躺着賺錢?

如果這位香港的神秘富豪真的能看到底牌,那麼CFTC要求調查交易中是否存在違規就是必要的。美國期貨業協會首席專家、紐約大學教授詹姆斯·克倫威爾表示:我們需要知道的是,這名神秘富豪是如何做到如此高的收益率的,全球期貨和現貨市場并不像股票市場可以進行人為操縱和幹預,這幾乎不可能。如果他是靠自己的能力做到的,那麼他将比沃倫·巴菲特強萬倍。

延伸閱讀:

周正毅宴賓朋後,劉滄龍樓塌了

胡祖六“老鼠倉事件”加深基金信托危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