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夜讀」人文贛州|缪俊傑:一片神奇的土地

作者:江西日報
「夜讀」人文贛州|缪俊傑:一片神奇的土地
「夜讀」人文贛州|缪俊傑:一片神奇的土地

一座古城,一片綠洲,一塊沃土;客家搖籃,紅色故都,東江源頭,這裡聚千年靈氣,集一方詩情,承載着太多太多的美譽。這塊土地有着婀娜多姿的容貌,風情萬種;這塊土地有着獨特的魅力,文化多元, 12月1日起,江西日報與贛州市文聯攜手,贛州市作協、全民悅讀贛州閱讀會協辦的《古韻今風 人文贛州》散文專輯,在江西日報官方微信公衆号推出,讓我們跟随作者們的筆觸,走進贛州,領略千年古城的神韻,感受豐富多彩的客家文化,追尋革命足迹,暢遊生态家園……

今天要與您分享的是第二十四篇作品,來自缪俊傑的《永新風骨》。

永新風骨

文/缪俊傑

永新,羅霄山脈中段一片美麗神奇的土地,層林疊翠,綠水環流,東向泰和,西接湘境,南通井岡,北走廬陵。自東晉建安九年建縣,一千八百多年的風雨淘洗,霜雪磨砺,造就了它铮铮鐵骨,多彩風韻。鐘靈毓秀、風光旖旎的永新,像一部内容豐厚的大書,使人們手不釋卷,閱讀不盡。

我為細讀這部大書,應邀來到永新。在永新縣的禾水河邊、高洲街頭,聆聽人們講述古老的傳說;去三灣場院、龍源橋邊,瞻仰當年的鐵馬金戈;到石橋古鎮、高士山中,拾掇永新古老文化的碎片……每到一處,每看一景,似有一股雄風撲面而來,文化氤氲浸入心肺。孟子說:“養吾浩然之氣”。我在領略永新曆史文化、自然風光和革命遺存的陶醉中,強烈感受到,一種熔鑄在永新人骨子裡的忠義、勇敢、誠信的“浩然之氣”,在這片大地上湧動。

泱泱大國,熠熠永新;忠義浩氣,通貫古今。三百多年前,清初著名詩人、學者賀贻孫寫過一篇《忠義譚記》,記述宋末名将文天祥的妹婿彭震龍率部抗元的故事。他被困于永新皂旗山下,彈盡糧絕,後援無繼。彭震龍殉職後,所部3000永新子弟,個個身綁巨石,手拉着手,沉入袍陂渡口深潭中,凜然就義。其壯烈,其勇猛,其忠義,讓青山垂淚,河水嗚咽。後人把壯士就義處稱為“忠義潭”。抗戰時期,永新人将賀氏這篇文辭優美、氣壯山河的文章,刻在忠義潭北岸的懸崖峭壁之上,以激勵後人弘揚甯死不屈、視死如歸的愛國精神。在永新人的口碑中,一代代傳頌的義潭浩氣以及八磚千古、南宋義井、茶館除奸等故事,無不顯示出永新人不唯有超世之才,且有堅忍不拔之志。“忠、勇、信”的傲然風骨成就了永新人百世流芳的性格特色。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永新人的“忠、勇、信”,來自古老文化的曆史傳承。永新是羅霄冊脈的一部分山地。但自古以來文風鼎盛,書香四溢,人傑地靈。永新人才輩出,自唐朝至清代走出了197位進士,678位舉人,其中不少名儒入仕後,或以其親民政績,或以其忠勇義行,或以其學術卓見,為永新曆史增光添彩,成為永新人的驕傲。唐代一個叫許和子的永新歌女,歌聲高亢嘹亮,且善作詞曲,被選入宮中,深得明皇稱許。後來她逃出宮廷,浪迹天涯,為黎民百姓歌唱,其歌聲“喜者聞之氣勇,愁者聞之斷腸”。北宋名相劉沆,元朝名儒譚天如,明朝“布衣哲人”顔鈞和國學大師尹台,清初文學家賀贻孫……都為中國文化留下了寶貴遺産。永新人的浩然之氣,永新人的铮铮風骨代代相傳,曆史的漫漫長程,積澱着深厚的人文底蘊。

永新充滿血與火的紅色旅程,更充分展現了他們“忠、勇、信”的傲然風骨。第二次國内革命戰争時期,共産黨的先輩革命家們在永新開辟湘贛革命根據地。當時僅有27萬人口的永新,就有8萬人參軍參戰,一萬多人參加長征。在烈士英名錄上,記載着8000個永新兒女的名字。永新人“忠”,永新人“勇”,永新人“信”,這種永新風骨,在許多卓爾不群的英雄身上得到印證。曆史當會記得:五四運動風起雲湧,那個領着學生到天安門遊行、帶頭火燒趙家樓的北大學生領袖段錫朋;土地革命時,那個來到永新播撒火種、建黨革命、壯烈犧牲的地下黨湖北省委書記歐陽洛;那個滿門忠烈、為革命出生入死、性格剛強的巾帼英雄賀子珍;長征途中,強渡大渡河十八勇士之一的英雄周平;在太行山上率全班戰士擊斃日軍“名将之花”阿部規秀中将的戰鬥英雄王道邦……烈影幢幢,不勝枚舉。他們都是永新人,是永新人民的優秀兒女。永新是我國著名将軍縣之一,出了四十多位共和國開國将軍。他們是永新人的楷模,永新人的驕傲。烈士們的殷殷熱血,染紅了共和國國旗;将軍們的大智大勇,為共和國的建立與發展立下了不朽功勳。他們的名字永遠镌刻在人們的心中。永新的革命先驅者們,正是基于他們的真誠信仰,他們的大智大勇,他們的忠義誠信,才那樣前赴後繼,大氣凜然。郭沫若先生詩句:“長征逾萬參加者,烈士八千磊落才。”(《宿永新》)。“磊落才”三個字,是對永新的生者或死者忠義、勇敢、誠信高尚品格的贊揚。

青山不老,河水長流。今日永新人,正是靠曆史傳承下來的忠義、勇敢和誠信,把古老永建立設成了一個百業興旺、百姓祥和、滿眼風光、春意盎然的綠色新永新。改革開放,永新城已經成為有近十萬居住人口的新城,鱗次栉比的建築與繁茂的林木花草交相輝映,讓人們體驗到“城在山水中,人在園林中”的美景。永新人靠忠、勇、信,建立的高新技術開發區、新興工業園、激情廣場等,又為永新增添了蒸蒸日上的當代氛圍。永新大興旅遊産業,在“紅”“古”“綠”三個字上大做文章。綠色、古色和紅色資源交相輝映,使永新更加亮麗迷人。

「夜讀」人文贛州|缪俊傑:一片神奇的土地

記得晚唐詩人杜牧有兩句詩:“千裡莺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這描寫江南鄉村水粉畫般美景的詩句,用來形容今日永新,不是也很貼切嗎?

永新風骨常在。永新永遠年輕。當年孫仲謀在立永新縣時,引用《禮記》中的話“苟日新,日日新,日又新”,為這個縣起名“永新”。預示這個山區縣治,将會不斷“除舊布新”。

誠哉,斯言也。永新,将永遠以嶄新風貌呈現在贛中大地。

作者簡介

「夜讀」人文贛州|缪俊傑:一片神奇的土地

缪俊傑,1936年8月生,江西定南人。1963年8月起一直在人民日報社工作至退休。1978年1月起任文藝部副主任,并兼任中國社科院研究所學生院教授。1986年被評定為新聞界首批進階編輯和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有突出貢獻專家。先後出版有《鑒賞集》《美的探索》(合作)《文心雕龍美學》《新潮啟示錄》《小說大趨勢》《審美的感悟與追求》《廢墟上的夢》《劉廷芳傳》《缪俊傑文論選》《西遊漫記》《煙雨東江》《夢摘彩雲——劉勰傳》《望穿秋水》等著作。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劇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影視家協會會員。曾擔任過中共中央黨校、雲南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等高等院校客座教授,在職期間及退休後擔任過中國文心雕龍學會副會長、顧問,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研究部主任及顧問,世界華文文學會榮譽理事等社會職務,擔任過中國作家協會多項文學獎評委及“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評委、編委。本人有《缪俊傑文學評論選》等專著及散文《常熟賦》、《永遠家園》等多篇作品獲獎。

朗誦者簡介

「夜讀」人文贛州|缪俊傑:一片神奇的土地

洪浩傑

江西贛州人

現就讀于贛南師範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

作者: 缪俊傑

朗讀者: 洪浩傑

總策劃:吳志剛、邱玥

執行策劃:張雪、李芳

制作、編輯:李芳

美編:胡嘉慧

「夜讀」人文贛州|缪俊傑:一片神奇的土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