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蔡明亮童年開始,看懂SIF 2021的“疊加宇宙”▲李康生《家在蘭若寺》劇照▲蔡明亮▲《大師狂想曲:蔡明亮》海報▲《大師狂想曲:蔡明亮》2021,沉浸影像的“新革命”開端屬于SIF未來的“大千”世界▲SIF 2021現場▲SIF創辦人樓彥昕

作者:93913虛拟現實
從蔡明亮童年開始,看懂SIF 2021的“疊加宇宙”▲李康生《家在蘭若寺》劇照▲蔡明亮▲《大師狂想曲:蔡明亮》海報▲《大師狂想曲:蔡明亮》2021,沉浸影像的“新革命”開端屬于SIF未來的“大千”世界▲SIF 2021現場▲SIF創辦人樓彥昕

在帶有東方笛音和西方Hip-Hop節奏的BGM中,我們正式迎來了SIF 2021(2021砂之盒沉浸影像展)。

作為沉浸影像領域獨樹一幟的大型活動,SIF自2018年創辦以來就一直深受電影、藝術、音樂以及VR/AR等領域的廣泛關注。

去年,由于疫情這樣的不可抗力因素,SIF無法順利舉辦,此番再見,已悄然過去了2年時間。

這2年間,科技行業日新月異,RTX 30系顯示卡飙升至天價,“元宇宙”帶來新一輪資本熱潮,VR/AR行業也在不斷變化中重新獲得了更多消費者的關注。

那麼作為我們的老朋友,SIF亦或是沉浸影像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這一次,我決定從蔡明亮講起。

蔡明亮的“童年狂想曲”

蔡明亮是沉浸影像這一領域中為數不多的名導,有自成一派的獨特風格。相比于現在商業化傾向,蔡明亮在VR作品以及傳統電影作品中,都展現出一種對待觀衆的“叛逆”。

從蔡明亮童年開始,看懂SIF 2021的“疊加宇宙”▲李康生《家在蘭若寺》劇照▲蔡明亮▲《大師狂想曲:蔡明亮》海報▲《大師狂想曲:蔡明亮》2021,沉浸影像的“新革命”開端屬于SIF未來的“大千”世界▲SIF 2021現場▲SIF創辦人樓彥昕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李康生《家在蘭若寺》劇照</h1>

喜歡沉浸影像的觀衆多少都有些了解,蔡明亮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家在蘭若寺》中,首個鏡頭就長達7分鐘頭,總時長達到超出人體承受能力的50分鐘(一般作品都在5-20分鐘)。而且主角,也是他一貫的“禦用”男主——相貌、身高、甚至演技都可能不算出色的李康生。這是他在作品上的叛逆。

從蔡明亮童年開始,看懂SIF 2021的“疊加宇宙”▲李康生《家在蘭若寺》劇照▲蔡明亮▲《大師狂想曲:蔡明亮》海報▲《大師狂想曲:蔡明亮》2021,沉浸影像的“新革命”開端屬于SIF未來的“大千”世界▲SIF 2021現場▲SIF創辦人樓彥昕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蔡明亮</h1>

不僅如此,他曾數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歡迎觀衆看他的電影“看到睡着”、自己是為數不多迄今為止仍在自己賣票去“直面現實”的導演、希望觀衆明白創作者的觀點與觀衆并不完全一緻等等“反叛”消費市場的觀點。

而在這次SIF中,我們沒有再和蔡明亮的叛逆磨合,反而看到他柔軟的一面。

SIF 2021展出的《大師狂想曲:蔡明亮》,來源于法國導演克萊蒙.德諾主導的《大師狂想曲》系列——邀請了數十位導演,拍攝關于“Missing Picture”的主題,也就是“消失的電影”。而《大師狂想曲:蔡明亮》,則是克萊蒙.德諾和擅長沉浸影像的台灣導演賴冠源聯合拍攝,由蔡明亮本人擔任主演。

從蔡明亮童年開始,看懂SIF 2021的“疊加宇宙”▲李康生《家在蘭若寺》劇照▲蔡明亮▲《大師狂想曲:蔡明亮》海報▲《大師狂想曲:蔡明亮》2021,沉浸影像的“新革命”開端屬于SIF未來的“大千”世界▲SIF 2021現場▲SIF創辦人樓彥昕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大師狂想曲:蔡明亮》海報</h1>

《大師狂想曲:蔡明亮》一改蔡明亮的實景拍攝,變成了帶有印象派風格的動畫作品。影片結構是以蔡明亮為旁白,為觀衆講述他童年在馬來西亞古晉市與外公外婆共同生活、看電影的故事。

令人驚喜的地方在于,故事講述的本質還是蔡明亮如何與電影結緣,于是講述的虛拟環境設定在電影院中,觀衆和蔡明亮的動畫形象面對面,同時螢幕上播放着他所講述的故事。而在故事中,也有一塊影院螢幕存在,這種“套娃”的形式一方面延續了影片的主題,而另一方面,在感受上也營造出空間和空間之間不設限的奇妙感受。

更進一步來說,影片與傳統電影“開始-過程-結尾”的線性叙事核心不同,印象派邊緣模糊的美術風格、片段式的叙事方法結合起來,讓它更像是夢境與回憶的融合。

我個人在觀看之後最突出的感受是:互相成就。在《大師狂想曲:蔡明亮》中,由于講述的是個人片段式的回憶,導緻故事沒有很強的完整、連續性,但它用VR的形式,把蔡明亮的叙述中每一個具體的物品、場景、空間位置、人物動作都完美地再現出來,并且是随着講述的進度一點點展開。

比如,小時候的蔡明亮,在早晨醒來之後,偷偷在上下鋪的床邊觀察外婆有沒有醒來,然後去床頭位置的衣櫃裡拿一些錢買糖吃,回憶起來是充滿童趣的。實際拍攝要找一個合适的上下鋪、一模一樣的衣櫃,可以藏在床底下、動作靈活的小演員,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VR裡,不僅能夠做到,甚至能還原蔡明亮講述中“娓娓道來的感覺。

從蔡明亮童年開始,看懂SIF 2021的“疊加宇宙”▲李康生《家在蘭若寺》劇照▲蔡明亮▲《大師狂想曲:蔡明亮》海報▲《大師狂想曲:蔡明亮》2021,沉浸影像的“新革命”開端屬于SIF未來的“大千”世界▲SIF 2021現場▲SIF創辦人樓彥昕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0">▲《大師狂想曲:蔡明亮》</h1>

而對于沉浸影像作品來說,叙事方法一直是被熱烈讨論和研究的話題,有《家中的劊子手》、《成為智人女性》這樣變換視角營造氛圍,也有《花房姑娘》、《紙鶴》這種獨特形式的傳統叙事方法,或者《歌利亞:玩轉現實》、《輪回》這樣強調感受、視覺效果的藝術型講述。但很少有《大師狂想曲:蔡明亮》這種兼顧成熟度和創新叙事的作品。

看完《大師狂想曲:蔡明亮》這部作品,觀衆更容易感受到這兩年間,SIF 2021中選出的作品對VR的感受程度更深,而沉浸影像在叙事技巧上有了明顯的變化。這也是我個人了解SIF 2021的主題——“疊加宇宙”。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3">2021,沉浸影像的“新革命”開端</h1>

SIF 2021除了展映單元之外,還有比較重要的峰會環節,邀請了涉獵VR/AR、AI、藝術、音樂、電影等各界精英到場讨論分享。除了個人比較喜歡的Mandarin樂隊鼓手(安雨)之外,留下印象深刻的就是由SIF創辦人樓彥昕主持的“新範式轉移”這一主題讨論。

從蔡明亮童年開始,看懂SIF 2021的“疊加宇宙”▲李康生《家在蘭若寺》劇照▲蔡明亮▲《大師狂想曲:蔡明亮》海報▲《大師狂想曲:蔡明亮》2021,沉浸影像的“新革命”開端屬于SIF未來的“大千”世界▲SIF 2021現場▲SIF創辦人樓彥昕

“範式”本身是一個科學哲學詞彙,指的是理論體系,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所謂“範式轉移”,是指一個領域裡出現新的學術成果,打破了原有的假設或者法則,進而迫使人們對本學科的很多基本理論做出根本性的修正。

這裡有一個同樣生動的例子友善了解,在麥哲倫證明“地球是圓的”之前,中國人認為天圓地方,大地是盤古的身軀,古巴比倫人認為,地球是一座中空的山,古印度人認為,地球是一個扣下的碗。而在麥哲倫航海之後,我們認為地球是圓的,随着一個方向前進最終會回到起點,月盈月缺因為自轉和公轉。在這之前和之後,範式發生了轉移。

從蔡明亮童年開始,看懂SIF 2021的“疊加宇宙”▲李康生《家在蘭若寺》劇照▲蔡明亮▲《大師狂想曲:蔡明亮》海報▲《大師狂想曲:蔡明亮》2021,沉浸影像的“新革命”開端屬于SIF未來的“大千”世界▲SIF 2021現場▲SIF創辦人樓彥昕

這一結論,也被沿用在社會學科、藝術學科等的理論研究中,就像科學引發工業革命一樣,藝術領域的範式轉移也意味着一場藝術革命,會從根本上改變藝術表達的目的、形式等等。而在SIF 2021峰會上讨論的結果是,在VR和沉浸影像領域,一場發自行業最核心的“新革命” 也已經開始。

VR本質上仍舊是一個新興科技技術,它高度依賴5G技術的布局和發展。從新基建的角度說,華為公司産業發展副總裁燕興表示,一方面,5G技術能夠大大縮減VR的時延,甚至會控制在15ms以内;另一方面,到今年8月,國内5G網絡已覆寫全國所有的地市級以上的城市,97%以上的縣以及40%以上的鄉鎮,全球176張5G網絡在北美、歐洲、日本、南韓、中東等已經部署,全球的5G使用者數超過五億。

清研新一代人工智能産業基金主管合夥人文均雷則從技術的角度表示,諸如區塊鍊、IoT、人工智能等等前沿科技的研發創新也呈現出更加融合的态勢。技術的融合也為藝術的創新、各個産業的發展做好了準備。

從沉浸影像乃至VR的創作者角度來看,就像前文說到的,叙事方式已經開始跟随着對VR的了解發生改變,未來會逐漸形成專屬于VR的影視語言,同樣,這樣的變化對消費者了解VR、使用VR帶來更積極地影響。

通過在SIF 2021上的見聞與感受,不難得出這麼一個結論:無論是從基建、技術,還是内容的角度,沉浸影像都開始改變和進步,這種進步甚至是對傳統影像表達的颠覆和重塑,在這之下也代表着一場全新的革命緩緩拉開帷幕。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2">屬于SIF未來的“大千”世界</h1>

聊完SIF,我們再來聊聊SIF背後的團隊。

從一些沉浸影像作品到舉辦SIF這樣規模的盛會,讓更多的人感受沉浸影像的魅力,讓創作者更好的生存,讓行業一年又一年得以更好發展,樓彥昕和他背後的砂之盒團隊,可以說是齊心協力把沉浸影像這件事做到了極緻。

從蔡明亮童年開始,看懂SIF 2021的“疊加宇宙”▲李康生《家在蘭若寺》劇照▲蔡明亮▲《大師狂想曲:蔡明亮》海報▲《大師狂想曲:蔡明亮》2021,沉浸影像的“新革命”開端屬于SIF未來的“大千”世界▲SIF 2021現場▲SIF創辦人樓彥昕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5">▲SIF 2021現場</h1>

在“元宇宙”概念大行其道的今年,他們又有了新的想法——“大千”。

對于“大千”,樓彥昕說:“我很慶幸這個時代,活在這個技術和藝術共同改變曆史的關鍵時間節點上,因為技術和藝術可以共同改變曆史。我希望我們不僅僅隻是一個觀察者,一個布道者,我們更加希望變成一個創造者。是以我們做了一個全新的虛拟社交平台,叫做VAST(大千),我們未來将給予這個平台做完全虛拟化的、面向全球的砂之盒影展。不僅如此,我們還将與西南偏南、威尼斯、火人節等大型的、全球重大的節慶,共同呈現内容無比豐富的大型虛拟活動。是以,砂之盒SIF未來會變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虛實結合的MetaFestival。”

從蔡明亮童年開始,看懂SIF 2021的“疊加宇宙”▲李康生《家在蘭若寺》劇照▲蔡明亮▲《大師狂想曲:蔡明亮》海報▲《大師狂想曲:蔡明亮》2021,沉浸影像的“新革命”開端屬于SIF未來的“大千”世界▲SIF 2021現場▲SIF創辦人樓彥昕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8">▲SIF創辦人樓彥昕</h1>

“賽博朋克科幻小說神經漫遊者的作者威廉吉布森說過,‘未來已來,隻是分布不均’,我們希望在這個新建構的疊加宇宙的場域,對未來做一次重新分布,讓每個人都可以進入一個高次元空間去一探究竟,希望這裡發生的一切可以啟發更多的創作人,可以跟我們一起去飛翔,去往前方美好的新世界。”

「93913原創内容,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