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津投資52億元建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本報訊(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金慧英 見習記者 林單丹)九河下梢,天津的曆史充滿了河流的故事。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天津市政府新聞釋出會上獲悉,坐落于天津市西青區的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已于4月1日經天津市委、市政府專題會議審議通過。方案中,公園建設将弘揚運河文化,傳承保護年畫等民俗文化,彰顯天津曆史文化底蘊和自然生态風光。獨具特色的曆史名鎮、古韻悠揚的運河村落、楊柳青青的運河風貌……大運河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與發展将有效助力鄉村振興。

目前,天津市内大運河沿線共有文物保護機關55處、非物質文化遺産122項。天津市發改委副主任梁軍介紹,天津将靜态零散的運河文化遺産整理成為運河文脈,建設大運河辨別體系。精心設計旅遊線路和系列旅遊産品,發展旅遊産業帶動鄉村振興。

高标準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是大運河沿線發展的重點工程。“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位于千年古鎮楊柳青,規劃占地面積2800餘畝,分為曆史名鎮、元寶島、文化學鎮3個闆塊,總投資52億元。”天津市西青區委副書記、區長白鳳祥介紹,針對曆史名鎮闆塊,采取“再活化”方法,保留現存800餘所老宅,按照“城市針灸術”理念進行曆史人文修複,發展特色旅遊、特色民宿等。針對元寶島闆塊,采取“再組織”方式,通過恢複過去的楊柳青曲苑堂、運河水街、非遺文化街等,定期舉辦年畫制作體驗、民俗表演、運河遊船等活動,打造民俗文化小鎮。針對文化學鎮闆塊,采取“再開發”理念,重點發展教育文化産業,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共同建設非遺教育基地。公園建成後,将成為來津旅遊主要目的地和天津文化網紅“打卡地”,預計每年吸引遊客300萬人次,實作各類收入30億元以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