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連續16年送新戲來上海,黃梅戲界“國家一級推銷員”這次帶着兩部經典來了

作者:新民晚報

“今年是我們送戲來上海的第16年,每年我們都‘上山下海’,佛山和上海是肯定要去的,已經成了‘免檢’院團。”昨天,安徽省黃梅戲劇院院長蔣建國在思南公館和東方藝術中心做了兩場講座,一同亮相的還有黃梅戲名家吳亞玲,這對舞台伉俪此番是為即将在第十二屆東方名家名劇月上演的黃梅戲《天仙配》《雷雨》賺吆喝。看到台下一張張年輕的面孔,蔣建國笑言:“我現在不是國家一級演員,是國家一級推銷員。”

連續16年送新戲來上海,黃梅戲界“國家一級推銷員”這次帶着兩部經典來了

圖說:黃梅戲《天仙配》 官方圖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顔。”這段熟悉的曲調幾乎成為了黃梅戲的代名詞。傳唱至今,《天仙配》不僅沒有随着時光的流逝而退色,反而越唱越紅火。《天仙配》《女驸馬》這些是黃梅戲的保留劇目,在舞台上常演不衰,但黃梅戲不能沒有新戲和新人,是以這次名家名劇月搭配的是一部傳統戲《天仙配》,一部新編戲《雷雨》。主演除了四朵“梅花”蔣建國、吳亞玲、何雲、黃新德,還有優秀的青年演員袁媛、趙章偉等。

4月2日,《天仙配》率先在東藝上演,由袁媛飾演七仙女,趙章偉飾董永。袁媛剛過30歲,已經與黃梅戲相伴超過20年。趙章偉也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當他終于接到這個經典角色的時候,可謂“興奮又彷徨”。觀衆對這個角色、這部劇太熟悉了,如何合格地傳承這個劇目對他來說責任重大,是以他找來各種視訊、圖檔資料,認真研讀劇本,分析劇中人物性格,進而更好地創造戲劇角色。

連續16年送新戲來上海,黃梅戲界“國家一級推銷員”這次帶着兩部經典來了

圖說:黃梅戲版《雷雨》海報 官方圖

上海觀衆對話劇和滬劇《雷雨》都很熟悉,4月3日的黃梅戲版《雷雨》又有不少煥然一新的改動,比如大幕拉開,徽派風格的建築和天井就映入眼簾,又比如以周萍為主視角,所有的戲劇沖突圍繞這一人物的内心苦悶與靈魂掙紮而展開,凸顯他忏悔原罪、向往光明的一面。基于嚴謹的改編邏輯,蔣建國形容這部戲是拿尺子量出來的,最開始創作時就拟定了兩個前提:一在戲曲,不能簡單地照抄、照搬,文本改編上需要重視戲曲元素;二在黃梅,音樂上一定要保留正宗的黃梅曲調。

蔣建國細細算了一下,《天仙配》從上世紀50年代到現在已經演了2萬多場,2005年創排的《雷雨》也演了200多場,演員表上幾乎都是青年演員。吳亞玲回想起了自己剛出道的時光,在校時學閨門旦、花旦的她,進團後接的第一個新編戲角色是《龍女》裡雲花公主的貼身侍女珍姑。她當時一度非常抵觸,認為潑辣的珍姑不是她的行當,不應由她來演,大家閨秀或者公主這樣的角色才合适。好在,這段暗自苦悶的時光沒有阻礙吳亞玲藝術道路的進步,正是珍姑的角色讓觀衆一下子記住了她。後來和衆多黃梅戲名家同台的經曆也鍛煉了她,讓她更希望為現在的青年演員創造更多的演出機會。

一位觀衆問起吳亞玲作為“五朵金花”裡最後一位留在團裡的演員,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吳亞玲坦言,黃梅戲的舞台對她來說永遠有強大的吸引力,從未想過離開,哪怕因為飾演珍姑很苦悶的那段時間也是如此。現在離退休不遠了,她還想碰到好本子再塑造好的藝術形象,“外面的花花世界很精彩,我隻喜歡舞台上那一畝三分地,有人說我是堅守,我不需要堅守,我在這裡很好。”(新民晚報記者 趙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