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谷文月:楊三姐原型楊三娥 去世前才敢看《楊三姐告狀》

作者:京報網

1980年,由谷文月主演的評劇電影《楊三姐告狀》公映,很快風靡了大江南北,時年35歲的谷文月塑造的楊三姐俏麗靈動、機智果敢,而她那“高亢中不失圓潤,低回裡尤見清純”的評劇唱腔,更是讓觀衆如癡如醉,也讓評劇這門藝術在全國風靡。11月6日,谷文月出現在“首藝聯2020戲曲電影展”的現場,給觀衆們作《楊三姐告狀》的映前導賞,不少粉絲慕名而來,隻為能夠欣賞谷老師的現場解讀。近日,本報記者來到了谷文月老師在北京的家,對她進行了一次專訪。

谷文月:楊三姐原型楊三娥 去世前才敢看《楊三姐告狀》

谷文月 攝:王金躍

楊三姐原型去世前

才看《楊三姐告狀》

一場小雨,讓初冬的北京平添了一絲涼意,但院子裡滿樹金黃的葉子,依然讓人感受到一種生命成熟後的風華。75歲的谷文月老師熱情地接待了記者。

雖然遠離舞台,但是谷文月并沒有閑着。今年,她參加了“國際護士節”當天北京演藝集團線上推出的“天使在身邊”主題演出,向“最美逆行白衣戰士”緻敬。谷文月攜弟子王麗京共同演繹《花為媒》“報花名”唱段,再現藝術經典。而早在4月24日,湖北衛視播出了由她率領17名弟子錄制的“全民奮戰阻疫情”的原創評劇唱段。由于這些弟子散布在全國各地,錄制難度很大,先是弟子們每人用手機和着伴奏帶錄制好每人的唱句,再傳到一起進行後期合成,很是費了一番功夫。好在節目播出後,受到了觀衆們的好評。

10月22日,谷文月老師還到首都師範大學給師生們作了一次題為《親民劇種——評劇》的講座,現場演唱了多首經典作品,赢得了熱烈掌聲。

谷文月:楊三姐原型楊三娥 去世前才敢看《楊三姐告狀》

在2020戲曲電影展的映前導賞中谷文月透露,《楊三姐告狀》公映後的1983年,楊三姐的原型楊三娥從唐山來到北京看病,83歲的楊三娥第一次觀看了這部電影。“當時社會上對這個故事有不少非議,給楊三娥老人很大的心理壓力,是以她一直回避不看。”谷文月記得,老人看見她後的第一句話就是,“你演的楊三姐比我本人漂亮多了!”然後她又說,“其實片中的高拐子(高貴和)在現實中并沒有那麼壞。”谷文月馬上告訴她,“這是電影,需要有戲劇沖突,是以作了一些改編。”楊三娥老人連聲贊歎,“你演得太好了,太好了!”遺憾的是,轉年楊三娥老人就去世了。

為演好《祥林嫂》 學藝用“奇招”

谷文月的學藝生涯很傳奇,她1945年出生在河北固安,4歲就來到北京。小時候,她就喜歡在收音機裡聽新鳳霞等名家的作品。1959年考入北京實驗評劇團,不到14歲開始學習評劇,一年後到北京戲曲學校進修。畢業後進了中國評劇院,此後就一直在這裡工作。

谷文月早期參演過《智取威虎山》和《向陽商店》,1975年在《駿馬飛騰》中扮演一個“犟姑娘”,為了體驗生活,她去内蒙古學習騎馬,結果有一次馬驚了,她從馬背上摔了下來,導緻髋關節骨折和骶骨骨裂,被人從山上擡了下來,送到北醫三院急救,從此落下了後遺症。現在,她不能長時間走路,久了就舊疾發作。

1976年重拍《金沙江畔》時,谷文月正式拜新鳳霞為師,她也是新鳳霞在中國評劇院收的第一個徒弟。

不過說起她創作生涯中最鐘愛的作品,卻是1977年排演的《祥林嫂》。在此之前,谷文月都是唱花旦和閨門旦,從來沒有演過老旦,而祥林嫂卻是一個中老年婦女,需要走“老旦步”。谷文月一開始摸不着門。有一次排練,她發現邊上的演員都蹲在地上笑,原來是大家在笑她的老旦步走得太不像了!這一下子把谷文月急哭了。關鍵時刻,院長胡沙想了一招,她提議帶谷文月去看望一個朋友,谷文月不明就裡,開始不想去,但推遲再三,還是去了。到了一家四合院,谷文月一擡頭就看到一個老太太,雖然衣着整潔,但目光呆滞,就靜靜地坐着。谷文月愣了一下後,回過神來,“這不正是遭受生活無數次打擊後的祥林嫂的眼神嗎?”她忽然明白了胡沙院長的用意,“原來這個老太太剛從精神病院裡出來,胡院長就是用這種隐晦的方式帶我來尋找靈感。”

回去後,谷文月想了一個法子,她打來一盆冷水,睜着眼睛泡到冷水裡,“沒過多久,眼球變得僵直,看起來就是一副呆滞模樣”,“藝術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有一次大雪,她在雪地裡走,差點摔倒,她下意識繃緊前腳尖,弓起身子,才平衡住,“這不正是捐門檻時祥林嫂該有的步态嗎?”她一下子在表演上開了竅。

憂心評劇藝術傳承

帶徒不停歇

1994年,演完《田嫂》的谷文月不再擔綱主演,當時才49歲。此後,她擔任評劇院“青年團”團長,開始扶持青年演員。在此後的幾年時間裡,她帶領青年團排了13出大戲,3出折子戲,年輕演員們天天都在排戲。

1999年,谷文月從中國評劇院退休。2006年,61歲的她在天津崔連潤工作室排演的《雷雨》中扮演四鳳,成為圈内美談。

現在,谷文月共有17名入室弟子,包括北京的王麗京、張秀雲,天津的徐雯,秦皇島的石桂靜等。谷文月說,一個好的評劇演員,要有“好嗓子,好扮相,好身材和好悟性。”平常練功要勤奮、努力和富有探索精神,要“德藝雙馨”。她挑選徒弟,一般都是先教戲,“因為有些徒弟在外省,不能常常見面,教戲的過程中就能看出她是不是這塊料。”

電影《楊三姐告狀》當年拍攝時,制作成本不到1萬元,但是電影公映後,極大帶動了評劇《楊三姐告狀》的演出,谷文月由此看到了電影的巨大影響力。在她看來,在傳統的劇種中,評劇一直是緊跟時代步伐的,她演過的評劇《奪印》《向陽商店》都先後拍成了電影。谷文月也一直在創作上創新,嘗試讓評劇貼近生活,比如1992年演《香妃》的時候,她有意将新疆舞曲的曲牌放到評劇上,讓觀衆能夠一下子對主人公的新疆身份有所了解。她最近幾年在排《花為媒》時,會将電影的手法運用進來,原來的舞台背景很簡單,但現在有了各種更具象的背景和轉場,特别吸引年輕人的目光。

作為首屆戲劇“梅花獎”和中國金唱片獎得主,谷文月主演的經典作品無數,其中包括《花為媒》《水冰心抗婚》《駝龍傳奇》等。谷文月的生活已經跟評劇融為了一體,她一輩子都貢獻給了評劇。但不得不說,評劇目前也面臨觀衆流失的困境。鼎盛的時候,中國評劇院光是編劇就有13個,作曲十七八人。但現在,編劇基本上都是臨時外請的。“評劇複興,人才是關鍵,”她建議,對于這些傳統藝術,“國家适當的扶持也是很有必要的。”

生活上,谷文月老師跟自己的夫妻張玉生伉俪情深,兩人有一個兒子,但兒子不學表演。孫女三歲的時候,谷文月曾想啟發她唱戲的熱情,“但小孩子就是不開口”。以前她喜歡遊泳,但随着年齡越來越大,遊泳館不建議她遊了。現在她有空就跟夫妻在院子裡散步,“我今後的主要任務,就是為評劇的傳承和推廣繼續貢獻力量。”

(原标題:谷文月:“楊三姐”公映三年後 原型楊三娥才敢看)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u010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