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高山上的雄鷹
在那冰雪永恒的峰頂
——奧地利的伊麗莎白

路德維希二世是個讓後世人想入非非的國王。
新天鵝堡聞名世界的同時,世人也會打探打探城堡背後的故事,于是探到這個被童話光彩籠罩的國王和茜茜公主的故事,然後心滿意足,果然一切都是像童話故事那樣順理成章地發生的。耽于幻想充滿騎士精神的王子,美麗善良的公主,還有求而不得,以城堡銘記愛情的行徑實在讓人唏噓,讓人感歎“世間安得雙全法,事業愛情雙豐收”。
然而,現實并不是童話故事。
路德維希二世是個不合格的國王,甚至不是為愛情勇敢奔赴戰場的騎士。新天鵝堡不是為了愛而不得的茜茜公主所修建,而是為了他虛無缥缈的個人理想。塵世中沒有他愛的人,他是一個孤獨的人,就像他自己稱自己為“月亮王”,皎潔,孤獨,行走在山林水澤間。
一、貴胄還是庸才
1845年8月25日,路德維希出生于慕尼黑的甯芬堡,他是統領巴伐利亞的維特斯巴赫家族的後裔。巴伐利亞地界不大,但山清水秀,地靈人傑,寸土寸金…….總之,是個适合貴族生活的好地方,而維特斯巴赫家族,人才濟濟,女美男帥,還流傳着一種平常人家得不起的富貴病——“精神病”,二者相結合,路德維希似乎是個命中注定的故事綜合體,一個得了精神病充滿憂郁氣質的帥國王,想想都很刺激。
作為一個文弱的美男子,路德維希在嚴父的淩厲的教導下備受折磨。
對于長子喜愛文科這個事,馬克西米利安二世表示過妥協,既然喜歡看書那就多看看政治經濟學,沒事兒就批批奏折練練文法也行。但路德維希表示喜歡純文學藝術,就是那種古往今來學了都要餓死自己的純文學。如此扶不上牆,馬克西米利安瞧着這個兒子,怎麼都不順眼,是以父子倆的關系相當惡劣。
《路德維希二世》劇照
終于,王子在1864年熬出了頭。這年,老國王駕崩,路德維希18歲,風華正茂,看起來很是适合當國王,加上長得好看,性子溫和,進而赢得了巴伐利亞人民的一緻愛戴。
歡喜到1866年,德意志聯邦内部開始正面掐架,奧地利和普魯士就是一座山裡的兩隻老虎,奧地利由延續了上百年的哈布斯堡家族把持,德高望重,倚老賣老,普魯士的霍亨索倫家族則是後起之秀,勢不可擋,加上“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鐵血改革,普魯士就是一隻長了翅膀的老虎。
戰争僅僅持續了七周,奧地利和巴伐利亞就迎來了失敗,奧地利失去了德意志的上司權。輸了戰争,國王完美的形象有了裂縫,人們将怒氣堆積到國王身上,開始認為國王長得帥不帥可能沒那麼重要,又不是追星養愛豆。路德維希也發現了自己的處境是多麼艱難,作為國王,除了花錢,根本做不了什麼實質性的決定。普奧戰争之後,巴伐利亞好歹依舊是個獨立的王國,該有的國家主權一應俱全。
4年之後,普法戰争爆發,巴伐利亞又面臨着站隊的選擇,不同于上一次,巴伐利亞這次隻能選擇支援普魯士,盡管路德維希崇拜法王路易十四,欣賞法國文化,但巴伐利亞終究是德意志民族國家,加之那又是個民族主義茁壯成長的世紀。路德維希眼睜睜地看着普魯士取得了勝利,并在俾斯麥的忽悠下簽了《帝诏書》,擁護普魯士王當上德意志皇帝。自此,巴伐利亞正式淪為普魯士的附屬國。
受戰争失敗刺激最深的是路德維希的弟弟奧拓,他的榮譽感逼瘋了他。奧拓的瘋癫也預示了路德維希的不詳命運,家族遺傳的精神疾病陰影開始盤旋在路德維希頭頂。晚年他被診斷為精神病患者,退出國王位。
一連串的失敗證明出身高貴的路德維希毫無治世之才,可也不能說他是個庸人,他厭惡戰争,并且知道戰争帶給巴伐利亞的隻有傷亡,是以拒絕戰争。他是那種就算知道結局,依然任其發生的人。換句話說,他是會逃避的人,普通得像任何一個普通人。
二、詩歌和城牆
路德維希本身并不是個藝術家,他也從沒創作出過流傳後世的藝術作品。但他有個大多數藝術家都沒有的技能——有錢。作為國王,路德維希手中可支配的資源可以捧紅任何一個有才華或者沒才華的藝術家。
瓦格納是幸運的,他有路德維希這麼一個崇拜者,懂得欣賞他的才華,還能為他的才華買單。
1864年繼位之後,路德維希就将瓦格納請到了巴伐利亞他自己的身邊。與其說他是支援瓦格納,毋甯說他是通過瓦格納将自己的理想世界中的東西帶到塵世。支援瓦格納的創作是路德維希的使命,瓦格納的作品是他生存的養料。
路德維希的另一位崇拜對象是“太陽王”路易十四,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是歐洲專制集權君主的象征,在路德維希看來,君王隻有當成路易十四那樣才算君王,君權神授,至高無上。然,路易十四已化成曆史的塵埃,好在,凡爾賽宮依舊屹立于曆史的長河,代替路易十四提醒人們記得那個國王說了算的集權時代。凡爾賽成了路德維希的朝聖地,他恨不得将之原模原樣地複制到巴伐利亞,這也是促使路德維希不斷地修建豪華的宮殿的原因之一。這樣揮霍無度的行徑必然會招緻非議,有損他的國王形象。
然而,曆史作證,不論在哪個時代,置房産都是最穩妥的投資,路德維希組織修建的宮殿至今屹立不倒,成為德國的象征,甚至消弭了納粹德國的猙獰形象,而民族分裂與融合的那些恩怨史隻能躺在史書裡積灰塵。
新天鵝堡、林德霍夫宮、海倫基姆宮都是這樣的産物,在現實中,他是一個幾乎丢掉王國的失意國王,而在想象中,他是與路易十四把酒言歡的君主,是與希臘諸神林間漫步的“月亮王”。有崇拜的理想,有國庫可以揮霍,這些都是是路德維希得以将藝術中的世界搬到現實世界中缺一不可的條件。
三、靈魂或者伴侶
政治手腕不高明的路德維希,感情世界也并不順利。坊間盛傳的暗戀表姨茜茜公主伊麗莎白的事幾乎不可能發生,路德維希和伊麗莎白之間差着輩分,伊麗莎白是路德維希的父親馬克西米利安的表妹。
不過,伊麗莎白确實更能和路德維希交心,從兩人在書信來往中分别以老鷹和海鷗自喻,以此可以看出兩人在對自由的追求上方向是一緻的。他們都是清高自傲的人,厭倦周圍的環境,不想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時時想着逃離。他們之是以能互相吸引,完全是因為感受到的生活壓力相似。
可惜,兩個都想逃離塵世的人,是不會彼此救贖的,他們會手拉手墜入深淵。在跟路德維希談心的那些日子,伊麗莎白的厭世情緒日益加重,兩人品嘗着孤寂帶來的甜蜜與痛苦,與現實世界漸行漸遠。1886年路德維希死後,伊麗莎白于1898年在意大利遇刺身亡。
《路德維希.諸神的黃昏》劇照
2012版《路德維希》将路德維希的感情對象重點放在宮廷侍衛理查德.霍尼希身上,某些細節相當細膩,十分符合現代人對貴族們的感情世界的想象。霍尼希無疑是崇敬路德維希的,一米九的英俊國王誰不喜歡呢?
史書記載路德維希死于斯泰恩貝格湖中,有被謀殺的嫌疑,就像每個童話都有個黑尾巴,實在不可愛。可能對路德維希來說,最黑暗的結局莫過于那片湖水如今成了旅遊景點,他終究是沒能逃過世人獵奇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