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有什麼差別?看完這篇就懂了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有什麼差別?看完這篇就懂了

似乎是從希區柯克的《驚魂記》開始,懸疑片裡的真兇不再簡單的是影片中的某個或幾個角色,而是以其中某個角色的分裂出來的人格淪為罪魁禍首,成功将影片的懸念保持到了最後。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有什麼差別?看完這篇就懂了

希區柯克

至此之後,越來越多的導演們開始将這種懸念鋪陳的方式用在自己的影片裡,由此開創了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的影片亞類型——人格分裂電影。而在中文網絡上,這類影片有了一個更具網感的名字——“精分片”。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有什麼差別?看完這篇就懂了

“精分片”名稱源自《第十放映室》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有什麼差別?看完這篇就懂了

事實上,你無法在英語中找到與“精分片”相對應的詞彙,這個名稱是漢語語境下的特有名詞。

在2010年賀歲檔,袁和平執導的《蘇乞兒》在院線公映,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的著名電影欄目《第十放映室》對影片大加“贊賞”,著名影評人張小北在為節目的撰稿中慧眼識珠,指出《蘇乞兒》展示了隐藏在中國電影中的一個獨特類型——精分片。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有什麼差別?看完這篇就懂了

《蘇乞兒》劇照

論其緣由,《蘇乞兒》的劇情幾乎照搬了同類型的《霍元甲》,這種換皮式做法讓國外同行豔羨,此外影片前言不搭後語式的高潮叙事,也開創了這一類型影片的叙事樣本。

雖然沒有證據表明張小北老師是第一個使用了精分片這個詞彙,但正是他将這個詞語發揚光大,傳播于大江南北。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有什麼差別?看完這篇就懂了

精神分裂電影≠人格分裂電影?

但随着網際網路的發酵,“精分片”的意義逐漸被解構,影評人的這次有心調侃,卻讓一大批以人格分裂和精神分裂為核心情節的電影張冠李戴,成為約定俗成的“精分電影”,希區柯克就這樣莫名其妙的成了精分電影的祖師爺。

是以問題出現了,既然被統稱為“精分片”,但這個并不嚴謹的概念将人格分裂和精神分裂混為一談,從變态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如果把這些精神疾病統稱為“精分”其實并不太妥當。

先說說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可能是大家腦海中較為典型“精神病”的樣子,從科普的角度簡單概括下基本有思維受損(量、速度、形式、邏輯、連貫性)、情感障礙(易怒、焦慮、抑郁、過于興奮)、意志減退(沒幹勁,什麼事情都不想做,沒有打算)、認知障礙,并且經常伴随妄想(例:大家都不懷好意)和幻覺。

柯南伯格導演的《蜘蛛夢魇》裡,拉爾夫·費因斯所飾男主角經曆過童年創傷,他長期精神焦慮,經常幻想有妓女勾引自己的父親,其實這個人是完全不存在的。再比如波蘭斯基的《冷血驚魂》裡,凱瑟琳·德納芙飾演的女主角同樣因為童年創傷,總幻想有人要性侵她而焦慮殺人。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有什麼差別?看完這篇就懂了

《蜘蛛夢魇》劇照

再看看人格分裂症。

人格分裂症就像是整個人的軀殼裡裝着其他的靈魂,是徹徹底底的其他的靈魂。不同的人格之間,性别、年齡、氣質、愛好、身體素質全都可以完完全全的不同。人格分裂症的病因多為創傷性經曆,或者可以了解為重大打擊。個體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到侵害,而産生出其他功能性的人格來保護自己。

通常所說的“精分片”,包括開山的《驚魂記》,其實大部分都是人格分裂電影。不過我第一次在影視作品裡看到人格分裂,是《陀槍師姐2》裡鮑頂天的鮑弟弟國平,他不僅害了陳三元一家,在監獄裡教唆殺人的橋段堪稱香港漢尼拔!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有什麼差別?看完這篇就懂了

《陀槍師姐2》裡鮑頂天的鮑弟弟國平

“精分片”既然不是好萊塢特有的電影類型,隻是對某種題材影片的泛稱,那麼當大家通常說起“精分片”時,實際上包含的内容很多。

比如,有精神分裂的,有人格分裂的,甚至還有其他疑難雜症,隻要有精神疾病做幌子,似乎都可以歸到這個标簽下面,縱然它們在叙事的編排上,情節的設計上會有相似之處,但這個概念其實并不嚴謹。

而且,這個标簽由影迷約定俗成,那它存在的意義在于友善大家尋找同題材、同類型的影片。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有什麼差別?看完這篇就懂了

十大“精分片”片單

接下來,我們就為大家總結十部經典的“精分片”,全當是抛磚引玉,歡迎大家在留言裡繼續展開讨論。

有了前面的科普,大家也可以試試,能不能區分出哪些是精神分裂電影,哪些是人格分裂電影。

10.十大“精分片”《美國精神病人》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有什麼差別?看完這篇就懂了

《美國精神病人》劇照

克裡斯蒂安·貝爾主演的《美國精神病人》堪稱變态殺人狂電影中的經典,影片的故事背景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美國,正是國民經濟騰飛,百姓物欲膨脹之時。

貝爾角色所代表的上流階層, 就像知乎上那些“謝邀”的人,擁有了足夠高的學曆,手握大把社會财富,對藝術也有着良好的品味,但這些與他的自戀依然神不成正比,精神自我永遠無法滿足,在攀比中,在落差中,徹底病态。

《美國精神病人》因其開放性的叙事讓影片中的情節顯得虛虛實實,但肯定的是對資本主義、消費主義陰暗面的控訴。

9.十大“精分片”之《緻命ID》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有什麼差別?看完這篇就懂了

《緻命ID》劇照

一座汽車旅館裡住進來十個人,他們身份有别,性格有益,性别也有男有女,但都将迎來人生中決定性的一天。

人格分裂的電影有很多,像《緻命ID》這樣嚴謹、有趣、層層反轉還不覺得突兀的卻很少,相比現在很多類型電影為反轉而反轉,《緻命ID》不僅故事更複雜,細節更合理,節奏更緊湊,智商也一直線上。

8.十大“精分片”之《剃刀邊緣》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有什麼差別?看完這篇就懂了

《剃刀邊緣》劇照

作為希區柯克的忠實弟子,布萊恩·德·帕爾馬的影片裡随時随地都能找到緻敬的影子,精分元素在他的影片裡自然不鮮見,甚至你會懷疑他拍戲時腦子裡就分裂出了另一個希區柯克的人格。

《剃刀邊緣》是德·帕爾馬的巅峰作品,如今看來真正的兇手并不難猜,但單場戲的鏡頭設計和場面排程,已經有了八九成希胖的功力。

7.十大“精分片”之《黑天鵝》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有什麼差別?看完這篇就懂了

《黑天鵝》劇照

不瘋魔,不成活。

别的精分片幾乎都是犯罪題材,達倫諾夫斯基卻把舞蹈訓練這樣的日常情境拍出了恐怖片的氛圍,娜塔莉·波特曼亦正亦邪的演繹堪稱她職業生涯的代表作。當然,影片的成功也是因為導演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比如《穆赫蘭道》,比如《未麻的部屋》。

6.十大“精分片”之《未麻的部屋》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有什麼差別?看完這篇就懂了

《未麻的部屋》劇照

偶像少女團體面臨轉型,原來的青春女孩脫胎換骨走上表演道路,甚至還要出演大膽情欲戲份,這讓粉絲怎麼忍受?

在偶像文化高度發達的今天,今敏的這部作品顯得很有預見性,何況他一向是視覺表現的有力呈現者,用動畫的形式演繹人格分裂就更加癫狂了,哪怕你已經猜到了真兇是誰,卻依然沉浸在視覺營造的精神夢魇之中。

5.十大“精分片”之《神探》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有什麼差別?看完這篇就懂了

《神探》劇照

杜琪峰的作者電影總能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到他熟悉的題材中。“所有人都有鬼,就你一個沒有。如果是真的話,那就是你有問題。”一句話中簡簡單單的道出了影片真谛,在不同人格的切換間激發出了非凡的創意。

4.十大“精分片”之《禁閉島》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有什麼差別?看完這篇就懂了

《禁閉島》劇照

全能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執導過各種類型的影片,這部懸疑驚悚作品也非常出色。

《禁閉島》聚焦波士頓一座精神病監獄的失蹤案件,盡管是懸疑片,但斯科塞斯的電影肯定不是解惑這麼簡單,尤其是影片的開放式結尾,讓文本和叙事上都顯得更加複雜和多義。

3.十大“精分片”之《冷血驚魂》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有什麼差別?看完這篇就懂了

《冷血驚魂》劇照

在一衆熱門精分片裡,還是選擇了波蘭斯基早年間的這部代表作。

其實這位波蘭電影大師的作品也有不少精分元素,《怪房客》裡異化的房客,《第九道門》裡亦正亦邪的塞尼耶,以及《冷血驚魂》裡精神分裂的凱瑟琳·德納芙等。

《冷血驚魂》将性壓抑與精神分裂兩個議題并置在一起,同時又将批判的矛頭指向了移民身份、男性性侵等話題,堪稱被忽略的經典之作。

2.十大“精分片”之《搏擊俱樂部》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有什麼差別?看完這篇就懂了

《搏擊俱樂部》劇照

1.十大“精分片”之《驚魂記》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有什麼差別?看完這篇就懂了

《驚魂記》劇照

一切的一切,都要從《驚魂記》開始講起。

《驚魂記》可以說是精分片的法則,它的成功不僅奠基了這類影片一些經典的叙事技巧,更重要的是,讓制片人和觀衆們意識到了精分片的商業價值和獨特魅力。

《驚魂記》是希區柯克有意以極低成本開拍(80萬美元)的試水作品,卻獲得了巨大的商業價值,以現在的眼光看,影片的情節依然跌宕起伏,尤其是浴室殺人的橋段不斷被緻敬、被模仿,頂禮膜拜至今。

此外,我們還補充了一個分裂彩蛋《穆赫蘭道》。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有什麼差別?看完這篇就懂了

《穆赫蘭道》劇照

大衛·林奇的傳世之作《穆赫蘭道》也時常被列在精分片的各種榜單中,除了影片本身的劇情設定外,更多的原因在于影片建構起了一個夢想與現實相交織的迷宮,在影迷的口口相傳中,走上cult神壇。

—End—

你最喜歡哪部“精分片”?

留言告訴我們吧~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有什麼差別?看完這篇就懂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