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作為一個常見的題材,它的存在一定意義上養育了很多創作者,尤其是對于影視行業的創作者來說,二戰絕對是一個創作寶庫。無數的影視從業者都自發的通過選擇二戰題材獲得了成功,是以,二戰題材對于一個導演來說意義有多重,自然不必言了。作為二戰題材的一個分支,猶太人與二戰結合的影片更是數不勝數。但是這些影片雖然數量上占優,然而在品質上卻一直趨近于同質化。大多數與猶太人相關的二戰題材的電影本身隻會描寫猶太人被迫害的事實,然而卻無更多的發掘。這一點實屬遺憾。

然而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一定意義上打破了傳統,本片雖然屬于二戰題材,雖然也是猶太人的故事,然而本片卻與一般的故事有所不同,在刻畫了殘忍悲劇的同時,本片創造性的賦予了猶太人的反抗精神。這種精神恰恰是很多同類型的影視作品不具備的,是以,本片看上去是那麼的獨樹一幟。
《逃離索比堡》就是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電影。這是一部講述二戰期間的一個叫索比堡的集中營内,猶太人集中起來力量進行反抗的故事,這個故事一改往日猶太人被動接受的性格特點,轉而用一種反抗意識來催生更多的猶太人覺醒。納粹固然可惡,然而面對這種局面,猶太人該有的不僅僅是屬于自己的悲傷情緒,更需要挺身反抗這種統治。否則,再多的紀念也沒有意義。
《逃離索比堡》是根據當時的曆史事實來改編撰寫的。跟二戰期間的其它集中營一樣,索比堡的目的也是簡單直接的,那就是針對猶太人進行殘酷的欺騙以及屠殺。有人說欺騙為何要用殘酷這個名詞來形容呢?大家可以試想一下,當你被用一種合法的名義關押至某一所監獄,然後再用一種合乎情理或者是合乎規則的方式将你誘騙至毒氣室。直到你生命的最後一刻,依舊是覺得這隻不過是一次正常的洗澡或者是消毒行為等等。這種讓人緻死都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屠殺的事實的行為,确實值得人唾棄。
然而在《逃離索比堡》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幕接着一幕的殘忍,更是一次接着一次的反抗。雖然對于當時的猶太人來說,反抗的道路很漫長,而且奪取武器去抗争顯得很是不切實際,然而他們并沒有是以而安于現狀。在聯合了大部分人之後,一個計劃就此誕生,那就是逃跑。從一個戒備森嚴的地方脫身,本身就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然而對于這些猶太人來說,這種困難顯然并沒有吓到讓自己不敢于求生。
生存的可貴以及現實的殘酷,一定意義上加強了這些人的求生意識。于是,逃離索比堡的計劃便由此誕生。本片聚焦了這個計劃的始末,最終用一種成功的姿态,讓這些曾經遭受苦難卻敢于鬥争反抗的精神得到了完美的儲存。雖然此次逃亡的傷亡是巨大的,然而對于這些敢于鬥争且能幸存下來的人來說,猶太人的二戰多了素材,此後,他們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不再是一群烏合之衆,至少這個故事中,猶太人也能挺身。
大家不要小看這種特例,正是因為這種特例,猶太人在二戰中扮演的角色才具備了某種精神。以往我們看到的太多的描寫猶太人二戰的電影,他們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猶太人的怯弱以及納粹的殘忍。這兩個切入點很聰明,創作者可以很輕易的通過這兩個切入點觸摸到觀衆的觀影神經。不論你的影片拍得多糟糕,隻要是通過這兩個點來進行創作延伸,自然會在情感上讓觀衆給你加分。
正是因為很多創作者通曉了這個邏輯,是以,我們所看到的有關猶太人的電影,太多的同質化故事開始泛濫。不論是哪一種類型,通篇說的故事可能有所差異,然而最終的主旨核心一定是猶太人的小綿羊和納粹這頭大惡狼之間的鬥争。而且一定是小綿羊最終獲救,大惡狼被趕到的盟軍擊斃等等。這樣的故事劇情不是說不能有,而是說不能翻爛。很多時候,我們對于這樣的故事本身并沒有惡意,然而當它開始泛濫的時候,僅僅用這些故事去描述二戰時候的猶太人,未免也太過于單薄。而且過多的索取觀衆的同情的時候,也會讓很多觀衆就此産生抵制。煽情太多,難免讓人心生不滿。
這個時候,就能看到本片的可貴,雖然也是同類型的題材,雖然也是肩負着血淚史的重擔。但本片的創作者選取的這個故事本身并沒有太多的将注意力全部轉嫁到猶太人悲慘命運上去,而是将猶太人突出的反抗精神做了特寫。雖然他們的反抗有賴于一個波蘭士兵的上司,但這确實是猶太人改變形象之舉。這一點來說,本片的意義非凡了。
好的二戰影片一定是會引發觀衆的反思潮的,但反思多了以後,不免會讓觀衆們陷入到一種僵局,反思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如果僅僅是收獲同情,那麼反思的意義何在?很明顯,這才是猶太人喜歡的二戰電影。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