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講,提到了改變運氣的運氣。
很多人認為,婚姻也靠緣分,也有運氣,如何能夠改變婚姻的運氣呢?
德雷克公式
美國天文學家法蘭克·德雷克(Frank Drake)于1960年代,提出一條用來推測外星文明的公式。
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找另一半某種程度來說,不亞于尋找一個外星文明。
是以,有人借鑒“德雷克公式”來推測自己另一半的機率:
住在我附近的女性有多少?假設有400萬人。
多少人年齡适合呢?算20%,那就是80萬人。
多少人是單身呢?假設是一半,還剩40萬人。
多少人有大學文憑?假設是26%,是以是104000人。
這中間又有多少人有魅力呢?算5%吧,有5200人。
這些人當中又有多少覺得我有魅力?也算5%,還有260人。
那又有多少人有可能和我合得來?假如是10%,那就還剩26個人
這麼看,在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城市中,适合的另一半都屈指可數。聽完了你會不會很絕望,覺得自己找不到另一半是有原因的?
其實,是你篩選的條件有些太苛刻了,老喻不但講人生算法,還給了大家如何獲得好姻緣的五步心法:每一步解決一個問題:
第一步,教你如何找人;
第二步,教你用什麼心态去找人;
第三步,教你如何停止尋找,确認目标;
第四步,如何判斷一個人适不适合長期相處;
第五步,如何經營一段長久的關系。
如何找到合适的人
找人這件事的第一法則就是,要擴大樣本量。
也就是要多找,數量足夠多,品質就會有。瞎貓都能碰到死耗子,何況人呢。
有個名校畢業的女生,想快速找到适合的老公,就是擴大交際範圍,隻要有機會都會去見個面,喝個咖啡。
隻要你喝的咖啡足夠多,總會碰到各種各種的人,有多少個你不中意的不重要,有一兩個你中意的不就行了麼。
後來她發現那些之前她根本沒想過接觸的人,給自己帶來了意外驚喜,沒多久就結婚了,而且老公是一個以前她都沒有想過的類型。
多接觸,除了可以擴大數量以外,還提供了更豐富的選擇。
需知參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源。
一個人的經曆、眼界、思維和想法,總是有局限的,你多去接觸很多不一樣的人,可能會給你帶來很多新的視角、新的觀念,有些甚至就給你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趣味和特點,帶着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你就會收獲很多美。
用什麼心态找人
老喻用一個帶花園的房子,來形容一個人的心靈開放度:最外面的大門是花園的門,然後是房子的大門,最後是卧室門。
有些人花園大門敞開,但是你很難進入房子的大門。這就像是在社交場合上遇到某個人,面子上很熱情,但很難跟人深交。
有人花園門緊閉,房子大門也不輕易讓人進。可一旦讓你進去了,恨不得馬上把卧室門也給你打開。這類人平時很内向,看起來拒人千裡之外,但别人稍微對他真誠點兒,他恨不得把心掏出來。
用這個“三門模型”給單身人士的建議是:看好卧室門,虛掩着大門,熱情敞開花園門。
上一講說了,你改變不了運氣,但是可以改變運氣的運氣,到你家串門的人多了,你就有更大的運氣改變你的姻緣。
這個時代,酒香還怕巷子深,别人都不了解你,怎麼跟你談戀愛呢?
是以,單身小夥姑娘,周末沒啥事,有些活動多參加,結交新朋友,聽聽新故事,開拓眼界,同時展示自己。
當然,人要一點一點接觸,卧室門也要看好。
什麼時候可以停止搜尋,确定目标
很多人都想着要找到生命中那個“白馬王子”、“白雪公主”,總是幻想有一個“完美伴侶”。但是沒有最好的,肯定有無數優秀的人。
如果你一輩子都隻在尋找,而不是确定下來,那當然就不會有姻緣了,都隻是萍水相逢。
如何停止?有一個37%最優停止理論。
比如,有四個人依次面試,隻錄取一個人。面試之後當時就要決定是否錄取,否則就要到下一個人。
這時候,如果第一個人面試之後就錄取,選中最好的機率隻有1/4。如果四個人都看完,到最後一個人錄取,最後一個人是最好的機率也隻有1/4。
現在選一個政策,就是面試第一個人,然後把他當做标準,之後隻要比他好就錄用。這樣計算下來能夠錄取最好的人的機率就提升為46%。
但如果不是4個人,是10個、100個人、1000個人呢?作為标準的人都大概是前37%的人。
是以,如果你預計會深入接觸10位異性,前四位最終都拒絕掉,同時把他們作為标準。之後隻要遇到超過優秀的就馬上結婚。
是以老喻建議,年輕的時候可以多談戀愛,低成本試錯嘛,有了一定的樣本基數和内心尺度,心态就會逐漸成熟,這時候再找的伴侶确定性就更高。
用老喻的話說:“有些乖孩子,從小被教育戀愛就是奔着結婚去的,其實也挺陳風陋習的,這相當于鼓勵年輕人要‘和就和一把大的’。這種思路下的婚姻,很難應對這個不确定性的複雜世界,長久來看成功的機率非常低。”
一見鐘情固然浪漫,但是你一見鐘情,别人可能不對你鐘情呢,也不一定永遠鐘情啊。
如何經營長期關系
第四步,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适合長期相處?
老喻的心法是:口厭感原理。
比如可口可樂,喝完不會膩,還可以再來一瓶。這樣可樂才可能成為高頻的消費品。
反之,有的大餐吃起來很爽,但是連着吃幾次就會很不适應了。
兩個人如果長期相處,“口厭感”比“口感驚豔”重要得多。你能喝多少,不是好喝的峰值感受有多高,而是殘餘值有多低。
兩個人長久的陪伴,可能會平淡,但不會厭惡,這才是長期相處的核心。
換句話說,決定兩個人長期穩定關系的,不是彼此之間有多少令人滿意的優點,而是能夠接納多少彼此之間的缺點,相看兩不厭。
是以,最後最重要的一步,要經營一段長久關系,必須雙方共同努力。不是順其自然就會很好的,因為有時候自然而然的感覺會變淡,而夫妻之間的關系就像實體學的“熵增”定律一樣,會越來越混亂。
這一段老喻給出的建議就是雙方最好性格互補,外柔内剛和外剛内柔的人互補,雙方互相自我調節。
我這裡給一些補充,就是經驗表明,一定要創造雙方在一起的時間和機會。很多夫妻之間後來關系慢慢淡了沒了,都是因為各忙各的,失去了生活的交集。
親戚朋友還需要常來常往,多走動、多接觸,才能關系更深入,何況夫妻之間。
祝單身的帥哥美女找到好桃花。
祝已有另一半的彼此幸福和睦。
拿走不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