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能源危機疊加碳價走高,歐洲工業面臨“雙重危機”

作者:第一财經

能源危機仍在歐洲持續,這将對歐洲工業造成多大影響?

由于近期天然氣價格一路沖高,SKW Piesteritz、北歐化工、雅苒國際、阿維迪等化工、鋼鐵、鋁業和水泥等行業生産商均表示,他們已被迫停産或減産。

生産利潤入不敷出是背後的主要原因。以鋁業為例,德國的冶煉廠冶煉1噸鋁需花費4000美元,這已遠高于目前3057美元/噸的LME期鋁價格,縱使該價格已漲至2008年以來高位。“能源價格居高不下。在此種情況下,企業維持生産已沒有任何意義。”德國最大的氨氣制造商SKW Piesteritz首席執行官辛格(Petr Cingr)說。

實際上,歐洲工業複蘇受阻已在資料上有所顯現。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的資料顯示,9月歐元區的PMI為五個月來最低。歐元區制造業PMI從8月的61.4降至58.7,為2月份以來最低。

對于能源價格上漲對歐洲工業帶來的困境,上海決策咨詢基地專家、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餘南平在接受第一财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前歐洲工業已飽受供應瓶頸困擾,其複蘇之路一直受阻。此次能源危機之是以再次打擊歐洲工業,是因為歐洲工業本身耗能較大,受碳排放壓力較大,且一些中小企業沒有采取套保行為,“如果想降低歐洲工業企業成本,僅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夠的,歐洲工業企業需要廣泛地參與到全球産業鍊之中。”

能源危機疊加碳價走高,歐洲工業面臨“雙重危機”

雙重打擊

外媒的調查稱,歐洲工業企業感受到價格壓力較大,一個原因在于工業占歐洲經濟比重較大,且工業企業曆來耗能較大。

SKW Piesteritz表示,該公司每年平均消費640吉瓦時的天然氣,其耗能量約為5萬個德國普通家庭的總量。對于受能源價格打擊較大的另一行業——鋁業而言,生産1噸鋁約消耗14兆瓦時的電力,這些電力足以讓一個普通家庭使用三年多。歐洲鋁業協會的資料顯示,在疫情暴發前,該地區在2019年共生産760萬噸鋁。

其次,外媒援引一些碳排放量較大的歐洲工業企業言論稱,在承受天然氣價格壓力同時,他們也在承受較重的碳排放價格的負擔,這意味着他們面臨兩種價格上漲的負擔。

在今年天然氣價格暴漲同時,碳價也在上漲。美國洲際交易所(ICE)的資料顯示,歐盟碳價已從年初剛過30歐元/噸,翻倍至目前的近65歐元/噸。

從事鋼塵和鋁廢料回收利用的法國公司Befesa首席執行官切維(Denis Chevé)抱怨稱:“能源、碳價上漲對我們是‘雙重打擊’。我們可以轉嫁成本,但也隻能部分轉嫁。因為我們處于全球市場,其他地區的碳排放标準沒有像歐洲如此嚴苛。”

此外,餘南平表示,創紀錄的天然氣、電力和碳價格對歐洲中小型工業企業的影響更大,因為這些企業的财務保護選擇較少,易受價格波動影響。

據外媒報道,今年早些時候,受疫情影響,許多德國小公司不再與上遊能源企業簽訂長期套保合同。目前歐洲天然氣庫存已至低位,他們隻能與亞洲買家争奪昂貴的現貨天然氣。标普全球普氏能源資訊(S&P Global Platts)資料顯示,歐洲10月天然氣現貨價格已逼近40美元/百萬英熱。

如何應對?

一些歐洲化工、鋼鐵、水泥、鋁業行業組織敦促歐盟及各成員國政府及時拿出對策。他們稱,如果歐洲能源危機一直持續,歐洲工業品的競争力将被削弱。

截至目前,西班牙、法國、希臘等國已在成員國層面出台應對能源危機措施,主要是通過減稅、國家援助等形式。

歐盟委員會能源委員西姆森表示,歐盟也将于近日出台穩定歐洲能源價格的措施。同時,他還稱,今年底,歐盟還将提出一套針對歐盟天然氣市場的改革方案,尤其将考慮到天然氣存儲及供應安全等問題。

路孚特首席電力與碳分析師、牛津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秦炎告訴第一财經記者,歐盟委員會一直表示将拿出“工具箱”,但其中的措施無外乎減稅和轉移支付補貼等,但這隻能暫時緩解對各國企業和消費者的成本壓力。“在政策層面,歐盟的問題在于如何選擇未來的能源轉型路徑。此次歐洲能源價格悉數上漲,呈現明顯的天然氣-動力煤-碳價關聯的趨勢。未來歐盟及各成員國的措施能否見效,隻有待氣價下跌後,才得以觀察。”她稱。

在企業層面,一些企業則表示,将采取漲價轉嫁和簽訂長期套保的方式,以應對危機。

法國建築公司聖戈班表示,預計該企業今年原材料成本将上漲約15億歐元,但8%的價格上漲将被轉嫁給消費者。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則稱,該公司已與一系列天然氣供應商簽訂了長期合同,以避免受到供應商緊縮的打擊。

此外,咨詢公司Engie Energy Scan還表示,一些工業企業為降低成本,已減少了天然氣的消費量。據該公司編制的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歐洲工業企業10月平均天然氣消費量比2019年的水準低12%。9月,該地區天然氣消費量已經開始下降,比2019年的水準下降了5%。

餘南平認為,歐洲工業企業雖然提出将成本壓力轉嫁給下遊的方案,但能否實作有待觀察。因為疫情之後,歐洲經濟尚未完全恢複,下遊企業未必會願意承擔這樣的成本負擔。此次危機讓歐洲工業企業意識到,隻有通過更好地融入全球産業鍊之中,才有可能更好地應對上遊原材料成本上漲帶來的負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