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話題上——
我相信恐怕沒有誰,能比“回形針們”更具發言權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1">這是一個全球矚目的科普性質問題</h1>
“福島快樂水能否使恐怖片《變蠅人》噩夢成真?”
原則上來說,這是一個涉及海洋學&烹饪學&生物學&核實體學&基因工程學&醫學等很多個科學領域的科普類問題。
衆所周知,自去年以來,向來以“高素質”自居的日本當局,出于“資金成本”方面的考慮,理直氣壯地對外宣稱,要向海洋中排放福島快樂水。
此舉在全球各地引發強烈聲讨。
須知,一旦上百萬噸福島快樂水放飛自我,湧入太平洋,無數海洋生物,體内放射性物質必定嚴重超标——屆時,太平洋沿岸一切海鮮産品,安全性都将值得商榷。
核食的基因變異危險性人盡皆知,但由福島快樂水培育出的海鮮食品,其具體的殺傷力,究竟幾何?
對此,恐怕全地球人民,心裡都懷揣着一個大大的問号吧?
這個時候,自然就輪到回形針等一幹科普大v出來發光發熱了,畢竟他們,可不就是靠搞科普吃飯的嗎?
至少名義上是這樣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4">回形針們在核食領域早有涉足</h1>
許多科普大v在“福島快樂水”領域,是有過經驗的,比如不久前,他們就不約而同地做過一期标題不同、但主題一緻的系列“科普”視訊。
然而其統一的立意,叫網友們差點笑掉大牙。
他們不僅以一種生搬硬套式的邏輯,把“日本不倒福島快樂水”和“中國人也不要吃海鮮”,拼接在了一起。
還掩耳盜鈴地解釋稱:再讓中國人這樣吃下去,海洋的生物多樣性就被破壞了……
相應的事件經過,已是人盡皆知,回形針們也是以受到網友們的熱烈招待,各種“評轉贊一條龍”。
當然這些都是題外話了。
讓普通群眾,對核食的危險性,有個更豐富、更客觀而更準确的認知,這才是以福島快樂水為基點,所應引申出的正确科普方向。
假使回形針們“在這方面不夠專業”,是以導緻了這樣的“謬誤”,那麼建議以後,還是專注于自己的本職領域比較好。
比如回形針某位“前”團隊成員,目前不是正供職于有着“當代731”之稱的、“專注生物戰70年”的美國德特裡克堡基地嗎?
你做不好“核食危害性”領域,難道不會換個賽道,去做你們最精通的“人體基因變異”領域嗎?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8">福島快樂水會否使“變蠅人”噩夢成真?</h1>
提到人體基因變異,神秀就不由想起了80年代的一部名為《變蠅人》的科幻恐怖電影。
86年上映的《變蠅人》,講述了“人類融合蒼蠅的基因後,變異成恐怖人形蒼蠅”的離奇故事。
該片為很多8090後的童年留下心理陰影,作出了不小的貢獻,且由于視覺效果太過重口,還成為了第59屆奧斯卡最佳化妝獎的獲得者。
影片設定,基于一種能将包括生物體在内的物質,先分解、再重新組合還原的“物質傳送機”,展現出了人形蒼蠅式的恐怖場景。
全片以“人類與蒼蠅的基因融合”作為劇情核心。
顯而易見,《變蠅人》式的基因變異,和現實中輻射導緻的基因變異,兩者差别顯著自是無疑。
但關鍵在于,兩者所能給人的那種毛骨悚然的恐怖感,卻是别無二緻。
在這裡,我敢問回形針們:
從科學客觀的角度,人若是吃了用福島快樂水喂養出的日本海鮮——
是否有可能發生基因變異?變異的機率又有多大?緻癌性有多高?危害性會持續多少年存在?會否遺傳給後代?能否規避和預防?
以及,是否有可能,會讓電影裡的“變蠅人”,在現實裡噩夢成真?
我相信以回形針們的資源管道和專業素養,要獲知這些問題的答案,想必并不會那麼困難。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97">結語</h1>
最後,出于人道主義,我想給日本、美國的網友們一個友情提示:
“日本不倒福島快樂水,你們也不應該吃海鮮。”
根據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情況來看,假使福島快樂水真的歸洋入海,那麼首當其沖的,應該就是你們這倆難兄難弟了。
當然如果你們覺得“福島快樂海鮮”很好吃呢?
那樣的話——
好吃,你就多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