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類文學皇冠上的明珠——《神曲》

作者:肉娥天

今年是但丁·阿利吉耶裡(1265年-1321年9月14日)逝世700周年,作為歐洲文藝複興的偉大先驅,但丁留給後人的遠不止其作品中那些優美的詩句。作為“政治失敗者”他的作品為何能流傳700年直到今天仍被全世界讀者奉為經典;這些作品中又有什麼樣的“魔力”緻使無數學者耗費大量精力隻為一探文中究竟。懷着對先賢的崇高敬意和對真理的渴求,我翻開了但丁曆時十五年,在生命最後階段終于得以完成的偉大作品——《神曲》。

人類文學皇冠上的明珠——《神曲》

但丁像

但丁的創作和他的生平與時代關系極為密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閱田德望教授翻譯的《神曲》序章,其中介紹較為詳細,這裡我摘取一小部分:

“在一系列政治活動中失敗的但丁遭到了反對黨派的流放。在放逐期間,但丁看到祖國壯麗的河山,接觸社會各個階層,加深了愛國思想,豐富了生活經驗,視野從佛羅倫薩擴大到意大利全國乃至整個基督教世界。他看到意大利和整個歐洲處于紛争混亂的狀态,探索了禍亂的根源和撥亂反正的途徑,意識到自己擔負着揭露現實,喚醒人心,給意大利指出政治上、道德上複興之路的曆史使命,認為自己作為詩人,就是要通過創作一部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的作品,來完成這一使命。為此,他中斷了《論俗語》和《筵席》的寫作,大約于1307年開始創作《神曲》。”

人類文學皇冠上的明珠——《神曲》

意大利畫家米切利諾作品《佛羅倫薩大教堂中的但丁》

有人說哲學需要相應的表述符号才能表達其真正的含義;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其偉大之處到底在哪,我想這很難用普通文字叙述清楚,至少本人無此學識本領。讀過田德望教授翻譯的《神曲》的朋友想必與我一樣,對這一譯本閱讀之艱難深有體會;滿是隐喻的文字和包含哲理的段落都為正常閱讀帶來不小的難度,更不要說大量注釋均采取尾注的形式,使讀者需要“來回跳躍”才能基本弄清這到底再講什麼!

“譯者—背叛者”這句意大利俗話對将一部文學作品翻譯成另外一種文字進行了赤裸裸的痛斥。難道文學創作者不想讓凝結自己心血的作品廣為流傳嗎?答案是否定的。正如但丁所說:“人都知道,凡是按照音樂規律來調配成和諧體的作品都不能從一種語言譯成另一種語言,而不緻完全破壞它的優美與和諧。”個中症結,便在此處!

我深知以自己淺薄的文學素養和了解能力決然無法将這部偉大作品在完全合乎書中邏輯與思想的情況下簡化概括出來;更遑論在未看過意大利文原著隻看過譯成散文的版本的情況下我的文字能準确反應書中真實内容。但為給自己留下一些閱讀痕迹,也為想要了解但又礙于種種原因無法翻書的朋友提供一個粗略了解《神曲》故事的途徑。在以後的日子裡,我會按照自己的了解把寫完的《神曲》梗概按照章節順序分享出來,友善對此有興趣的朋友快速閱讀;期間也可能會介紹一些其他文學作品,比如《荷馬史詩》、《埃涅阿斯記》、《十日談》等,看情況而定。當然,最主要的出發點是個人愛好,如果這一過程突然中斷,那就是我不想寫或者不想發出來了;至于有沒有人看、喜不喜歡,這不重要。

歡迎看到文章的人能提出真誠的意見,但我無意與他人發生争執,希望噴子嘴下留情。祝大家生活愉快![玫瑰]

人類文學皇冠上的明珠——《神曲》

來自但丁的“注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