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發現重慶之美 | 從“打石匠”到“活地圖”他讓“開往春天的列車”更有春意

“最美”候選檔案

候選人:郭兆平

候選獎項:重慶市最美城市管理人

推薦機關:渝中區市政設施維護管理中心

發現重慶之美 | 從“打石匠”到“活地圖”他讓“開往春天的列車”更有春意

今年春天,重慶渝中區佛圖關“開往春天的列車”刷爆朋友圈。衆多市民和遊客通過大化步道來到這裡打卡,與列車同框。

在列車開往春天的同時,大化步道也迎來了“春天”。步道沿線約500米的鐵欄杆經過郭兆平和同僚們的精心塗裝,變成了“木欄杆”,讓“開往春天的列車”變得更有春意。

56歲的郭兆平是渝中區市政設施維護管理中心的一名道路維護施工員。從事道路維護工作38年,他每天都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各個維護現場,從最初的“打石匠”變成了渝中“活地圖”。

發現重慶之美 | 從“打石匠”到“活地圖”他讓“開往春天的列車”更有春意

“活地圖”

每天步行2萬多步 “腳都走大了”

“他不是在現場,就是在去現場的路上。”在同僚們眼中,郭兆平是個“工作狂”。他所在的渝中區市政設施維護管理中心維護二所主要負責渝中區所有人行道、車行道、背街道路、步道等道路的維護工作。

“這個工作比我想象中的還要累。但我從小就喜歡上了。” 郭兆平說,自己的父親也從事市政設施維護工作,是以從他兒時起,就對市政設施維護工作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剛參加工作時,郭兆平經常在道路維護現場修補受損路面,扛大石頭,是以他給自己起了個“打石匠”的外号。

因為工作,走路成了郭兆平的生活日常。他每天平均要步行2萬多步,解決大大小小的道路維護問題。

有時候一天走的路太多,郭兆平回家脫鞋休息一會兒,再穿鞋出門時才發現腳走腫了,腳已經穿不進去。他開玩笑說,自己的“腳都走大了。”

如今,郭兆平早已走遍了渝中區的大街小巷,成了名副其實的渝中“活地圖”。随便說一個背街小巷的門牌号數,他都能說出該怎麼走。

發現重慶之美 | 從“打石匠”到“活地圖”他讓“開往春天的列車”更有春意

“點子王”

省了三分之二的錢 讓大化步道“點鐵成木”

郭兆平雖然早已是道路維護的“老師傅”,但他在工作上的創新卻不輸給年輕人。同僚們都稱贊他是個“點子王”。在道路維護過程中,郭兆平積極思考不斷創新,充分運用新工藝、新材料,讓道路維護工作提質增效。今年春天,佛圖關“開往春天的列車”就因為郭兆平的一個創新變得更有春意。

今年年初,郭兆平在封閉施工的戴家巷步道工作時,發現勞工正在對鐵欄杆進行噴塗,經過噴塗和加工的鐵欄杆就像木質欄杆一樣,提升了步道景觀和品質。

“我當時就在想,這個方法可不可以用在其他步道的欄杆上。”郭兆平和同僚們商量後,決定在大化步道的鐵欄杆上進行嘗試。然而,郭兆平很快就發現,戴家巷步道欄杆的噴塗方法,在大化步道并不适用。因為當時大化步道已經對外開放,噴塗作業會影響行人通行。但郭兆平并沒有放棄,他和同僚反複選材、實驗,改良作業工具對鐵欄杆進行刷漆作業,終于達到了比較完美的效果。鐵欄杆不僅變成了“木欄杆”,而且作業成本隻是原工藝的三分之一。

發現重慶之美 | 從“打石匠”到“活地圖”他讓“開往春天的列車”更有春意

“老專家”

邊做邊研究 解決道路“疑難雜症”

在工作中不斷學習,這是郭兆平的自我要求。工作38年,郭兆平已經成為了道路維護的“老專家”。道路上的“疑難雜症”, 郭兆平總會想盡辦法去解決。

在他看來,道路維護工作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新問題,必須一邊做一邊研究,才能找到更好的解決之道。

幾年前,郭兆平在工作中發現,公共汽車站周邊道路由于受公共汽車輾壓頻率大、受力不均導緻車轍、擁包、坑凼較多,難以根治。

郭兆平針對這個問題和同僚們進行了專項研究。經過與瀝青廠家、施工機關無數次的讨論、試驗,郭兆平發現,通過在瀝青中加入不同比例的高粘聚合物、改進瀝青油石配比、改進原有施工工藝等手段可以有效增加路面抗壓、抗拉伸、抗車轍等問題。

郭兆平總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并已在牛角沱公交樞紐站等公交站點進行了試驗性施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接下來,渝中區還有更多的公交站點将進行施工改造,提升道路品質。

上遊新聞記者 劉波 攝影 胡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