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貢布裡希:沒有所謂的藝術,隻有藝術家

作者:壹點微言

<h1></h1>

貢布裡希:沒有所謂的藝術,隻有藝術家

古代岩畫

沒有所謂的藝術,隻有藝術家。

所謂的藝術家,從前是用有色土在洞窟的石壁上大略畫個野牛形狀,現在則是購買顔料,為招貼闆設計廣告畫;

過去也好,現在也好,藝術家還做其他許多工作。

隻是我們要牢牢記住,藝術這個名稱用于不同時期和不同地方,所指的事物會大不相同,隻要我們心中明白根本沒有大寫的藝術其物,那麼把上述工作統統叫做藝術倒也無妨。

貢布裡希:沒有所謂的藝術,隻有藝術家

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塞薩爾.艾利素描

事實上,大寫的藝術已經成為叫人害怕的怪物和為人膜拜的偶像了。要是你說一個藝術家剛剛完成的作品可能自有其妙處,然而卻不是藝術,那就會把他挖苦得無地自容。如果一個人正在欣賞繪畫,你說畫面上他所喜愛的并非藝術,而是别的什麼東西,那也會讓他不知所措。實際上,我認為喜愛一件雕塑或者喜愛一幅繪畫都有正當的理由。有人會因為一幅風景畫使他想起自己的家鄉而欣賞它,有人會因為一幅肖像畫使他想起一位朋友而喜愛它。這都沒有不當之處。

貢布裡希:沒有所謂的藝術,隻有藝術家

法國雕塑家羅丹創作的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個強有力的勞動男子。這個巨人彎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默視下面發生的悲劇。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嘴唇咬着拳頭姿态,表現出一種極度痛苦的心情。他渴望沉入“絕對”的冥想,努力把那強壯的身體抽縮、彎壓成一團。他的肌肉非常緊張,不但在全神貫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惱之中。

我們看到一幅畫時,誰都難免回想起許許多多東西,牽動自己的愛憎之情。隻要它們有助于我們欣賞眼前看到的東西,大可聽之任之,不必多慮。隻是由于我們想起一件不相幹的事情而産生了偏見時,由于我們不喜歡爬山而對一幅壯麗巍峨的高山圖下意識地掉頭不顧時,我們才應該扪心自問,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了我們的厭惡,破壞了本來會在畫面中享受到的樂趣。

貢布裡希:沒有所謂的藝術,隻有藝術家

《有烏鴉的麥田》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高創作于1890年7月的一幅油畫。通常的解釋是,這幅畫是以黑暗,嚴酷的天空顯示了梵高的精神狀态的困擾,與徘徊不決的通往不同方向的三種途徑,與黑色烏鴉架空的預示死亡迹象。

确實有一些站不住腳的理由會使人厭惡一件藝術品。大多數人喜歡在畫面上看到一些在現實中他也愛看的東西,這是非常自然的傾向。我們都喜愛自然美,都對那些把自然美保留在作品之中的藝術家感謝不盡。我們有這種趣味,而那些藝術家本身也不負所望。

貢布裡希:沒有所謂的藝術,隻有藝術家

魯本斯畫家之子尼古拉斯肖像 約1620年黑、紅粉筆,紙本,25.2x20.3cm Albertina, Vienna。偉大的佛蘭德斯畫家魯本斯在給他的小男孩作素描時,一定為他的美貌而感到得意。他希望我們也贊賞這個孩子。

貢布裡希:沒有所謂的藝術,隻有藝術家

丢勒畫家之母肖像1514年黑粉筆,紙本,42.1x30.3cm Kupferstichkabinett, Staatliche Museen, Berlin。然而,如果我們由于愛好美麗動人的題材,就反對較為平淡的作品,那麼這種偏見就很容易變成絆腳石。偉大的德國畫家阿爾布雷希特·丢勒在畫他的母親時,必然像魯本斯對待自己的圓頭圓腦的孩子一樣,也是充滿了真摯的愛。他這幅畫稿是如此真實地表現出老人飽經憂患的桑榆晚景,也許會使我們感到震驚,望而卻步。可是,如果我們能夠抑制住一見之下的厭惡之感,也許就能大有收獲;因為丢勒的素描栩栩如生,堪稱傑作。

貢布裡希:沒有所謂的藝術,隻有藝術家

穆裡略街頭的流浪兒約1670-1675年畫布油畫,146x108cm Alte Pinakothek, Munich

事實上,我們很快就會領悟,一幅畫的美麗與否其實并不在于它的題材。我不知道西班牙畫家穆裡略(Murillo)喜歡畫的那些破衣爛衫的小孩子們是不是長相确實漂亮。但是,一經畫家揮筆畫出,他們的确具有巨大的魅力。

貢布裡希:沒有所謂的藝術,隻有藝術家

皮特爾·德·霍赫一位婦人正在削蘋果的室内圖1663年畫布油畫,70.5x54.3cm Wallace Collection, London 反之,大多數人會認為皮特爾·德·霍赫(Pieter de Hooch)那幅絕妙的荷蘭内景畫中的孩子相貌平庸,盡管如此,作品依然引人入勝。

貢布裡希:沒有所謂的藝術,隻有藝術家

梅洛佐·達·福爾利天使約1480年濕壁畫局部Pinacoteca, Vatican

貢布裡希:沒有所謂的藝術,隻有藝術家

梅姆林天使約1490年祭壇畫局部,木闆油畫koninklijk Museum voor Schone Kunsten, Antwerp

談起美來,麻煩的是對于某物美不美,鑒賞的趣味大不相同。上面兩幅都是15世紀的作品,而且畫的都是手彈弦琴的天使。相比之下,很多人會喜歡意大利畫家梅洛佐·達·福爾利(Melozzoda Forli)的優雅妩媚的動人作品(上圖),而不大歡迎同代北方畫家漢斯·梅姆林(HansMemling)的那一幅(下圖)。我自己則二者都愛。要想發現梅姆林畫的天使的内在之美,也許要多花一點時間,然而,隻要我們對他的動作略欠靈巧一事不再耿耿于懷,就會發現他是無限可愛的。

貢布裡希:沒有所謂的藝術,隻有藝術家

圭多·雷尼頭戴荊冠的基督像約1639-1640年畫布油畫,62x48cm Louvre, Paris

貢布裡希:沒有所謂的藝術,隻有藝術家

托斯卡納的畫師基督頭像約1175-1225年耶稣受難像局部木闆蛋膠畫Uffizi, Florence

美是這種情況,藝術表現也是這種情況。事實上,左右我們對一幅畫的愛憎之情的往往是畫面上某個人物的表現方法。有些人喜歡自己容易了解因而也能深深為其所動的表現形式。17世紀意大利畫家圭多·雷尼在畫十字架上的基督的頭部時(上圖),無疑希望人們在這張臉上看出基督遇難時的全部痛苦和全部光榮。在其後的世紀裡,很多人從這樣一幅救世主畫像中汲取了力量和安慰。這幅作品表現的感情是如此強烈,如此明顯,以至于在路邊的簡陋神龛裡和邊遠的農舍中都可以見到它的摹本,而那裡的人們對藝術一無所知。盡管我們很喜歡内在感情如此強烈的表現,卻不應該是以就對表現方法也許較難了解的作品不屑一顧。

貢布裡希:沒有所謂的藝術,隻有藝術家

那位畫耶稣受難圖的中世紀意大利畫家對耶稣受難一事感受之深切一定不亞于雷尼,然而我們必須首先學會了解他的繪畫手法,然後才能了解他的感情。在逐漸了解了那些互不相同的繪畫語言以後,我們甚至有可能對表現方法不像雷尼的畫那麼明顯的藝術作品更覺喜愛。正如一些人比較喜歡言詞簡短、手勢不多、留有餘意讓人猜測的人一樣,有些人喜愛留有餘韻讓他們去猜測和推想的繪畫或雕塑。在比較“原始”的時期,藝術家不像現在這樣精于表現人們的面目和姿态,然而看到他們依然是那樣努力表現自己想傳達的感情,往往更加動人心弦。

貢布裡希:沒有所謂的藝術,隻有藝術家

盧浮宮裡面确實擺着一些東西,是誰把他們和一面普通的牆區分開?

可以用道德來比喻。我們都知道,并不存在一套上帝給世界創造的審美的法則,就像沒有一套完美的行為準則一樣。但是作為某個群體的成員,人們如今還是會選擇好比不要施舍,因為施舍是一種縱容,盡管昨天它還是憐憫和美德,這樣的電車難題雖然無解,可是也無時無刻不在給出答案。不存在倫理,世間卻有綱常和法律,同樣,沒有藝術,卻有藝術家。藝術家試圖為審美立法,用敏感和熱情勸說其他人什麼應該更美,于是慢慢有人發覺好像是對的,我們跟從他們,不過大寫藝術已死,我們并不尾随他們。

貢布裡希:沒有所謂的藝術,隻有藝術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