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語故事之“老馬識途”

作者:wolaiye

主人公:管仲,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齊國相國,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後人尊稱為“管子”,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典故出自《韓非子·說林上》。

春秋時期,諸侯國争霸,北方有個叫山戎的少數民族侵犯燕國,燕國向齊國求助,齊桓公問政管仲後,親率大軍援救燕國,卻得知山戎逃往孤竹國,于是追擊窮寇,征伐孤竹國。他們是春天去的,冬天往回走,環境變化導緻迷了路,管仲提議老馬應該認識回去的路,于是他們将老馬放了缰繩,在後面跟着走,最終找到回去的路。(“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随之。遂得道。”)

成語故事之“老馬識途”

老馬能識途背後的原因:馬臉長,鼻腔大,嗅覺神經細胞多,構成了發達的嗅覺雷達,同時馬的耳翼很大,耳部肌肉發達,轉動相當靈活,位置高,是以聽覺也很發達,是以能識途。

喻指: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