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印度軍隊無人機實力如何?打擊能力上,連阿塞拜疆都不如

現代戰争中,無人機的使用已經越來越多了。在中美等國的軍隊中,從微小型無人機到戰略級無人機都有裝備。而世界其他國家也紛紛開發或引進各種類型的無人機,這些無人機在近年來的很多次戰争或沖突中,都發揮出了很大作用。

比如在最近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的戰争中,阿方無人機的應用就是一個很大的亮點,我們也借此談過了相關無人機的很多話題。

印度軍隊無人機實力如何?打擊能力上,連阿塞拜疆都不如

不少朋友對印度軍隊比較關心,想了解下印軍無人機的發展現狀,我們本文便對印軍無人機的研發/引進、應用及未來走向做一個簡要分析。

衆所周知,美國和以色列是最早運用軍用無人機的國家,時至今日,這兩個國家在軍用無人機的研發上依然在引領潮流。而當以色列無人機在1982年貝卡谷地之戰中嶄露頭角的時候,印度便已經注意到了無人機在軍用領域的重大用途。

是以早在1980年代,印度便開始了軍用無人機的研發,應當說至少在意識方面,印度下手還是很早的。

不過印度軍工的毛病我們也知道,設想往往都是很美好的,但落實下去就不那麼容易了。

印度軍隊無人機實力如何?打擊能力上,連阿塞拜疆都不如

1982年,印度啟動了“自主無人監視平台”概念研究;1988年,尼尚特無人機正式立項,這款無人機主要是用于偵察監視、火炮校射及損失評估;1995年,尼尚特無人機正式試飛;1999年,尼尚特無人機原型機參加了實戰。

但是,這款無人機的性能實在是令印軍無法接受;無奈之下,印度不得不求助于以色列,經過技術改進後,到2005年前後,印度軍方最終下了12架的訂單,但據說最開始隻接受了4架。

為什麼印軍如此不待見本國的這款“明星”無人機呢?因為該機經過技術改進後,依然費拉不堪。

這款無人機的留白時間隻有4.5個小時,有效載荷僅45千克,實用升限不到4000米,航程也隻有160千米。

印度軍隊無人機實力如何?打擊能力上,連阿塞拜疆都不如

要僅僅是這些名額的話,倒也勉強能用,不過該機采用車載滑軌跑道起飛,上一架無人機起飛20分鐘後,才能投放下一架無人機;而回收則通過降落傘或安全氣囊來操作,但安全性不高。

是以在實際使用中,印軍有限裝備的尼尚特無人機經常墜毀,尤其是第一批裝備的4架已經全部墜毀,這更加導緻了印度軍方的厭惡。隻不過尼尚特無人機是印度“自主品牌”之一,屬于雞肋性的裝備,難以徹底舍棄。目前,印度軍工部門還在研制尼尚特的改進型潘奇無人機,但該無人機的前景依然不樂觀。

除了尼尚特外,印度較早研發的無人機也還有其他型号,但是基本上也都沒有成功的。

鑒于印度國産無人機難以滿足軍隊的需求,印度開始向以色列尋求此類裝備。

印度軍隊無人機實力如何?打擊能力上,連阿塞拜疆都不如

2000年的時候,印度斥資3億美元從以色列購入了8架蒼鹭無人機及配套使用的相關裝備。

蒼鹭無人機是以色列無人機中的知名品牌,主要執行實時監視、電子偵察/幹擾、通信中繼和海上巡邏等任務。

該機是大型無人機,最大起飛重量達1150千克,有效載荷為250千克,續航時長達20到45小時,最大升限超過9200米。

印度軍隊無人機實力如何?打擊能力上,連阿塞拜疆都不如

由于印軍的傳統,蒼鹭無人機的墜毀率也很高

這款無人機的到來對印軍偵察能力的提升極大,故而後來印度又多次增購,使得該機成為了印軍中最為重要的無人機。

2015年的時候,印度準許以4億美元引進10架蒼鹭TP無人機,後者的最大起飛重量高達4650千克,有效載荷可達1000千克,而且除了偵察能力外,還嵌入了打擊子產品,使得該機具備察打能力。

不過這筆買賣似乎并沒有得到實際執行(如落實,還望提醒),是以印軍中裝備的仍然是較老版本的蒼鹭。鑒于這一版本的蒼鹭沒有武裝打擊能力,是以印度軍方正在推動以雷射制導炸彈,精确制飛彈藥和反坦克飛彈武裝其現有的蒼鹭無人機,以摧毀敵軍陣地和裝甲車輛。

印度軍隊無人機實力如何?打擊能力上,連阿塞拜疆都不如

除了蒼鹭無人機外,印度軍隊還從以色列購置了搜尋者1和搜尋者2無人機。

搜尋者無人機主要也是用于實時監控、火炮校正,戰場損傷評估、通信中繼等任務,不過在性能上要全面低于蒼鹭無人機。

其中搜尋者1無人機機長4.07 m,高 1.18 m,翼展 7.2 m;而搜尋者2無人機在尺寸上要更大,并采用了新的發動機、新的導航系統和先進通信系統。搜尋者2無人機的有效載荷為63千克,最大飛行高度為4575米,最長留白時間為14小時,作戰半徑是120千米。

印度軍隊無人機實力如何?打擊能力上,連阿塞拜疆都不如

印度軍隊中裝備的搜尋者1和搜尋者2無人機至少有100多架,加上蒼鹭無人機的話,印軍中裝備的此類無人機大約有200多架。

除了蒼鹭無人機和搜尋者無人機之外,印度在2009年還引進了以色列制造的哈比無人機,到現在的裝備數量大緻也有幾十架。哈比無人機是印軍無人機部隊中,少有的可直接用于打擊的型号。

印度在采購了不少以色列無人機後,也并沒有因國産無人機的一時受挫而徹底喪失信心,印度對國産無人機的研制仍然非常積極。

其中比較值得一提的是魯斯圖姆無人機,2009年,魯斯圖姆1無人機首飛成功;2012年,印度宣布該型号第14 次全尺寸飛行試驗成功完成。

印度軍隊無人機實力如何?打擊能力上,連阿塞拜疆都不如

印度其實視魯斯圖姆1為一個驗證機,作為魯斯圖姆2無人機的跳闆存在,是以魯斯圖姆2無人機才是印軍真正寄予厚望的型号。

魯斯圖姆2無人機是印度國産的中空長航時無人機,該機的定位不僅僅是要替代印軍中現有服役多年的蒼鹭無人機,同時在該機的基礎上将發展察打一體型号和民用型号。

按照設計名額,該無人機最大起飛重量1800千克,有效載荷350千克。任務載荷包括光電吊艙、合成孔徑雷達吊艙、電子偵察系統等等。該機的續航時間會超過24小時,最大飛行高度可達上萬米。

不過還是那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印度軍隊無人機實力如何?打擊能力上,連阿塞拜疆都不如

在實驗過程中,魯斯圖姆2無人機遭遇了超重、引進部件受限、價格過于昂貴、安全性過低等多個問題。

2019年9月,一架試驗中的魯斯圖姆2無人機墜毀,這是印度國産無人機研發道路上的又一重大挫折。

2020年10月10日,魯斯圖姆2無人機再次進行了試飛,無人機在16000英尺(4876.8)米的高度飛行了8個小時,下一步的目标是要在26000英尺(7924.8米)高度連續飛行18個小時。

也就是說魯斯圖姆2無人機距離研制成功及實用化,還有很遠的一段路要走。

印度軍隊無人機實力如何?打擊能力上,連阿塞拜疆都不如

印度除了魯斯圖姆2無人機在積極研制外,也在隐身無人機方面有所涉及,但目前的話此類無人機還僅限于概念和模型階段,距離真正的實用化更是遙遙無期。

近年來,印度還有斥巨資購入美國MQ9B無人機的計劃。

印度軍隊無人機實力如何?打擊能力上,連阿塞拜疆都不如

盡管類似的報道有很多,每一次都是有鼻子有眼的。但是鑒于印度在軍購案上向來有着“雷聲大雨點小”和前後不一,出爾反爾等“習慣”。是以,對于此類的軍購,除非說真正到了執行階段,否則還是先讓子彈飛一會兒再作判斷比較好。

以上我們主要談到的是大中型無人機,并對印度國産無人機的主要項目進行了一個簡單介紹。而在印軍中,小微型無人機的裝備近年來推進速度也很快,但不太成體系。

在2016年的時候,印度号稱要在10年内耗資30億美元,采購超過5000架無人機。這些無人機大多都是小微型号,主要滿足印軍對于營連甚至是個别班排級無人機的使用需求。

不過印度人制定計劃的能力是一回事,而落實水準則是另外一回事。而且從曆史經驗來說,印度的國防計劃基本是不可能得到完全落實的。

印度軍隊無人機實力如何?打擊能力上,連阿塞拜疆都不如

從現在的情況看,我們可以确定,印度對無人機的認識及重視程度是很高的。

但是印度本國不具備制造高性能,甚至是一般性能無人機的能力。在能夠得到外國技術及部件供應的前提下,印度的“國産”無人機能力依舊是這個水準。是以在可預見的一段時期内,印度無法通過“國産”無人機來實作本國無人機作戰能力上的大躍升。

而在“國産”不給力的前提下,印度想要提升本國無人機隊的作戰能力,必然要依賴于外購。其外購的管道有來自于以色列,也可以從美國購入。

但是對于高性能無人機,美以兩國的技術管控同樣很嚴格,不大可能如印度所願轉讓核心技術;而購置整機的話,高性能無人機的價格不菲,尤其是賣給印度的往往要高于成本價數倍,這就導緻了印度即便是外購無人機,也不大可能買得起足夠的數量。

印度軍隊無人機實力如何?打擊能力上,連阿塞拜疆都不如

是以總的來說,印度在無人機部隊的建設上是有心無力,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明明自己已經認識到了無人機的重要性,但是自身的能力和财力有限,實在是不能随心所欲。

最終導緻的現狀就是,印度現有的無人機依然基本停留在傳統的偵察/通信等方面,對于無人機其他性能的拓展,尤其是直接打擊能力上,短闆極大,甚至比不上近期亞阿之戰中的阿塞拜疆軍隊,後者至少有數量不少的察打一體無人機和數量更多的自殺無人機。

也正因如此,印度加緊研究武裝現有蒼鹭無人機隊的問題;同時在未來購置新無人機時,也将更側重打擊能力。但是,這還需要時間、财力和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