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同光,省、市作家協會會員,省散文學會會員,單縣作家協會理事。有《美意延年》等五部散文集面世。
錯愛
文/王同光
大熱的天 ,我正在睡午覺,忽覺得身上猛一沉,似有東西壓在身上,就醒了。一看,老伴站在床邊,正給我往身下掖被角。那天,二兒子在我家值班照顧他媽,在沙發上睡着後忽然熱醒了,一頭汗珠往下流,也是因為她媽蓋被子的緣故。一天夜裡,我正在夢中,老伴把我拍醒,嘴湊到我耳邊小聲告訴我:“你趕快起,面筋湯快叫他們喝完了!”我醒來定神一想,正是半夜時分,喝什麼湯啊!我們領老伴在公園玩,她見到人就打招呼,不論認識不認識,也不論男女老少,特别是小孩,見到就不叫人家走,誇人家真乖,真俊。意思想叫人家停下給她玩。有的被她招呼得猛一愣,有的瞪着吃驚的眼睛,快步離開。他見到小孩騎玩具車,就說:“慢點,乖乖,當緊别摔着喽!”我母親已經病故十幾年了,有時她忽然問:“咱娘在哪裡睡的?蓋好被子沒有?”
以上語言行動,你一聽就知道一定是一個精神不正常的人才有的作為。是的,這是得了老年癡呆的老伴的不正常言行。是她對我、對孩子、對别人的錯愛。大熱天怎麼給人蓋被子呢?不認識的人,幹嘛給人家打招呼?是的,這都是他的錯。但你注意到沒有,他的言行是出于對家人、對鄰裡的愛,才有的。盡管是錯愛,卻表達了她的愛心,她的善良。老伴沒有病時,是一位善良有愛心的人,不管别人有什麼難事,他都盡力幫助。她照顧五保戶鄰居李嬸的事迹,多年在本村和鄰村傳頌,曾登載在市級報紙上。她病了,不認識人了,連子女也不認識,經常喊自己的閨女“妹妹”,但愛親人愛别人的心卻一直沒變。錯是誰都會犯的,正常人也不可避免,何況有病的人呢?而且這些錯,都有愛的支援,就更無可指責了。
她經常藏家裡和我個人的東西,我買了菜和用品放在屋内,去辦别的散事,轉眼東西不見了。買了西瓜和水果,吃了一次,就找不到了。等想起來再吃時,已在床底下腐爛了。電視的遙控器忽然不見了,被她藏了起來,隻好幾天不看電視。等你到處找地方配上新的遙控器,她卻又把舊的放在了客廳裡。我的撓癢筢對我不能再重要了,幫我撓癢、幫我提鞋、給我按摩治病,一不小心沒放好,就被她藏起來了,哪裡也找不到。為了對付她的藏,二女兒一下子買了6把,床頭上、飯桌旁、看電視處、電腦桌上都放上,她就藏不及了。對于她的藏東西,我有時不了解,就發脾氣,但一想她是病人,也就氣不起來。現在我想是錯怪她了。她是出于愛心才有的行動。她覺得這些東西對我們非常有用,得保管好,不能丢失,丢失了怎麼吃飯?怎麼看電視?怎麼撓癢癢?就找個她認為安全的地方放起來,哪裡還會想到你用時着急呢?有時她做錯了事,我猛一生氣,就對她說急話,發脾氣,這就是對她不公平的行為,因為她是出于愛心,隻是錯愛,被人誤解了,她肯定會委屈的,隻是不會表達就是了。假如我們出于愛心對待别人,卻遭到訓斥或埋怨,我們也會生氣的。正常人有氣尚會表達,一個病人,受了氣又不會表達怨氣,心裡是啥滋味呢?但願她不會覺得受氣,心裡沒有什麼不平衡。
再說她的好動,就是經常到處搬弄東西。她幾乎是每隔一天就興奮一天,興奮起來會多半天一刻也不閑着地搬弄東西。把正放得井井有條的物什交換位置,把酒盒子裡的酒一一掏出來放在地上,讓他們排隊;把床上用品放在餐桌上,把碗筷放在床上,用被子蓋得嚴嚴實實;我們倆的鞋到處搬家,經常急着換鞋時找不到另一隻,一堆鞋找不到配對的;我的辦公桌上的東西也經常長腿走失,眼鏡不見了,正用着的一本書溜走了,鋼筆走失了,這都是單城不集——常事(常市)。我想,她的這些行動,也是出于愛心,隻是錯愛罷了。你有事幹,看電視、玩手機、用電腦,她不會,也得有事幹啊,就隻好搬弄東西了,對不起,她搬錯了,你幫她搬回去就行了呗!
錯愛見真情。老伴的行為盡管不如人意,但她心地是善良的,是出于好心,辦了錯事,我們應該這樣了解她,我們才不會生她的氣,才不會冤枉一個好心人辦錯事。正常人有時還會做錯事,何況一個小腦萎縮、不能正常言行的病人呢?但就這一點認識,我和家人也是在不是太短的日常生活中逐漸擷取的,可見人對人的了解,是要有個過程的,親人和親人之間、正常人和病人之間尚如此,正常人和正常人之間,就更難了,為什麼有人說“了解萬歲”,就是這個道理。
2021年8月30日
圖檔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