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消失的人,消失的節,也是今年最好的台灣電影

消失的人,消失的節,也是今年最好的台灣電影

2020年末,

《拆彈專家2》的上映,引起了很多的關注和讨論。

消失的人,消失的節,也是今年最好的台灣電影

要知道,昔日的香港電影中,有着戛納的影後、影帝:曼玉和偉仔,

也有文藝缥缈的王家衛、還有無厘頭的周星馳、有瘋癫的吳鎮宇、有的孤獨金城武.......

更有經典到成為中國影史永遠被銘記的《無間道》。

消失的人,消失的節,也是今年最好的台灣電影

然而,今時已不同于往日,這些年的港片,鮮有佳作,

倒是中國的台灣地區拍出了不少天馬行空又意義深刻的佳作,呈現出了台灣無與倫比的傳統與現代交織的怪誕性。

消失的人,消失的節,也是今年最好的台灣電影

比如2017年的《大佛普拉斯》,靈氣滿滿的驚豔之作,

社會批判一點也不乏味,富足的人情味和台灣民風交織在一起,生動又可愛,

導演的旁白、黑白與彩色的明喻,在太空艙裡收集娃娃的大叔……

人生而不平等,可無論貧窮還是富有,不被了解的孤獨卻是如影随形。

消失的人,消失的節,也是今年最好的台灣電影

又或是2018年的《誰先愛上他的》,

在台灣有點爛俗和聒噪的情節故事之中,借着黑色幽默的洋蔥,一層層剝開嬉笑鬧劇裡的無奈、悲傷,

看完後,又是落淚,又是帶笑,五味雜陳,才是人生。

消失的人,消失的節,也是今年最好的台灣電影

還有《血觀音》之中美豔和殘忍,

也有《嘉年華》直擊“這個世界上所有人都會傷害小女孩”的殘酷真相,

更有《大餓》裡對胖子這一明明占比重很多,“但人人嫌棄,甚至自己都嫌棄自己”的群體溫柔的展現……

消失的人,消失的節,也是今年最好的台灣電影

我們很難去定義台灣電影這些年驚豔的秘籍,

或許是因為它切身關注于邊緣人物細膩卻無人在乎的生活和心理。

消失的人,消失的節,也是今年最好的台灣電影

弱勢的少女、女胖子、深櫃、底層貧窮的看門人…….

沒有世俗的偏見和過于戲劇化的情節,而是破掉所謂的節奏感、戲劇性以及情感爆發點,隻是真誠的表達小人物,

這其實就足以在一個不輕易的時刻,直擊我們的内心。

消失的人,消失的節,也是今年最好的台灣電影

特别是今年的《消失的情人節》,仍然是台式愛情嗲嗲清新的那一套,

但是不漂亮、有點毛躁的女主角,以及傻傻、單純、有點笨的男主角,又在不經意間戳中了我們心裡缺失了的那一部分。

消失的人,消失的節,也是今年最好的台灣電影

楊曉淇是一位長相很普通的女生,急性子、說話直,不漂亮、也不嗲;

住在狹窄的出租屋裡,買廉價的魚熬湯下面吃,

自己拍些明信片放在社交網絡上,假裝幸福的去旅遊,其實孤獨又空虛。

消失的人,消失的節,也是今年最好的台灣電影

眼睜睜看着身邊又嗲又美的女同僚,總是被人搭讪,

情人節,更是和男朋友約好去看五月天演唱會,而自己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孤身、大齡女青年~

消失的人,消失的節,也是今年最好的台灣電影

而在情人節前夕,她在公園偶遇了一個又高又帥的劉老師,

被主動邀請看電影、還被送便當,甚至還約自己一起過情人節,

楊曉淇激動到打電話給電台:“我覺得我三十年的運氣,都在這一天爆發了!”

電台主持都被她的情窦怒放感染:“哇~祝福你啦,幸福的小姐!”

消失的人,消失的節,也是今年最好的台灣電影

然而,當她第二天醒來時,卻發現急性子的自己,竟然睡過了時間,

皮膚莫名被曬傷,照相館裡有自己在海邊的相片、丢失了一天的記憶、還有那個消失了的新男友……

她要找回自己丢失的一天和愛情。

消失的人,消失的節,也是今年最好的台灣電影

《消失的情人節》中的楊曉淇,真的有點典型的大齡單身女性形象,

但是導演給她的經曆稍加一筆,就讓觀衆們無比動容了起來,

自己很小的時候,爸爸有一天拿着鍋鏟說去買豆花,還答應給自己買一碗綠豆味的,可是再也沒有回來........

消失的人,消失的節,也是今年最好的台灣電影

莫名曬紅的皮膚、丢失了新男友和一天的記憶……

她的故事裡和“丢失”有關,然而,丢東西的經驗誰都有,

小到國小課堂上的橡皮擦、女生永遠找不到的橡皮筋、莫名遺失的一隻襪子,

大到生命裡重要的一個人、一段記憶……

消失的人,消失的節,也是今年最好的台灣電影

特别是在楊曉淇的夢裡,一個人形壁虎,忽然拿出一個盒子遞給自己,

這是自己三十年來丢失的所有物件,甚至在萬花筒裡,她看見了自己的爸爸,

這種普通人生活裡小感悟被實景化出來,能給我們一種很微妙的共情,

好像我們那些年的幻想被人偷偷發現了,還影像化了出來。

消失的人,消失的節,也是今年最好的台灣電影

生活中很多事都是沒有答案的,

如果有一天,有機會,我也好想知道,自己怎麼找都找不到的,但在當下那個時刻對我們特别重要的小東西,究竟丢去了哪裡,

這是台灣電影非常獨特的一點,從細微情節和生命力的細枝末節處來打動觀衆。

消失的人,消失的節,也是今年最好的台灣電影

在《消失的情人》愛情偶像劇裡,加入奇幻色彩,

在《大佛》這樣的黑色悲情裡,加入導演旁白幽默,

在《陽光普照》裡,加入大段的演員獨白、司馬光故事具象化;

在《血觀音》裡,加入詭異的彈琴說戲,

這些天馬行空的形式,融入到底層人群的故事裡,有一種無與倫比的奇幻色彩、以及套路電影無法企及的靈氣。

消失的人,消失的節,也是今年最好的台灣電影

台灣電影總是在不經意間,用一個布景、一個片段打入我們的内心,

那個每天都會來楊曉淇櫃台寄一封信、背着照相機的怪人,其實,早在童年時就和楊曉淇結下了良緣,

父母在一場車禍中去世,在同一場車禍中和自己一起幸存的楊曉淇無意中治愈了自己。

消失的人,消失的節,也是今年最好的台灣電影

兩個人約定好要互相寫信,寄到038信箱;

急性子的楊曉淇,急匆匆地駛向了未來,而慢性子的阿泰,仍在懷念着故人,

情人節那天,阿泰驚訝的發現一直慢性子的自己,竟然積攢了比普通人更多的一天,

當所有人的時間定格時,自己多出了情人節這一天,于是,他開着公共汽車帶着楊曉淇去海邊、拍照......

消失的人,消失的節,也是今年最好的台灣電影

“性格互補”一直是愛情裡一個老調的話題;

導演将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男女生活拼在一起,造成了一種可視的反差和對比。

消失的人,消失的節,也是今年最好的台灣電影

慢節奏的男孩一直留在過去、緩緩前進,

心心念念着童年時治愈了自己一生的小女孩,在暗中關注、保護着對方,

而急性子女孩因為火爆性格,丢失了很多重要的東西,患得患失,

當她暫停下一天的腳步時,忽然發現,孤獨、卑微的自己,一直被人深愛着。

消失的人,消失的節,也是今年最好的台灣電影
消失的人,消失的節,也是今年最好的台灣電影

慢性子的男孩默默守護,急性子的女孩蓦然回首;

他趕上了她急匆匆的角度,走的快的她,因為丢了一天而回頭,才發現——

“你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有人愛着你。”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